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朱唇皓齿,灼如芙蕖;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
那人就是这样一般人物,倾国倾城,美得肆意又张扬。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她便是这般,面若桃花。
阿宁被她的容貌惊艳,一时间挪不开眼。
她身后紧随着一群婢子和侍卫。
她身着丹碧暗纹锦衣,肩披银狐轻裘披风,满头宝钗金簪,高贵奢华。
她朝阿宁走近了些,笑盈盈地俯身朝她伸出手。
阿宁垂眸,面前那双肤若凝脂的皓白玉手纤细又修长。
她望向阿宁身后的废墟,极其悲悯地摇了摇头:“这孩子家破人亡,可怜见的。”
“罢了,好歹被本宫撞见,也算是有缘分。你跟本宫走吧,哀家带你享尽这世间富贵荣华。”
她自称哀家。
后来阿宁才知道,那人竟是当今圣上的亲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后——荣昌太后,李呈鸢。
荣昌太后握着她那双镶满泥土草屑的小手,轻声问她:“孩子,你唤作什么名字?”
阿宁迟疑片刻,还是一五一十道:“戚宁。您唤我阿宁便好。”
“戚宁……不错的名字。不过你既跟了哀家,就得改头换面,这名字自然也是要改的。”
阿宁咬着唇,没有说话。
荣昌太后凝视着她的眼睛,眸中柔情似水:
“宁字不变,放进你的字里……那便,取一个安字吧。”
荣昌太后兀自喃喃:“楼安,楼安……”
“楼安,字徽宁。”
“从今往后,你就叫做楼徽宁了。”
景和五年,春序正中。
荣昌太后春游途中捡回一个弃婴,并收为自己的养女,是为楼徽宁,赐号昌宁。
此举引得京中百姓一阵拥护,坊间民众对她赞不绝口,称赞她“仁厚贤德”。
阿宁,不,是楼徽宁。
楼徽宁就这样跟着荣昌太后进了宫中,乘着华贵的歩辇一路走到紫禁城最顶端。
她攀着精美的雕窗,举目望去,皆是玉宇琼楼,金梁银柱,灿烂而又辉煌。
这便是整个南胥最繁华热闹的都城——元京城。
从深山老林到金碧辉煌的宫殿,不过一夕之间。
那是这天底下最最尊贵的人。
景和帝楼平,字徽和。
他与她一般的年纪。
她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与他牵扯上关系,更别说与他接触。
但荣昌太后让他们要好好相处。
景和五年,他们第一次相见。
锦衣玉食的楼徽和站在宫门前,肤白胜雪,目光是他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深沉。
他目光瞥过她一眼,但也只是一眼,很快便收回,面上波澜不惊。
楼徽和规规矩矩地抬手,朝着她身旁的荣昌太后微微一鞠:“参见母后。”
“陛下,快来认识一下,这是昌宁。”
楼徽宁忙不迭学着他的样子,朝他拱手一鞠:“参见陛下。”
“从今往后,她就是你的皇妹了。”
荣昌太后的轻笑声在耳边萦绕,楼徽宁抬眼,对上他眸中一闪而过的肃杀。
二人四目相接。
楼徽和敛了神色,朝她绽开一个温文尔雅又不失礼节的笑。
她在他的笑容中看出了些许讥讽。
“皇妹初来乍到,这宫中规矩繁琐,还是多花些心思学学礼仪的好。”
荣昌太后前脚刚走,楼徽和便忍不住刻意出言挖苦她。
他想要她难堪。
楼徽宁略一沉思,镇定自若地应道:“劳烦陛下挂心,昌宁闲云野鹤惯了,不曾识得宫中规矩。”
她眼帘一颤,不等景和帝开口,话锋一转: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陛下乃真龙天子,九五之尊,又怎会与我一节草莽一般计较?”
楼徽和明显一噎,嘴唇翕动着,愤愤吐出几个字:
“伶牙俐齿。”
楼徽宁面上不露声色,只是笑笑。
她心中清楚,这小皇帝不是个好应付的角色。
至少,没有他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好应付。
楼徽和虽贵为皇帝,却自幼体弱多病,在朝政方面也并没有什么出彩的政绩。
他尚在襁褓时便被荣昌太后抱上了龙椅,那一年先帝——建平帝刚刚驾崩,楼徽和年仅一岁。荣昌太后改年号为景和,是为景和元年。
自此,荣昌太后垂帘听政,辅佐朝堂,将尽数实权揽入掌中。
就连每日上朝前,所有朝臣除了那句“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还得向荣昌太后问好。
“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楼徽宁也曾想过,难道景和帝他就不恼吗?
直到她亲眼瞧见荣昌太后对楼徽和言语
侮辱,肆意打压。
他的母后说他不学无术,他的臣子谏他昏庸无为。
恼又如何?自古无情帝王家。
他只是一个任人宰割而无力还手的六岁孩童。
乃至整个南胥朝廷的人都知道,他楼徽和,不过是个空有帝位的傀儡罢了。
第51章 忆当年青梅竹马情2 病秧子皇帝和矮豆……
景和六年, 立春时节。
雨霁晴光,和风骀荡。
楼徽和身为帝王,自今日起便要开始上学。
楼徽宁与他年龄相仿, 荣昌太后便也让她跟着一齐去了。
那一年,荣昌太后找来一位名为“霍铮”的少年入宫伴读,每日陪在二人左右。
楼徽宁看见霍铮第一眼便知道, 此人来头不小。
霍铮,字与捷, 出生于南胥将军府,年方十四。他的父亲是南胥国的常胜将军,先帝建平帝亲封定北侯。
霍铮自幼跟随父亲出征, 生长在边塞,旁人都尊称他一句“霍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