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这次见面,尉缭没在始皇身上看到什么“残暴”的迹象。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又见秦王和太子都是明主之姿,自然死心塌地地选择了留下。
扶苏没能欺负到尉缭,只好把人丢去和李斯作伴。
他本来想等蒙毅大点给人封个客卿,如今不用等了。直接给尉缭封一个,想来李斯应该会很欢迎这个新同僚的。
李斯:并不!!!
李斯警惕地看着这人:
“听闻阁下答出了王上设置的难题,不知在下可有幸一观?”
他倒要看看这个家伙答得到底有多出色,能叫王上如此看重。
尉缭微妙地看了李斯一眼:
“某只答了六个字。”
李斯刚要问是哪六个字,怎么六个字就能让王上刮目相看了。
但李斯到底不傻,忽然反应了过来。他惊讶地看了尉缭一眼,没料到这人居然也看透了大秦的野心。
其实六国里有称帝野心的君王不少,可野心和野心也是不一样的。大部分国君的想法还是当个周天子,所以哪怕要称帝,他们也没想着彻底覆灭其他国家。
——昔年周朝取代商朝,也没完全把商朝的大部落都给取缔了。还给商王室封了诸侯,以此作为安抚。
所以他们王上和相邦是不一样的。
两人明显不准备留着那些诸侯国了,甚至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搞分封。能在这个时候就看出这一点的,明显不是一般人。
李斯收起了轻视的心:
“原来如此,阁下果然大才。”
尉缭也明白过来,这位同僚和他一样看穿了秦王的野心。
于是尉缭也很客气地回礼:
“李兄过誉了。”
好歹是未来能帮大秦四处贿赂高官的外交人才,尉缭的交友能力还是很强的。他这人最擅长和别人打好关系,所以迅速缓解了彼此间的火药味。
尉缭显然是看出李斯的敌意了,主动说起自己的家学渊源。
他说他家中父辈以前都是在魏国做国尉的,他自己也更擅长军事上的事情。最近他在编纂一本兵书,以后大约会深耕军事。
国尉就是管武官升迁任免的,和国相是不同的两个方向。
李斯一听,哦,原来这人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啊,那没事了。
两人很快哥俩好起来。
扶苏再一次失望了:
“他们怎么没撕起来呢?”
怎么回事?他最近滑铁卢的次数有点多啊?尉缭这家伙也太滑不溜手了。
太子政也是头一次见阿苏吃瘪。
他忍不住多关注了尉缭一下,觉得这人果然很有本事。难怪阿苏说对方当初都逃跑了,仲父还要几次三番把人捉回来。
换成他,他也不能放任这样的人跑掉。
但太子政还要安抚阿苏:
“尉缭不好玩,你还是去玩李斯吧,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心情不虞。”
始皇听不下去了:
“你不能这么纵容他。”
再这样下去,这个位面的扶苏出生后,还不知道要被太子政纵容成什么样子。
太子政一脸无辜:
“我没有,仲父你放心,阿苏他有分寸的。”
始皇:“……你这一脸无辜的模样,又是跟扶苏学的吧?”
太子政心虚地移开了目光。
以前都是别人劝始皇不要太纵容太子,然后始皇狡辩说太子有分寸。始皇万万想不到,有一天他也会体会到那些臣子的无奈。
始皇开始反思自己了。
反思完他觉得,太子政说的没毛病。阿苏是个有分寸的好孩子,他只是稍微欺负一下李斯而已,不会把人欺负坏的。
于是始皇也没管,随他去了。
时间一晃,到了秦王扶苏九年。
这一年,太子政十八岁了。
九年过去,六国之间依然流传着“秦王被相邦架空”的洗脑包,并且大家越来越对此深信不疑。
这里头当然少不了父子三人的推波助澜。
因为大家都觉得秦王没实权,所以秦国这些年不怎么东出发动大型战争,大家都觉得非常合理。
有人觉得是秦正没有遗传历代秦王的好战天性,有人觉得是秦正只爱玩弄权术。但不管如何,反正秦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了,也不碍着谁。
反倒是楚国很不安分。
以前是秦国太跳,大家合纵攻秦。现在是楚国太跳,大家合纵破楚。
楚国偶尔会在攻打中原之余,来打一打秦国。可惜每每都无功而返,秦国哪怕不主动发动战争,你打他的时候你也讨不到好。
将军们表示:本来就没仗可打了,你送上门来,那肯定不能放过啊!
王上不肯发兵,他们就没法赚军功。好不容易遇到个立功的机会,大家都很珍惜。
于是秦国把上门挑衅的打了回去,顺手抢楚国两座城。混在合纵的队伍里,一点都不起眼。
最近赵国甚至都来游说秦国正式加入合纵的联盟,去给楚国一点颜色看看了。
始皇和扶苏:……
赵王的使者侃侃而谈:
“我们大王预备要令老将庞煖作为合纵的纵长,届时一定能大胜而归。”
庞煖八十多了,仍旧老当益壮。
反而是廉颇,几年前赵悼襄王继位,他彻底失了宠。当时赵王突然下令,让廉颇把所有军权都转交给乐乘,廉颇因此大怒。
接着他和乐乘闹了一场,自己投奔魏国去了。之后秦国贿赂郭开,让赵王彻底放弃任用廉颇,如今廉颇已经郁郁而终。
同样是老将,境遇完全不同,令人唏嘘。
太子政摇了摇头:
“廉颇一心只有赵国,阿苏派人尝试去拉拢他,可他宁愿投奔魏国也不愿投奔我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