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庸度 作品

第100章依依不舍换新岗

龙厔泉舍生忘死的工作态度成为许多人不重用他的共识。不管龙厔泉多么努力的解释他为底层民众鼓与呼的理念,但在金钱至上的时代,他的辩解苍白无力,成为更多人的笑柄,这也成为压倒他穷守精神力量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一个并不重要的人事工作变动中,龙厔泉离开了金山镇,将成为民政局的一位副局长。

他永远忘不了他离开金山镇时,万人送他的动人场景。

不知道是谁透露了龙书记离开金山镇的消息。

天不亮,就有村社干部和许多闻讯而来的老百姓聚在政府院坝,人数之多,拥挤的人群甚至排到了逢集的街上。

人们一传十,十传百的把龙书记调离金山镇的消息传到场镇的每个角落,一时街上朝镇政府的路上人满为患,严重影响了交通。

“我应该尽快离开这里!”龙厔泉默念。

今天,伍云霞也来了,丈夫最后离开金山镇,她要亲自接脚伤并未痊愈的丈夫回城。

龙厔泉叫上司机,与接任他的代方舟握别,然后深情的朝昔日同事鞠躬告别。

可当他回头要上车时,却被前来送别的人群给堵住了。有人提了鸡鸭,有人拿了水果,有人提上鸡蛋,甚至一筐面条……

闻讯前来的派出所干警不得不把龙书记强行塞上汽车。

代方舟没有走出大院,与龙厔泉象征性的挥了挥手,便回他的办公室了。他实在想不明白,普通的调动,有那么夸张吗?他甚至怀疑有人故意组织大家集会,才形成这样热闹的假象!

汽车缓缓的离开政府院坝。

龙厔泉不得不把车窗摇下来,与送别人群尽量握手告别。

车子像蜗牛一样艰难前行。

一些凑热闹的群众听说龙书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消息后,热泪盈眶的赶过来与龙书记告别。

这样不行,街道已经堵得水泄不通了。

龙厔泉当即决定下车。

他望着黑压压的人群,朝大家挥手,一时哽咽难言。

“乡亲们,谢谢你们啦,我龙厔泉向你们磕头了!”龙厔泉“咚”的一声跪在地下,连磕三个响头。

有情绪激动的老农忍不住了,放声大哭,“龙书记啊,你不要磕头啦,你是我们的父母官啊,我们谢谢你啊……”

阴沉的天空飘起细细的雨丝,仿佛人们的眼泪。送别的队伍无不为之动容,现场响起抽泣声,他们怎么舍得这样的好干部离开他们呢?

伍云霞也被这样的场景感动了。

她扶起行动不便的丈夫,与丈夫一道,再次向大家三鞠躬。

送行的人群这才安静下来,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依依不舍的目送他们敬爱的龙书记离开金山镇。

龙厔泉心潮起伏,他紧紧握住伍云霞的手,激动难耐,“我为大家做的,远远不够,可他们却如此热情的回报我,我很愧疚。”

龙厔泉暗暗发誓,无论在哪里工作,在什么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做出成绩,无愧于内心,无愧于老百姓的期盼。

车辆路过金子山村时,龙厔泉所乘车辆再次遇到村民们的热情阻拦。这一次,龙厔泉开心多了,他叫司机把车停在路旁,与妻子伍云霞接受村民们热情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这次,他收下了村民的一只老公鸡和一些鸡蛋,——他再不收,村民都急眼了。

“如果有缘,我愿意挂片金子山村,我要和金子山村永远在一起!”龙厔泉笑容灿烂的说。

现场响起雷鸣般的热烈的掌声!

龙厔泉回到家里,连续几天都激动得睡不好觉,在伍云霞面前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不停的说着不再辜负他人期望的话语。

不管将来在哪里工作,他都将满腔热情倾注于工作中。

……

他上班的第一份工作便是舒家湾镇民政办,加之现在的腿疾,他当民政局副局长显然合适,这也是领导们深思熟虑的结果。

龙厔泉为此消沉过,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并再次对工作充满激情。这项富有挑战的新工作,从他接手之日起,便决心要干一番成绩。

就好像他在金山镇摸排脱贫名单一样,龙厔泉上任伊始,便把全县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并决心从小孩抓起,把特殊学校建设好,让每一个新世纪的残疾孩子有基本的生存能力以及发展空间。

残疾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本身的条件决定了生存能力差、工作能力弱的特点,最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孩子在陌生人面前有自卑心理。

龙厔泉从更改残疾人称谓开始,率先将县聋哑学校更名为特殊学校。由于在全县进行拉网式清查,进入特殊学校的学生从原来的一百来人增加到三百人,对凡是愿意来学校读书学习的,不论年龄性别,通通接纳。

对成年残疾人单独编班培训。

龙厔泉与同事一道,在企业中走访,并委托请求能接纳残疾人的企业接纳残疾人来上班。

当通过培训,第一批学员在工厂下班陆陆续续、歪歪扭扭走出来的那一刻,龙厔泉留下了幸福而心酸的泪水!

而那些把他视为再生父母的残疾人,在见到龙厔泉的那一刻时,无不欢欢喜喜、蹦蹦跳跳的走过来与他握手,甚至拥抱。

谁说一定要在重要权力部门才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呢?

只要是为底层民众服务,哪里都有发光的舞台。

有位企业家兼作家的残疾人让他印象深刻。这位企业家叫罗向北,小时候医生给打错了针,从此残疾,几乎一辈子在轮椅上度过。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喜欢读书,受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热影响,爱好写诗,特别海子、汪国真、席慕容的诗,还在不同程度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诗歌。

罗向北虽然残疾,但志存高远。

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补锅匠,竟然成为盘石县向北塑料制品公司董事长。

罗向北用工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为残疾员工解决就业困难,能用尽用残疾员工。

龙厔泉就这样与罗向北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