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兖州没了刺史怎么办呢?

兖州剩下的官吏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把曹操弄过来,直接接任兖州刺史之职。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不,准确来说是“兖州牧”。

自从汉光武帝刘秀下令废除州牧、改置刺史之后,东汉直到末年汉灵帝才重新废史立牧。但州牧权力太大,这个口子一开,问题就大发了。

在朝廷管不了地方的时候,州牧堪称土皇帝。

虽然曹操尚无篡汉之心,还是忠君热血的好青年……好中年一枚,可兖州的州吏都用州牧来挽留他了,他也不好拒绝。

毕竟他要是丢下不管,兖州肯定要被青州黄巾贼狠狠刮掉一层地皮。

黎庶何辜呢?

曹操长叹一口气。

有州府作为立身之地固然不错,可他要是无法治理好兖州的话,拿了只会烫手。

偏偏他现在身边将领不缺,却很缺能处理内政的人才。能叫得上号的谋士人才,满打满算也就几个。

幸而身边已经有荀彧这个大才相助了,否则曹操只会更头秃。但光有荀彧没用,对方只是一个人,忙不过来那么多事。

于是这日曹操把荀彧、陈宫几人都叫了过来,询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陈宫提议可以在兖州当地征辟名士。

荀彧则道他有几个好友,已经给他们发去了邀请。只是山高路远,战乱频发,也不知何时能够抵达。

曹操知道荀彧的好友肯定都很不凡,奈何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为解这燃眉之急,他又叫来了之前迎他入兖州的州吏万潜。

万潜听闻州牧急需人才,请他推荐一些兖州当地的名士。

思索片刻,他说道:

“此前那位刺史刘岱曾数次征辟程昱,然程昱却总是不受,还请辞离开。若是曹州牧不怕被拒绝,倒是可以试试招揽他。”

万潜想着曹操都找他推荐人才了,那应该是确实无人可用。程昱虽然很难搞,但试试也总比放弃强,万一程昱之前只是单纯的看不上刘岱呢?

曹操一听这个人连刘姓宗亲的面子都不给,感觉压力有点大。不过到底还是派了人去尝试招揽一下,实在不行就让曹仁他们把人绑回来干活。

万潜又提议:

“程昱距离较远,其实昌邑附近还有一位隐居的大才。此人姓秦名正,字御,祖上乃是前朝的始皇帝,不知州牧敢不敢用?”

曹操:?

曹操惊了都:

“竟然还有前朝血脉遗存吗?”

万潜点头:

“秦氏一族隐居多年了,外界才不知其名姓。这些年也有些改名换姓的世家,实则是嬴秦宗室血脉,州牧应该也有听闻。”

这倒是的,虽然始皇帝一脉几乎被杀光了,但宗室还是活下来了不少的。只不过敢堂而皇之地姓秦或者姓嬴的,少之又少。

说到底,本朝刘姓皇族和前朝的嬴秦没什么太大的仇怨,老刘家基本把这些嬴秦宗室当不存在。

既然人家都改姓了,大家就假装他们不是秦朝后人,各自安好。

难得遇到一个头铁继续姓秦的,还毫不避讳自己的出身,实在令人惊讶。

曹操皱了皱眉:

“我乃大汉臣子,这……”

他要是跑去征辟对方入朝,是不是不太合适?

万潜就劝道:

“当初高祖还封了六国王族后人为异姓王呢,秦正都不知是多少代的秦皇血脉了。只要此事不往外声张,你知我知,那便无甚麻烦。”

万潜说这个消息是他机缘巧合打探到的,知道的人不多,曹州牧放心用就是了。

说着还拿出了秦先生写的策论——也不知道黑龙到底是从哪儿搞来的——呈给曹操过目。

曹操看完惊为天人:

“此等大才,弃之可惜啊!”

曹操立刻让人去备马,决定亲自上门拜访秦先生。无论如何,务必要请先生出山,为挽救大汉出一份力。

万潜:?

不是,你请秦皇后人挽救大汉,是不是哪里不对?

但曹操已经上头了,带着人备上登门的礼物,就这么离开了府衙。趁着现在天色尚早,赶紧过去,免得去晚了太过失礼。

万潜默默目送他们远去,恍恍惚惚地转过身,正好撞见面色平静的荀彧。

万潜拱手行礼:

“荀先生。”

荀彧只是摇了摇头,并不看好曹操这次的出行。他也拜读过那篇文章,认为秦正此人胸有沟壑,不像是能屈居人下的。

算了,让明公自己去碰个壁吧,碰完他应该就能清醒了。

第62章 进门一看,全是大高个

今日天光正好,适合晒太阳。

扶苏推开门,准备劝阿父跟他一起在院子里坐坐,不要总是待在书房里研究天下大势。结果开门一看,院子的墙头上停了一排的小雀鸟

见有人开门,小鸟们齐齐歪头看过来,倒是十分可爱。

扶苏脚步一顿,假装没看见它们。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回头问阿父要不要在院子里晒会儿太阳。

始皇倒是没有拒绝。

山中小院什么东西都缺,当然是没有躺椅给他们用的。不过院落中有现成石桌,蒙英取来垫子铺在桌边,始皇便在此地落座,把书简也都取来了。

蒙英和涉间忙忙碌碌,擦桌子搬竹简的。本来头天下山说要聘个仆从回来,到底因为住不下没聘,依然是两位将军兼职洒扫的活计。

扶苏等他们收拾完才走过去。

刚走了两步,突然听见有人在扣门,脚步一顿。

这么偏僻的地方还会有人拜访吗?

涉间离院门近些,主动上前打开大门,查看是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