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好下属不好找
等到饭菜上桌,赵林更惊讶。满桌的肉菜,成本可不算低,赵大麦这回请客真是花大钱了。
李桂花又想说话,被赵有德拦住了,还是那句话,有得吃就吃,不吃就赶紧走。当着儿孙的面,他还给他留了面子,没说滚。
连续两次挨训,李桂花接下来的时间终于学会闭嘴。她是真嫌弃王氏浪费钱,嘴上不说,也用行动表示。不仅自己吃肉少,赵大石多夹两筷子都被她说少夹点。
这回赵有德倒没说她,赵大石碗里的肉都堆成小山,确实该少夹两块了。看着就不成样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一辈子没吃过肉。又不是三岁孩子,就算在自家也不能没个吃相。
赵大石把老俩口的话当耳边风,他多夹两筷子有什么错,手慢就吃不到。桌上的肉菜多,可吃饭的人也多,老老小小加起来十几口人,再多的肉也能吃完。
他这话倒也没错,要让大家放开肚子吃,确实是再多的肉都能吃下去。不过除了他,其他人都没有猛吃的意思。
肉再好吃,也不能吃撑。三岁小孩都知道的道理,也就赵大石不放在心上。
赵林抱着平安,也不用喝酒,可以慢悠悠吃。饭菜的味道不错,可见王氏有用心做,不过自家也不缺肉吃,他不吃了几口饱了就不再吃。
赵大石己经吃第二碗,一边吃一边还嫌弃赵林饭量不行。吃几口就放下碗,那点饭菜喂猫还差不多。难得老大请客吃饭,他不多吃点都对不起自己。
吃饱喝足,王氏收拾残局,王秀英也主动站起来帮忙。
赵林马上踢了赵大石一脚,暗示他喊李氏去帮忙。
赵大石完全没接收到他的信号,还以为他是不小心踢错了。李氏也是个没眼色的,李桂花都进厨房帮忙了,她还安心坐着。
赵林气得不想看到夫妻俩,借口平安要回家睡觉,抱着他走了。走之前,他也没忘记和王秀英说一声,让她忙完就赶紧回家。
王氏听到赶紧劝王秀英:“弟妹,你和二弟先走吧。这点活我自己来就行,不用你帮忙。”她可不是赵大石夫妻,看不懂赵林的意思。
王秀英见婆婆和侄女都在帮忙,厨房确实不需要那么多人,也就顺势答应先走。
赵林见她出来,首接求表扬。要不是他,她还在厨房干活。
“我也没干什么,大嫂做这么多人的饭菜才累,你也不用太小气。”王秀英既享受赵林的体贴照顾,又有些不好意思,主要是刚才李桂花也在厨房。
走之前,婆婆没有说什么,不代表她心里会高兴。
赵林才懒得管那些,大冬天的,谁乐意干活。不过这次赵大麦做得确实可以,只是不知道后续能不能保持。他可没忘记刚开始赵大麦也还是不错,不知道哪天就变了。
赵林对赵大麦的印象有所好转之时,村里人也夸赵大麦好,为了修村里的围墙都累倒,夸几句算什么。大家有意无意忘记赵大麦除了为村里出力,还要做豆腐,也不知道哪个才是他累倒的真正原因。
赵大麦刚开始还有些心虚,但村长都当众夸他,他也不再谦虚。村长说得对,谁家没有活干,他没有借口家里有活就不出力,就是好的。
有个好名声的好处就是赵大麦在村里更受欢迎,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很多村民家里摆喜酒安排座位的时候他能坐上席。虽然不是主桌的上席,但也是上席,以前可没这个待遇。
冬天了,村民们摆酒的次数也有所增加,还都是嫁女娶媳这种大喜事。
赵林和王秀英在家算账,短短一个月吃席就送出去不少钱。一般村民还好办,他们随大流送礼金就行。赵天明成亲,就不好再随大流送了。
王秀英拿不准送什么礼,让赵林帮着参详。
赵林哪知道送什么合适,他又不是女人,只要价值不低,送什么都可以。要他说,还是首接送钱最合适,也省心省事。
王秀英当然知道这一点,她问的又不是礼金,而是成亲后的认亲礼送什么。礼金她早就准备好,完全不用赵林操心。
“认亲礼,我们也要送?”赵林隐约记得两家好像出了五服,不用参加认亲仪式才对。
王秀英也知道正常是这样,但是姚氏特意上门邀请他们一起参加,说他们家亲戚太少,请他俩去也是希望能帮忙撑个面子。
这要是别人,赵林说不定就不去,但是赵天明干活不错,好下属不好找,冲着这一点都该去。最重要是王秀英都答应了,他自然不会反对让她失面子。
冬天没有什么事,赵林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天天在家带孩子,陪平安玩。父子俩感情日深的同时,平安嘴里也开始呀呀吐话。
王秀英天天教平安喊“爹”,赵林却不急,只要孩子能说话,早晚有一天会开口。表面上他看着很平淡,其实平安没有吐话之前,他还一度担心怀疑平安会不会是个哑巴。
不是他故意往坏处想,是一着急就控制不住要胡思乱想。为了不想王秀英跟着担心,他着急上火到晚上睡不着,还得编个合适的借口,说睡不着是担心王耀学还没回来。
马上就要过年了,他们还没回
来,在路上会不会遇到什么事。
他这样说,可把王秀英感动得不行。临近过年,她也担心娘家的事,偏偏自家过年也有很多事要忙,她想回娘家看看都不敢说。
赵林这样说,肯定是看出来她想回娘家,故意给她找借口。
赵林很想解释清楚,可看王秀英感动的样子,觉得还是让她误会比较好。他真不是故意博王秀英好感,只是一时之间找不到理由,才扯出小舅子说事。
不过他也确实盼着小舅子平安归来,真要出事王秀英伤心不提,就王家的情况,他也跑不掉出钱出力。想回娘家多简单,明天就回。
自家不过是安排过年的事,一点都不急,就算有一两件没安排好,又有谁会在意,除了他们自己。村里人过年是讲究,可没钱的时候想讲究也没办法,还不是照样过。
王秀英经过他的安慰,心情好很多,也不再为过年的事着急。想想也是,村里很多人家都自家条件好,过年准备的东西也没那么齐全,一样也要过。
再说过年还早,才刚进腊月,她完全不用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