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贯 作品
12、《封赏》
翌日朝上。
赵祈端坐在龙椅上,面色沉静,眼神庄重,她已经完全适应了一国之君的角色。
她开口问道:“徐将军,此次西平县之行,可曾有燕君烨将军的消息?”
徐岩鄂赶忙回答道:“回禀陛下,并未有燕小将军的消息。”
赵祈一脸沉痛,声音充满了懊悔和自责:“燕君烨失踪多日,至今杳无音信,恐怕是凶多吉少了。此事,皆是朕之失策,朕难辞其咎!”
她稍稍停顿了一下,看向众人继续说道:“为了弥补朕的过错,朕决定追封燕君烨为武安君,并昭告天下,受大周百姓敬仰,让他永载大周史册。同时,其父燕啸鸿教子有方,赐伯爵位,享伯爵俸禄。”
赵祈刚说完,便有文臣站出来反对,“陛下,燕君烨作为此次大战的主帅,不但没有击退敌寇,反而命丧疆场。如今赐予他如此厚重的恩典,是否有些不妥?”
燕啸鸿听后也匆匆跪下道:“承蒙陛下隆恩,老臣受之有愧,实在不敢当此殊荣!”
此时,朝堂上陷入了一片寂静,众臣纷纷交换着眼神,似乎都在等待着赵祈的反应。
赵祈微微皱眉,她看向那位反对的文臣,问道:“卿家有何高见?”
文臣恭敬地答道:“陛下,燕君烨战败,导致我军损失惨重,赐予他恩典,恐怕难以服众。”
赵祈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文臣接着道:“陛下,西平县之所以战败,责任全在燕君烨身上。他若无事,应该受到惩罚,而不是在死后还会受到褒奖,否则,何以对得起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们?”
有些臣子纷纷点头称是。
赵祈沉思片刻后,说道:“卿家所言有理。但是,燕君烨也是为了保卫大周而战,虽然战败,但其忠心可嘉。又以身殉国,应当报以嘉奖,若将士战败都要受到惩罚,还哪有将士敢为大周而战。”
那位文臣还想再说什么,却被赵祈打断了。
赵祈看向燕啸鸿,“燕将军,你是燕君烨的父亲,你对此有何看法?”
燕啸鸿知道自己儿子和女帝后宫里那位的纠缠,因此刚才不敢答应。
他还以为女帝又要给他设什么陷阱,看到有人反对,他心里还有些宽慰,可是女帝言语中给自己儿子的恩典似乎不像是假的。
又转念一想,自己半生都在为大周效力,就燕君烨这么一个儿子,临老了儿子还战死沙场,他和他儿子怎么就不配得到恩典了!
他一改刚才的态度,感激涕零地跪地谢恩说道:“陛下英明,老臣感激不尽。犬子虽然战败,但他也是为了保护大周,陛下能够不计前嫌,赐予他恩典,老臣实在是无以为报。”
赵祈道:“燕将军你为大周征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此次燕君烨为国捐躯,朕自然要给予他应有的恩典。”
赵祈心中暗想:燕君烨,我视你为英雄,倘若将来你要对大周不利,那便是叛国之举,看你还有何借口来侵犯大周。
她又缓缓开口道:“徐将军凯旋而归,朕心甚慰。他不仅为朕带回了拓跋泽济的项上人头,更是大涨了我大周国威!”
徐岩鄂毕恭毕敬地对赵祈行了跪拜礼,惶恐道:“陛下谬赞,老臣实在愧不敢当。那敌军首领的头颅,并非老臣斩下的。”
赵祈闻言,眉头微挑,追问道:“哦?那是何人?竟有如此能力?!”
