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官山 作品

第119章

“昌宁?昌宁!能听到朕说话吗?”

迷迷糊糊间,楼徽宁睁开了迷离的双眼,头顶的阳光穿过密集的树林,洋洋洒洒地落入她眼中,泛出朦胧而虚幻的光晕。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她微微动了动身子,随之而来的是被箭贯胸膛的剧烈痛楚。她嘴角漏出一句痛苦的呻吟。

楼徽和将她搂在怀里,满眼焦急:“昌宁!”

楼徽宁嘴唇翕动,声音轻若蚊呐:“陛下……你可有受伤……”

“朕无碍,昌宁,你再坚持一会儿——阿青!愣在那里做什么,快来替昌宁疗伤!”

“啊……噢,来了来了!”

一旁直愣愣站着的阿青闻言猛地回过神来,她抬眼给霍铮递了一个让他安心的眼神,随即慌慌张张地跑过去。

头顶传来楼徽和紧张焦急的安慰:“昌宁!你坚持住!”

眼皮似有千斤重,再也无法支撑颤抖的睫毛。楼徽宁眨了眨眼,眼帘缓缓合上。

“别睡!昌宁,醒一醒!”

楼徽宁失去了意识。

-

元京城,慈宁宫。

星辰暗淡,天空清远。万里层云随风来去,缥缈无常,似这变幻莫测的世间万事。

慈宁宫管事的赵嬷嬷脚步轻缓,小心翼翼地拐入一方小亭,隔着珠帘对里边儿的人低声说了些什么。

烟月笼罩,湖上泛起一层薄淡的雾色。荣昌太后睁开水色潋滟的凤眸,微微拢了拢身上的薄衫。

“……陛下不是独自回銮?”

赵嬷嬷微微点头。

荣昌太后眼波流转,倏地轻笑一声:“不曾想不过一次春狩,居然让他从外边儿带了个丫头片子回宫……陛下金銮上

的人是哪家权贵的小姐?”

赵嬷嬷闻言一怔,随即纠正道:“不是的,太后娘娘,那金銮上乘的是……昌宁殿下……”

“你说什么?”

荣昌太后猛然惊坐而起,原先的悠然自得此刻全然抛之于脑后。她朱唇紧抿,目光冷得渗人。

“……你是说,昌宁与陛下共乘一骑,在众目睽睽之下从京郊围场一路回到皇宫?”

“话虽是这么说,可那是因为陛下围场遇刺,昌宁殿下为救陛下身受重伤,至今昏迷不醒,所以才……”

不等她说完,荣昌太后猛地站起身,翩然的广袖一把将摆放在小几上的水果糕点一并扫落。

她掠过跪在亭前的赵嬷嬷,声音清冷:“备好銮驾,哀家要走一趟。”

赵嬷嬷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开口小声提醒:“太后娘娘,此刻昌宁殿下正在接受阿青姑娘的医治,不便见人……”

“谁告诉你哀家要去找昌宁?”

赵嬷嬷愣神一瞬:“这……”

荣昌太后眸光一沉,语气不耐:“摆驾,哀家要去见皇帝。”

-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楼徽宁缓缓睁开眼,却发现自己横卧于一间书画室内,她头枕玉臂,似在半梦半醒之间。

窗外,池上碧苔三四点,小雨浸湿的空气泛着些许淡淡的潮意。室内,玉炉正燃,屡屡香烟缭绕飘然,层层叠叠,影影绰绰。

脑子里有些混乱,屋内雾气弥漫,让楼徽宁觉得身边的一切都看起来有些不太真实。

她盈盈下榻,准备去关上那扇掠进寒风的窗,可一眨眼的功夫,再一抬眸,便见一抹白衣映入眼帘。

楼徽宁怔愣一瞬。

那是一个白衣男子,身材修长,肤白胜雪。他独自站立于窗棂前,风掀起他纷飞的衣袂。

他淡然开口,声音如潺潺流水,清冷而幽然。

“天下大乱,其源人心。欲安天下,先取人心。”

“大业者不在江山,不在军权,而在百姓。”

“万民归心,则天下太平……”

熟悉的话语,熟悉的背影。

楼徽宁依稀记得,这是年少时章太傅曾授予她与楼徽和的道理。可面前此人,分明和章太傅两模两样,沾不上半点关系。

她迟疑片刻,终于开口试探般询问:“你是何人?”

白衣男子闻言一顿,随即缓缓回过头来,只见他一双凤眸目光凌冽,眼尾微挑却无半分妩媚,倒让他生出一种别样的气质。墨发随意披散,与一袭白衣交相辉映,如洇染在雪地里的一片墨迹。

苍白的皮肤忖得他的眸子更加明澈深邃,微皱的眉头忖得凤眸少了分凉薄,清冷绝尘的气质让人一时移不开眼。

“我是谁不重要,你清楚你是谁么?”

楼徽宁有些不解,略一犹疑后还是应道:“本宫是当今南胥公主,太后养女,昌宁。”

“不,还有一点漏掉了。”

“……漏了什么?”

白衣男子眉眼微弯,唇角勾起一道淡淡的弧度:“你是南胥最后一位公主,亡国公主,昌宁。”

楼徽宁闻言瞬间愣住,大脑空白一瞬。

那人却自顾自继续道:“南胥气运耗尽,大势已去,濒临倾覆。”

“大胆!何等乱臣贼子,竟敢口出狂言诅咒南胥王朝——你可知这是诛九族的大罪!”

楼徽宁字字铿锵,与他说道:“我南胥河清海晏,陛下勤政廉明,朝臣两袖清风,将军忠君不渝——我南胥人才辈出,正是步入盛世的好时机,哪如你说的那般不堪”

谁料那人闻言只是漫不经心地轻笑几声:“每个时代都有它辜负的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滚滚的时代洪流中,个人是最微不足道的。你如此,当今圣上如此,你口中的将军、朝臣……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