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王安石本人对别的始皇帝看法持保留态度,对面前这位好感还是比较高的。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毕竟其他始皇帝犯过的错都被他规避了,乍一看基本没什么可谴责的地方。

别的始皇帝求仙,这位没有(始皇表示朕前世求过了发现没用,不如不求)。

别的始皇帝放任巴清坐拥巨富,这位却收拢巴清成为商务部女官,解决私人藏富的问题(始皇表示爱子没空经商需人代劳)。

别的始皇帝用繁重的劳役压迫庶民,这位执政后期逐渐施行仁政,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始皇帝表示朕活得久,想干的事情都干完了,自然不用继续压榨庶民)。

总之就是没什么讨厌他的理由。

面对这位陛下的拉拢,王安石有些犹豫。答应的话,好像有点对不起赏识他的宋神宗,但这可是秦始皇唉!

王安石某种程度上是个有点口嫌体正直的人。

比如他对女子改嫁的态度就是嘴上不推崇也不反对,然后行动上很支持。还因为儿子对待儿媳态度恶劣,亲自劝过儿媳改嫁。

王安石还没有看不起女人的酸儒毛病,很欣赏有才华的女子,鼓励女性读书。且坚持一夫一妻,绝不纳妾。

这人唯一的毛病大概就是太邋遢了,不太爱干净。

人精们都看出了他的犹豫。

吴起直接一把将他按倒:

“你还在那儿使不得什么?赶紧喊陛下啊!”

王安石:……

第17章 也未尝不是在帮忙打广告

王安石就这么稀里糊涂被强行归入了大秦队伍之中,没给他拒绝的机会。

王安石伸出了抗拒的手:

“可晚辈并非你们这一位面的人——”

始皇觉得没什么问题:

“你现在是了。”

王安石:……

始皇还觉得这种招揽人才的方式很不错。

他们大秦一向不拘一格,强行抢人的事情也干过好几回。

譬如当初征辟韩非,就是到处宣扬秦王政欣赏韩非。然后等秦军兵临城下之时,韩王安果然把韩非打包送来了大秦。

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太好就是了。

再譬如当初征辟纵横家大才郦食其,就是太子派人强行把郦食其一家都“请”来咸阳的。没办法,郦食其只好躺平,选择打不过就加入。

后来郦食其在大秦混得如鱼得水,还立下了协助灭齐之功。

甚至就连韩信,都是大秦商队连哄带骗从韩信的表亲家里赎回来的。送来咸阳后就被太子带在身边教养,体验了一把养成系少年将军的快乐。

韩信也不负所望,东灭东胡,西平高原,打得大秦周边的附属国嗷嗷叫。

始皇期待地看向王安石:

“爱卿也有大才,对吧?”

王安石感觉压力山大。

不是,这些好多都是灭国狠人,他一个柔弱的文臣,再怎么自负心里也有点虚。

主要他也不知道始皇帝对他的期待具体是什么,心里就很没底。

总不能是找他来变法的吧?

始皇终于说起了他的目的:

“地府各界的律法将有大改,本位面的改动朕可以参与其中。朕的要求不高,诸位爱卿结合地府的基本情况,给朕总结出一份对大秦最有利的律法即可。”

原来是要做这个啊。

一群变法强人立刻就来劲了。

在场的不是自己主持过青史留名的变法改革,就是参与过始皇一朝的秦律修订。区区一个地府的律令而已,小菜一碟。

大家当即表示没有难度,待他们取来纸笔,即可一一商讨起来。

始皇便唤来侍者俑,替爱卿们去取他们所需之物。以后要什么直接告诉侍者俑,无需拘谨。

臣子们便寻了处空桌,商议起来。

始皇单独叫住了李斯:

“韩非缘何没来?”

李斯:……陛下,您想让臣怎么回答呢?

当初他害死了韩非,世人都说他是嫉妒韩非才华才下此毒手,也不想想他李斯有没有那个胆子越过始皇帝戕害旁人。

但李斯还是只能默默担下这个骂名,不然总不能逢人就说这是陛下授意的,陛下觉得韩非不愿真心事秦、留着他是个祸患?

不管真相如何,反正韩非一向是不搭理李斯的。

大秦的众人也尝试过拉拢韩非,可惜没什么效果。不仅是韩非,他们还拉拢过管仲、李悝、申不害……总之所有名臣都尝试了,成果陛下也看到了。

始皇闻言颔首:

“果然如此,能得吴起等几位大才已是难得,确实不该太过贪心。”

主要大家现在也不必治理国家,招揽一大堆臣子好像没什么用武之地的样子。不过是他们大秦看别人家的人才眼红,老想多拐几个回来罢了。

斯忽地想起一事来:

“今日来的都是文臣,有些武将还未曾过来拜见陛下。”

始皇顿生兴致:

“都有谁?”

李斯就给他数了,孙武、伍子胥之类的。

大秦深谙趁着人家伤心的时候挖墙脚之道,譬如孙武和伍子胥,都是被吴王背刺过的。那吴王夫差本来也不是什么明主,挖起来难度倒是不高。

秦稷背着手进来,正好听见他们聊这个。

秦稷一下子就来劲了:

“政儿啊,你手底下文臣武将那么多,不如分给曾祖父一点吧?你看白起舍寡人而去了,眼看哄不回来,朕也不多要,你把王翦借寡人使使。”

王绾差点一句“你做什么美梦呢”脱口而出,反应过来之后赶紧闭上嘴。

罪过罪过,他被太子殿下同化了,说话也开始不把门起来。那可是先王,还是昭襄王,他得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