徐岩鄂忙回话:“回陛下,是郑泰将军的小女儿郑宓。老臣亲眼所见,她在马上,手起刀落,斩下了拓跋泽济的人头。”
“郑宓何在?”赵祈问道。
郑宓此时还站在徐岩鄂将军身边,看着一本正经的皇帝表姐和徐岩鄂老头一问一答,觉得十分好笑。
听到皇帝表姐点到自己的名字,她也学着徐岩鄂老头的样子,毕恭毕敬地向皇帝表姐行了个礼。
“小女郑宓,参见陛下。”她的声音沉稳,不卑不亢。
赵祈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她虽然年纪尚小,但在这朝堂之上,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和失态。
“你就是郑泰将军的女儿?”赵祈问道。
“正是。”
“你父亲是我朝的骠骑大将军,你此次又立下赫赫战功,真是虎父无犬女啊。”
郑宓恭敬道:“陛下谬赞了,这都是陛下领导有方,将士拼命,才能取得此次胜利。”
“你于战事中有功,朕决意封你为御前带刀侍卫,并统领五千京畿卫,以表彰你的功绩!”
“陛下,万万不可啊!女子为官有为祖训。”
又是那辅政大臣齐忠站了出来,他神色激动,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
另有多数朝臣附和着他,齐齐跪在地上,异口同声地说道:“求陛下收回成命,女子为官有为祖训。”
郑宓面上沉了下来,她紧紧地握着拳头,眼里闪过一丝杀意。
她抬头看向赵祈,声音冰冷地说道:“陛下,臣虽为女子,但并不比男儿差。臣在战事中表现出色,立下战功,为何不能为官?”
赵祈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觉得郑宓还是太过年轻了,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让人一览无余,在朝堂之上,情绪如此外露,很容易让人猜透心思。
赵祈怒声呵斥道:“祖训?齐大人,女子为官有为祖训,那女子为帝呢?先帝驾崩之时,立朕为帝,你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辅政大臣,当时为何不与先帝说有为祖训?如今朕要封一个功臣为御前带刀侍卫,保护朕的安危,你倒是带头阻止,你们这些重臣,到底安的什么心?”
她的声音威严,回荡在朝堂之上,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言语。
赵祈的目光扫视着他们,继续说道:“朕即位以来,一心想要重振国威。如今大周正是用人之际,郑宓在战事中表现出色,立下战功,朕要封赏她,有何不可?”
陛下几次违背辅政大臣的意见,与以往言听计从的态度判若两人,齐忠心中暗道不妙,但还是强忍着说道:“陛下,臣等并非有意违背圣意,只是担心此事会引起朝中非议,有损陛下威名。”
赵祈冷笑一声:“朕的威名,岂是那些流言蜚语所能动摇的?若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不敢封赏功臣,那朕还有何颜面做这个皇帝?”
“郑宓,朕今日就封你为御前带刀侍卫,统领五千京畿卫,负责皇宫的安全。希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尽心竭力,保护好朕和皇宫的安全。”
郑宓听了,连忙跪地谢恩:“臣谢陛下隆恩,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祈点了点头,道:“好了,众卿无事就退朝吧。”
散朝后,赵祈便去了云光殿,褚淳贤在等她用早膳。
赵祈却有些饿了,喝了一碗粥,才缓过劲来。
“早朝还算顺利?”褚淳贤问道。
赵祈用锦帕轻轻擦拭嘴角,如说着家常般与她言谈,“如你猜测那样恩赏燕君烨之事却有文臣出言阻止,只是燕啸鸿态度变化之快倒是让我有些意外,他最开始严词拒绝,后又感激领赏,着实让我费解。”
褚淳贤亲自又为赵祈添置小半碗粥,她道:“他儿子是为大周战死沙场,也算死得其所,陛下不计前嫌,赐予恩典,他感激涕零也是人之常情。”
赵祈恍然,“还是你看得透彻。”
褚淳贤继续说道:“陛下如此厚赏这些武将,也是为了让大周的将士看到,陛下对武将的重视,只要他们能够忠心耿耿地为大周效力,陛下绝对不会亏待他们,这份荣宠也只有陛下能够给予。这样一来,他们也会更加心甘情愿地为陛下效力。”
