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命没了,赚再多钱又有什么用
村长发话,其他人有意见也憋着。这事最大的功劳可是村长的儿子,人是赵大禄动手抓的,押送去镇上也是赵大福。
他们俩兄弟什么都不说,其他参与抓马六的人也都是姓赵的,有兄弟俩带着,他们也不说话。剩下的村民想闹都没理由,赵大石只能愤愤不平用手捂住自己的嘴。
不悟住嘴,他怕自己忍不住开口要钱。
村长很满意大家的训趣,这钱他也不是自己拿了花,归公交给村里,正好用来修建护村的围墙。他作主砖由赵氏一族无偿捐了,不需要村民出钱。
剩下的人工就按户分摊,每家每户都要出工出力,只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更要出力。干不动重活,帮忙打下手,哪怕烧茶送水也是出力。
砖有了,人有了,官府给的赏银正好用来买石灰、糯米浆和三合土等原材料。这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必须好好修,质量要有保证,要经得百年风雨才行。
村长让赵大福负责修墙的事,管账却交给村里唯一一户姓秦的人家。秦永丰是秦家唯一的儿子,因为读过几年书,识字才被村长挑中。
选个外姓人,姓张的和姓陈的总不会怀疑他们姓赵的账做得不清不楚。
赵林交了钱免了出力,可身为村里的一员,也不好装作不知道的样子。动工后,他也会时不时去看一眼,遇到能帮忙的地方,也会主动帮忙。
真要建好这堵防护墙,对他也有好处,以后不用担心外来人的伤害。他看过村长的图纸,仿着城墙的样式修建,留了门。
白天门开着,到了晚上把门一关,谁也别想进来。完整版的图纸是把整个村子都围进来,但是村里暂时没有那个实力,就算村民乐意出钱。村长也舍不得捐全部的砖,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正是农闲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出力干活,看着就是一片热闹的景象。村长很满意,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守在工地,有他当监工,没有人敢偷懒。
大家忙着干活,赵大麦更忙,村里很多女人都心疼自家男人干了重体力活,想要给男人做点好吃的。肉贵,舍不得买,豆腐还是舍得买。
于是他不仅要出力修围墙,回到家还要做豆腐。蜡烛两头烧,铁打的人都经不起这样消耗。等村头的围墙完工那天,他首接倒下了。
王氏吓得只会尖叫,让小去跑去老宅叫人。情急之下,她忘记喊玉瑶,还是小云这个名字更熟悉。她自己则去找赵林,求他用牛车送赵大麦去医馆。
赵林在家听到这个消息还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哪怕内心十分无语,也只能跟着王氏去帮忙。不然怎么办,在外人眼里是亲大哥,他要敢不管,保证一堆人骂他。
把自家的牛车拉出来,再把赵大麦放到牛车上,等他弄好这一切,老宅那边才来人,来的还是赵有德。也不知道腿脚更好的赵大石去了哪,总不会故意躲着吧。
赵有德要跟着一起去,被赵林拦了,他和王氏去就行,年纪大了就留在家里,把赵大石叫过来还差不多,有事他还能帮得上忙。
“老三马上过来。”赵有德也不强求,他也知道自己身体不如年轻人,跟着去帮不忙反倒还添乱。
赵大石姗姗来迟,被赵有德骂了,还想辩解。
王氏着急打断他,人都晕倒了,还有心说闲话,有没有想过晕倒的人是他亲大哥。被王氏怼,赵大石难得没反驳。
他再没良心,也还是记得小时候大哥带着他玩,找到的野果都先给他吃,帮他打架的事。他只是习惯了,不是故意要耽误。
赵林全程没说话,这个时候王氏的心情肯定不好,说什么都不对,还是闭嘴最不会得罪人。等到了医馆,赵大麦还没醒,大夫把脉的时候表情都不好。
这下别说王氏,赵大石都有点着急,不停问大夫什么情况。
“闭嘴,再吵着我把脉,就把你赶出去。”大夫可不是个好脾气的,嫌赵大石问得心烦,影响他把脉,首接让药童盯着,只要他敢开口就首接打出去。
药童点头应下,他也嫌这个病人家属,还是大男人,一点事都经不起的样子。
赵大石不说话,改成来回踱步。大夫看了他一眼,到底没再说什么。好不容易把完脉,又问了王氏几个问题,大夫终于开口。
“病人应该是太累,心力不济,气血不足才倒下,眼下是没大事,但是继续这样操劳,很可能早死。”大夫后面说了什么,王氏一句都听不清,只听到赵大麦可能早死。
她哇的一声哭起来,把大夫都吓住,剩下的话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赵大石看向赵林:“怎么办?”
赵林劝了王氏一句,但明显没有效果,只得无奈向大夫赔不是,让他继续说。家属中还有一个明白人,大夫松口气,也就不理会哭泣的王氏,继续说赵大麦的病情。
总结下来就是没大事,但是后续肯定不能这么熬,回去之后休息几天,好好补补身体就没大事。
赵大石不解的提问:“那什么醒?”
“急什么,他是睡着了,让他多睡一会是好事。”大夫开了方子,让徒弟拿药。
赵大石看着赵林,他出门的时候可没有带钱,付钱的时候别找他。
王氏还在哭,赵林也懒得找她,先把钱垫付了。他也不担心这笔钱会白花,赵大麦还是要脸的人,肯定会还钱。
等到回去的路上,王氏才终于明白大夫的意思,原来不是说赵大麦要死,只是吓唬她。
“大嫂,大夫怎么是吓人,明明大夫说的是大哥要是继续累下去就可有可能早死。你怎么不劝着点大哥,赚钱的事也急不来,命没了,赚再多钱又有什么用。”
赵大石说得不客气,但道理却没错,赵林也跟着点头。
难得俩人意见一致,王氏也不好说什么,这事确实是她不对。早知道她就该劝着一点,赵大麦要死了,她就成寡妇,大毛和三毛年纪还小,想想就知道日子有多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