第339章

士族中那些不着调的年轻人也被长辈教训了。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为了和秦正争一口气就拿自家的粮产来赌,实在是太不稳重了。利益利益,利益才是最重要的,面子的账可以日后慢慢算。

因而兖州的粮食收得也比较早。

收粮之后足足十天蝗虫群都没来,直到十多天后蝗灾才过境。

蝗虫这东西每日能飞至少100公里,遇到顺风甚至能飞200公里。横穿直隶来到兖州境内,也不过就是三五天的功夫。

加上之前等待的十天,士族中年轻气盛的那群人顿时有话说了。

他们认为之前就该听他们的,晚几日收割,这样也来得及。不像现在,提前收了,结果蝗灾拖了十多天才来。

秦正定然是故意的!

这次族中长辈没再说什么,只道既然自家因为直隶的错误消息造成了损失,那当然要找秦正问责。

一般来说世家间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是互相找彼此的家族商议。大家私下里谈谈,看该怎么补偿。

不过也不一定会补偿,毕竟蝗虫这种事情说不好的。人家愿意提前提醒你是人家好心,大家都是凡人又没办法确定虫群过境的具体日期。

但发难嘛,本来就是找个借口,他们只需要一个由头就好了。

于是兖州士族开始寻找秦正的家族了。

非得和秦氏的人说道说道不可,没有这样欺辱世家的道理。

大家都是世家子弟,应该互相帮助。尤其还都是兖州人,秦正怎么能一点情分都不顾?

想想对方之前杀了多少兖州士族,如今又带了多少颍川人士去小皇帝身边任职。前者也就算了,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后者实在不能忍,秦正为什么只招揽颍川名士?

众人一直在等着秦正派人来兖州,好声好气地邀请各家送人去直隶。

毕竟要是朝廷一发征召他们就自己过去的话,在和秦正有旧怨的情况下,这样显得很不值钱,最好还是等秦正递个台阶来。

结果秦正好像把他们给忽略了。

兖州士族左等右等,也没等到秦正跟他们服软。

不行,这口气咽不下去!

兖州家主问下属:

“查到秦氏一族的去向了吗?”

下属摇头:

“不曾,各地战乱流离,消息太难打探了。”

家主顿时皱眉:

“迁居避祸必然是往太平的地方迁,如何就战乱流离了?且此前秦氏曾经派人护送秦正的长孙来兖州,期间途径徐州,救下了曹孟德的父亲。可见秦氏不是去了徐州,就是去了扬州。”

只有从这两个地方来兖州,才会跟曹嵩遇险的位置撞上,所以秦氏一族的去向应当很好查才对。

他们是举族搬迁又不是一两人行走,大部队迁移,动静不可能瞒过所有人。尤其世家大族迁移时,还会携带不少家资,车队必然浩浩荡荡,一看就不寻常。

下属苦着脸说:

“可当初秦氏一族从兖州撤走时,我等也没收到消息啊。”

还是秦正横空出世之后,他们才知道原来本地隐居了一个大族,而且已经离开了。谁知道是不是秦氏有什么特殊的本事,能悄无声息地出行。

或许是伪装成了商队之类的?

兖州士族怎么打探也没打探出踪迹来,偏偏从秦正到底下的部曲秦信等人,又确实是凭空冒出来的,符合隐居世家的特点。

寻常人家绝对养不出这么多饱读诗书的大才,还能保证个个能力不俗。所以他们必定出自世家,秦氏是真实存在的。

什么都查不到,就是最恐怖的事情。

士族们很快就把爪牙收了回去,意识到秦氏比他们以为的还要难搞。对方不知道藏了多少底牌,再这么查下去或许会得罪这个家族。

“那秦正——”

家主立刻让人闭嘴:

“被秦正处决的家族与我们一族也没什么姻亲往来,我们犯不上替他们报仇。谁让他们不长眼犯到秦正面前了,你少说些有的没的给家族招来祸事。”

下属:……

现在不是说全兖州世家都是荣辱与共的时候了是吧?

拥有灵活底线的士族们选择了滑跪,也没再等着始皇来主动服软。不多时,各家就派了精心培养的子弟前往洛阳授官,口称要为陛下光复汉室出一份力。

虽然陛下根本没有心情去见他们。

刘协自从上次被蝗虫吓着以后,好像患上了密集恐惧症。尤其怕虫子,有时候看见烛光下飞舞的小飞虫们都会发抖。

幸而他是皇帝,身边的侍从会尽心尽责地给他点驱虫的熏香,别宫中很快就见不到什么蚊虫了。

扶苏的吓唬计划非常管用。

就是缺德了一点,十三岁的小少年他都下得去手,可见政治生物的心有多脏。

但这还没完。

苏很快又带来了南边益州的消息。

扶苏对刘协说道:

“昔年刘焉割据一方,不许旁人进入其中,独自在益州过逍遥日子。可惜他入益州时只带了三子和幼子,剩下两个有本事的儿子都留在了直隶。”

“后遭逢董卓等贼子犯上作乱,直隶生灵涂炭。便是官员也有不少遭其毒手,刘焉的长子和次子都被李傕所杀,而三子则因狂疾而死。”

刘焉就四个儿子,三个都死了。前两个是被杀的,第三个是因为精神疾病死的。

所以刘焉就剩一个懦弱多疑的幼子,而他自己今年也因为儿子死亡的事情受不了打击。再加上原本的居所发生大火,被迫将益州治所搬迁到了成都,最终背疮发作死了。

扶苏便和刘协分析,说现在是拿下益州的最佳时机。趁着益州牧刘璋是个废物,赶紧攻取下来,免得夜长梦多,益州世家重新扶持出一个厉害的州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