赵祈并没有觉得褚淳贤是想要为燕君烨做些什么才要封赏燕君烨,从大局来看,此举确实能够拉拢武将的心。
赵祈不满地说:“今日齐忠那老东西,果然像你说的那般,用女子为官有为祖训,不许郑宓入宫为官,我几次在朝会上说些什么,他都要三番四次地阻止,这个老东西,真是让人厌烦。”
褚淳贤深思熟虑后说道:“他是先皇留下的辅政大臣,在朝中根基深厚。如果你想要撤了他的官职,还是要徐徐图之,不能过于急躁,否则欲速则不达,可能会引起百官恐慌,反而让自己陷入被动。倒不如先按兵不动,等他们自己露出破绽,到那时,你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其一击即溃。”
赵祈一副受教的模样点了点头,起身对褚淳贤作揖说道:“多谢先生教导,学生收益为匪浅。”
褚淳贤勾起唇角,捏了捏她的下颚笑道:“我看你是跟你那调皮捣蛋的表妹学坏了。”
赵祈身体忽地一僵,脸上露出了一抹不自然的神色,忙开口说道:“那为何齐忠和众朝臣会如此反对郑宓入宫为官呢?”
褚淳贤颇为耐心温柔的解释道:“他是怕陛下开了先河,如高宗在位时那般,让女子入朝为官后重用女子,致使女子地位与男子平起平坐,男子的权益就会受到影响。齐忠顽固不化,信奉男尊女卑那一套,自然不愿意郑宓为官了。”
“高宗?”赵祈心中升起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愿意重用女子?
褚淳贤想到那位英明圣主感慨道:“高宗是大周第二任皇帝,也是大周首位女帝,继位后颁令女子可入学、为官。高宗在位时,国家民富国强。可惜高祖四十岁时突然驾崩,其弟成宗继位后,禁止女子入朝为官、入学堂。此后,平民女子少有读书机会,早早嫁人;官宦女子虽可读书写字,但也难登朝堂,只能操持后院。”褚淳贤话语间充满对高宗的崇拜与惋惜之情。
赵祈明白了,原来高宗是个女帝,怪不得愿意重用女子。
又听褚淳贤言语间对高祖的惋惜之意,她想褚淳贤是不是也希望原主做个如高宗般英明神武的女帝。
她道:“若是淳贤生在高宗时期,以你的聪慧才智,定能成为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褚淳贤那清冷绝尘的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她的眼神中似乎闪过一丝落寞,但转瞬之间,她的目光定定地望着赵祈。
赵祈似乎懂得她的意思,目光坚定地与她对望着。
赵祈又开口道:“若我能执掌江山,你愿留下,我便封你做官,你若想离开,我便赐你黄金万两、良田万亩,还你自由身。我不愿你困于这后宫之中,浪费了你的一身才学。”
褚淳贤听了赵祈的话,心中感动不已。她知道赵祈是真心为她着想,不想让她的一生都被困在这后宫之中。
她哪里知道,赵祈不过是借着这个机会,再次给她画了一个大饼。
她的饼画得又大又圆,让人听了不禁心动。
赵祈心里清楚,只有这样,当燕君烨找到褚淳贤时,褚淳贤才不至于为了那虚无缥缈的小情小爱而背叛自己。
尽管赵祈现在也不敢全然信任褚淳贤,但好在燕君烨还没有出现,她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一些事情,一些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事情。
赵祈的心中充满了思虑,她要利用好褚淳贤的智谋,为自己的未来铺路,她要利用好郑宓,让自己掌握京畿军权。
她也在思考着如何在燕君烨出现之前,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帝位,确保自己不会在朝中受到任何威胁。
而褚淳贤并不知道这一切,她愿意为赵祈出谋划策,她不想赵祈重蹈前世惨死的命运。
命运的车轮不停地向前滚动着,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魔·蝎·小·说·moxiexs &m.o.x.i.exs&
赵祈端坐在龙椅上,面色沉静,眼神庄重,她已经完全适应了一国之君的角色。
她开口问道:“徐将军,此次西平县之行,可曾有燕君烨将军的消息?”
