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庸度 作品

第111章鲁鹿麟老家居住

鲁鹿麟的老家离县城并不远,大概有两三公里。

城北有座因唐玄宗时期来此修炼的韩国三太子而闻名的寺庙宁国寺。据传韩国的泡菜就是通过此君将盘石县的冬尖传回韩国的。

沿寺庙山路左侧前行一公里,有一座名叫乌龟山的水库,水库旁边有几间不起眼的土墙房屋,这便是鲁鹿麟的老家。

房屋后面种了些当地水果类的树木,——血橙和桃李;左侧则用栅栏围了圈舍,喂养着活蹦乱跳的鸡鸭鹅;右侧是猪圈,猪圈里喂了三头美国杜洛克与本地猪种杂交的肥硕的生态土猪。

每当过年的时候,老两口就会为鲁鹿麟的兄弟姐妹各准备半边猪肉,用来灌香肠,熏腊肉之类的。父母享受儿孙回家笑眯眯拿着他们的劳动成果离开的镜头。

即便父母如此爱心满满,卢梦在没有鲁鹿麟回来的情况下,绝不单独回来,更不用说带着他们的孩子玲儿回来了。她与这个家没有多少亲近感。

在外面找了一家普通旅馆住了一宿后,鲁鹿麟决定回老家来,也算是了却他将要离开盘石县城回来看二老的愿望。

鲁鹿麟昨晚休息得不太好,面色有些苍白。他来到儿时学“狗刨骚”游泳,差点淹死的石梯边,把水果口袋放置一边,用水使劲往脸上抹了抹,感觉清爽多了。

“鹿麟,——!”一个声音传来。

“妈,——”鲁鹿麟惊喜的叫出了声。

母亲正背着一背篼苕藤从土埂上走过来。

鲁鹿麟一个箭步快过去,卸下母亲肩上的背篼。

“几步路就到家了,用不着你背!”

“妈,你给我!”

父亲从高于水库十米的家里走出来,见到有说有笑的母子俩,迎了出来,“鹿麟,你一个人回来的?卢梦呢?玲儿呢?”

“玲儿去外婆家了!”鲁鹿麟卸下背篼,撒了一个谎说。昨夜未曾休息好的脸显得有些苍白,加之撒了谎,脸色变成难看的猪肝色。

“该不会是卢梦不同意你去外地工作吧?”父亲陡然问。

鲁鹿麟像被电击一般,木然无语。父亲是怎么从他的表情判断出卢梦不支持他去外地工作的呢?其实,哪是不支持他去外地工作那么简单哦?现在他与卢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决裂的风险,是去了外地工作就会存在家庭破裂的风险。

鲁鹿麟没有正眼看父亲,低着头说,“她没有不同意啊,只是不希望我走那么远吧。”

父子俩在四方桌坐下来,母亲则给儿子烧开水打荷包蛋去了。

这土墙房,鲁鹿麟早就叫父母改建成楼房,无奈兄弟姊妹多。大家既不愿鲁鹿麟一个人出钱改造房屋,又对平均分配下来的七八万钱款有所抱怨。好在父亲一句“住土墙房,冬暖夏凉”而化解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尴尬和不快。自那以后,鲁鹿麟不再提土墙房屋改建的事,而是每次回来,都给父母一笔钱。

“鹿麟,两地分居确实不好,要不然你把卢梦和玲儿一起带去吧。”老爸看着东张西望的儿子。

“咹,你说啥子?”鲁鹿麟看着屋顶的亮娃,回想起儿时在家度过的美好的童年时光。“爸,那个粮柜不在了?”

“什么粮柜?我在跟你说你的家事。”老爸有点不开心。

“爸,你放心,我和卢梦之间没事的。我就想问问,以前粮柜上总放着几本书,什么《毛泽东选集》,什么《求是》,这些书哪里来的?”鲁鹿麟想起小时候粮柜上的书来。

“嗨,那时你小,我在村上任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看了这些书啊,就有了方向。你不记得了,你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也给你提过,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该不会忘记了吧?”老爸见儿子对二十年前遥久远的事还记忆犹新,话匣子就打开了。

“爸,时代变了!”鲁鹿麟仿佛自言自语,低声说。

“什么?时代变了?一个人,有了信念,不管时代怎么变,他的信念不会变啊。”老爸说。

鲁鹿麟苦笑,每次跟父亲聊天,只要起了头,他的话匣子就像竹筒倒豆子,哗啦啦往外倒。

“爸,现代社会,在单位上混,讲究的就是关系,就是混呗!”鲁鹿麟说。

“啊?关系?什么关系?我们那时候只讲能力不讲关系!混?那不行,一个人工作,讲究的是脚踏实地!”老爸针锋相对。

“爸,你都对!”鲁鹿麟敷衍塞责的结束儿子的谈话。

鲁鹿麟转而进了厨房,母亲的荷包蛋已经起了锅。

“吃了这碗荷包蛋,走遍天下都不怕!”母亲笑呵呵的说!

“谢谢妈!”鲁鹿麟端过碗来,吹起冒烟的开水,一副陶醉的样子。

老爸像陌生人一样,全程看着他。

鲁鹿麟猛地抬头,吓了一跳,这才看到父亲沧桑的脸。这张脸布满沟壑,又老又丑,胡须胡乱的长在嘴上,眼睛也混浊不堪。

“鹿麟,人生的路还长啊,该得的可以得,不该得的千万不能得啊!”老爸战战兢兢的说,——他不再想和儿子辩论了。儿子这一走,什么时候能再见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鲁鹿麟朝父亲肯定的点点头。

吃完老娘煮的荷包蛋,鲁鹿麟拿了一笔钱给爸妈,挥手告别了父母,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开了家!

“住土墙房,冬暖夏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