徐岩鄂赶忙回答道:“回禀陛下,并未有燕小将军的消息。”
赵祈一脸沉痛,声音充满了懊悔和自责:“燕君烨失踪多日,至今杳无音信,恐怕是凶多吉少了。此事,皆是朕之失策,朕难辞其咎!”
她稍稍停顿了一下,看向众人继续说道:“为了弥补朕的过错,朕决定追封燕君烨为武安君,并昭告天下,受大周百姓敬仰,让他永载大周史册。同时,其父燕啸鸿教子有方,赐伯爵位,享伯爵俸禄。”
赵祈刚说完,便有文臣站出来反对,“陛下,燕君烨作为此次大战的主帅,不但没有击退敌寇,反而命丧疆场。如今赐予他如此厚重的恩典,是否有些不妥?”
燕啸鸿听后也匆匆跪下道:“承蒙陛下隆恩,老臣受之有愧,实在不敢当此殊荣!”
此时,朝堂上陷入了一片寂静,众臣纷纷交换着眼神,似乎都在等待着赵祈的反应。
赵祈微微皱眉,她看向那位反对的文臣,问道:“卿家有何高见?”
文臣恭敬地答道:“陛下,燕君烨战败,导致我军损失惨重,赐予他恩典,恐怕难以服众。”
赵祈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文臣接着道:“陛下,西平县之所以战败,责任全在燕君烨身上。他若无事,应该受到惩罚,而不是在死后还会受到褒奖,否则,何以对得起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们?”
有些臣子纷纷点头称是。
赵祈沉思片刻后,说道:“卿家所言有理。但是,燕君烨也是为了保卫大周而战,虽然战败,但其忠心可嘉。又以身殉国,应当报以嘉奖,若将士战败都要受到惩罚,还哪有将士敢为大周而战。”
那位文臣还想再说什么,却被赵祈打断了。
赵祈看向燕啸鸿,“燕将军,你是燕君烨的父亲,你对此有何看法?”
燕啸鸿知道自己儿子和女帝后宫里那位的纠缠,因此刚才不敢答应。
他还以为女帝又要给他设什么陷阱,看到有人反对,他心里还有些宽慰,可是女帝言语中给自己儿子的恩典似乎不像是假的。
又转念一想,自己半生都在为大周效力,就燕君烨这么一个儿子,临老了儿子还战死沙场,他和他儿子怎么就不配得到恩典了!
他一改刚才的态度,感激涕零地跪地谢恩说道:“陛下英明,老臣感激不尽。犬子虽然战败,但他也是为了保护大周,陛下能够不计前嫌,赐予他恩典,老臣实在是无以为报。”
赵祈道:“燕将军你为大周征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此次燕君烨为国捐躯,朕自然要给予他应有的恩典。”
赵祈心中暗想:燕君烨,我视你为英雄,倘若将来你要对大周不利,那便是叛国之举,看你还有何借口来侵犯大周。
她又缓缓开口道:“徐将军凯旋而归,朕心甚慰。他不仅为朕带回了拓跋泽济的项上人头,更是大涨了我大周国威!”
徐岩鄂毕恭毕敬地对赵祈行了跪拜礼,惶恐道:“陛下谬赞,老臣实在愧不敢当。那敌军首领的头颅,并非老臣斩下的。”
赵祈闻言,眉头微挑,追问道:“哦?那是何人?竟有如此能力?!”
徐岩鄂忙回话:“回陛下,是郑泰将军的小女儿郑宓。老臣亲眼所见,她在马上,手起刀落,斩下了拓跋泽济的人头。”
“郑宓何在?”赵祈问道。
郑宓此时还站在徐岩鄂将军身边,看着一本正经的皇帝表姐和徐岩鄂老头一问一答,觉得十分好笑。
听到皇帝表姐点到自己的名字,她也学着徐岩鄂老头的样子,毕恭毕敬地向皇帝表姐行了个礼。
“小女郑宓,参见陛下。”她的声音沉稳,不卑不亢。
赵祈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她虽然年纪尚小,但在这朝堂之上,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和失态。
“你就是郑泰将军的女儿?”赵祈问道。
“正是。”
“你父亲是我朝的骠骑大将军,你此次又立下赫赫战功,真是虎父无犬女啊。”
郑宓恭敬道:“陛下谬赞了,这都是陛下领导有方,将士拼命,才能取得此次胜利。”
“你于战事中有功,朕决意封你为御前带刀侍卫,并统领五千京畿卫,以表彰你的功绩!”
“陛下,万万不可啊!女子为官有为祖训。”
又是那辅政大臣齐忠站了出来,他神色激动,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
另有多数朝臣附和着他,齐齐跪在地上,异口同声地说道:“求陛下收回成命,女子为官有为祖训。”
郑宓面上沉了下来,她紧紧地握着拳头,眼里闪过一丝杀意。
她抬头看向赵祈,声音冰冷地说道:“陛下,臣虽为女子,但并不比男儿差。臣在战事中表现出色,立下战功,为何不能为官?”
赵祈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觉得郑宓还是太过年轻了,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让人一览无余,在朝堂之上,情绪如此外露,很容易让人猜透心思。
赵祈怒声呵斥道:“祖训?齐大人,女子为官有为祖训,那女子为帝呢?先帝驾崩之时,立朕为帝,你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辅政大臣,当时为何不与先帝说有为祖训?如今朕要封一个功臣为御前带刀侍卫,保护朕的安危,你倒是带头阻止,你们这些重臣,到底安的什么心?”
她的声音威严,回荡在朝堂之上,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言语。
赵祈的目光扫视着他们,继续说道:“朕即位以来,一心想要重振国威。如今大周正是用人之际,郑宓在战事中表现出色,立下战功,朕要封赏她,有何不可?”
陛下几次违背辅政大臣的意见,与以往言听计从的态度判若两人,齐忠心中暗道不妙,但还是强忍着说道:“陛下,臣等并非有意违背圣意,只是担心此事会引起朝中非议,有损陛下威名。”
赵祈冷笑一声:“朕的威名,岂是那些流言蜚语所能动摇的?若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不敢封赏功臣,那朕还有何颜面做这个皇帝?”
“郑宓,朕今日就封你为御前带刀侍卫,统领五千京畿卫,负责皇宫的安全。希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尽心竭力,保护好朕和皇宫的安全。”
郑宓听了,连忙跪地谢恩:“臣谢陛下隆恩,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祈点了点头,道:“好了,众卿无事就退朝吧。”
散朝后,赵祈便去了云光殿,褚淳贤在等她用早膳。
赵祈却有些饿了,喝了一碗粥,才缓过劲来。
“早朝还算顺利?”褚淳贤问道。
赵祈用锦帕轻轻擦拭嘴角,如说着家常般与她言谈,“如你猜测那样恩赏燕君烨之事却有文臣出言阻止,只是燕啸鸿态度变化之快倒是让我有些意外,他最开始严词拒绝,后又感激领赏,着实让我费解。”
褚淳贤亲自又为赵祈添置小半碗粥,她道:“他儿子是为大周战死沙场,也算死得其所,陛下不计前嫌,赐予恩典,他感激涕零也是人之常情。”
赵祈恍然,“还是你看得透彻。”
褚淳贤继续说道:“陛下如此厚赏这些武将,也是为了让大周的将士看到,陛下对武将的重视,只要他们能够忠心耿耿地为大周效力,陛下绝对不会亏待他们,这份荣宠也只有陛下能够给予。这样一来,他们也会更加心甘情愿地为陛下效力。”
赵祈并没有觉得褚淳贤是想要为燕君烨做些什么才要封赏燕君烨,从大局来看,此举确实能够拉拢武将的心。
赵祈不满地说:“今日齐忠那老东西,果然像你说的那般,用女子为官有为祖训,不许郑宓入宫为官,我几次在朝会上说些什么,他都要三番四次地阻止,这个老东西,真是让人厌烦。”
褚淳贤深思熟虑后说道:“他是先皇留下的辅政大臣,在朝中根基深厚。如果你想要撤了他的官职,还是要徐徐图之,不能过于急躁,否则欲速则不达,可能会引起百官恐慌,反而让自己陷入被动。倒不如先按兵不动,等他们自己露出破绽,到那时,你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其一击即溃。”
赵祈一副受教的模样点了点头,起身对褚淳贤作揖说道:“多谢先生教导,学生收益为匪浅。”
褚淳贤勾起唇角,捏了捏她的下颚笑道:“我看你是跟你那调皮捣蛋的表妹学坏了。”
赵祈身体忽地一僵,脸上露出了一抹不自然的神色,忙开口说道:“那为何齐忠和众朝臣会如此反对郑宓入宫为官呢?”
褚淳贤颇为耐心温柔的解释道:“他是怕陛下开了先河,如高宗在位时那般,让女子入朝为官后重用女子,致使女子地位与男子平起平坐,男子的权益就会受到影响。齐忠顽固不化,信奉男尊女卑那一套,自然不愿意郑宓为官了。”
“高宗?”赵祈心中升起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愿意重用女子?
褚淳贤想到那位英明圣主感慨道:“高宗是大周第二任皇帝,也是大周首位女帝,继位后颁令女子可入学、为官。高宗在位时,国家民富国强。可惜高祖四十岁时突然驾崩,其弟成宗继位后,禁止女子入朝为官、入学堂。此后,平民女子少有读书机会,早早嫁人;官宦女子虽可读书写字,但也难登朝堂,只能操持后院。”褚淳贤话语间充满对高宗的崇拜与惋惜之情。
赵祈明白了,原来高宗是个女帝,怪不得愿意重用女子。
又听褚淳贤言语间对高祖的惋惜之意,她想褚淳贤是不是也希望原主做个如高宗般英明神武的女帝。
她道:“若是淳贤生在高宗时期,以你的聪慧才智,定能成为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褚淳贤那清冷绝尘的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她的眼神中似乎闪过一丝落寞,但转瞬之间,她的目光定定地望着赵祈。
赵祈似乎懂得她的意思,目光坚定地与她对望着。
赵祈又开口道:“若我能执掌江山,你愿留下,我便封你做官,你若想离开,我便赐你黄金万两、良田万亩,还你自由身。我不愿你困于这后宫之中,浪费了你的一身才学。”
褚淳贤听了赵祈的话,心中感动不已。她知道赵祈是真心为她着想,不想让她的一生都被困在这后宫之中。
她哪里知道,赵祈不过是借着这个机会,再次给她画了一个大饼。
她的饼画得又大又圆,让人听了不禁心动。
赵祈心里清楚,只有这样,当燕君烨找到褚淳贤时,褚淳贤才不至于为了那虚无缥缈的小情小爱而背叛自己。
尽管赵祈现在也不敢全然信任褚淳贤,但好在燕君烨还没有出现,她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一些事情,一些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事情。
赵祈的心中充满了思虑,她要利用好褚淳贤的智谋,为自己的未来铺路,她要利用好郑宓,让自己掌握京畿军权。
她也在思考着如何在燕君烨出现之前,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帝位,确保自己不会在朝中受到任何威胁。
而褚淳贤并不知道这一切,她愿意为赵祈出谋划策,她不想赵祈重蹈前世惨死的命运。
命运的车轮不停地向前滚动着,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魔·蝎·小·说·moxiexs &m.o.x.i.e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