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水蒸蛋
鱼苗投放进池塘,赵林才终于有空忙着弄孵化小鸡的事。免费看书就搜:看书屋
这么多天过去,第一批试验的鸡仔早就死光光。不过敲开壳,发现里面是毛珠子,而不是臭蛋,证明他的思路是正确的,只是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才会失败。
他要挑蛋进行第二次试验,这次掌控温度的事需要交给王秀英负责。
他要出门卖笋干,出门买鱼苗这几天,王秀英己经领着人把笋干全部开好,只剩下最后的晒干工序没有全部完成。
他大概看了下,晒了几天,水份己经收得差不多,再晒几个日头就差不多。拿了一些笋干当样品,为了能成功推销笋干,他还在家尝试了几道笋干做的菜。
味道肯定不如新鲜竹笋美味,但拿来刮油还是很不错。大梁国的人不爱吃,有关系的话卖到邻国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邻国的人天天吃肉,蔬菜少,靠茶叶解腻多贵,笋干肯定比茶叶便宜。要真能打通这条销路,以后每年长出来的笋都不会浪费了。
想要卖到邻国,找县城的牙行肯定没用,至少得去庆云城。那边的商队多,大商队消息来源广,就算他们不收笋干,说不定也能提供消息,介绍合适的买家。
王秀英心疼他又要出远门,平安刚和他玩熟一点,又一连出门几天,怕是又要忘记他长什么样。
赵林也知道会这样,可不出门在家也不行。靠种地是赚不到钱的,得多出门才能赚钱。他不在家这些日子,王秀英又要辛苦了。
王秀英倒不觉得累,家里的活有杜娘子母女帮忙,她大部分时候还是累不到。除了孵化小鸡之类的活,她不放心交给外人,其他活是能甩手的都全部交出去。
为了让杜娘子母女忠心干活,她可不是像一些地主嘴里喊着干女儿,实际还是买回来的下人。有许多人认干儿子干女儿,只是为了规避风险,毕竟身份不够是不能用下人。
按赵家的身份肯定是不能够用下人,但是王秀英的爹是童生,又有个秀才弟弟,也可以说是勉强有了买下人的资格。只要没人举报,也不会有人深究王耀学取得功名是在成亲之前还是之后。
只要家里有功名,律法就规定可以买下人,赵林也算打个擦边球。当初买人的时候,人牙子如此痛快也有王耀学身份的因素。
王秀英和紫云相处时间久了,是真有几分心疼这孩子。小小年纪什么活都抢着干,任劳任怨的干活不说,关键是还聪明。
她只是带孩子的闲暇时间教紫云识字,结果就这样也学了几百个字。她考察过,这些字紫云不仅认得,还能写,再多认些字,都可以看简单的书信和书籍了。
紫云唯一可惜的是没个好身份,就算她以后把母女俩的契书放了,在外人眼里还是改不了下人的身份。别的时候还好,出门在外只要紫云不主动说,外人也不会知道。
麻烦的是谈婚论嫁的时候,男方要是知道肯定会挑刺。
约定成俗的规定就是一日为奴,终生甩不脱奴才的印记,想要嫁个好男人怕是很难。
杜娘子却是摇头表示不在意,她们母女能有一条活路就很好,哪里敢考虑婚嫁的事。等紫云过几年长大一点,真要嫁人,就招个上门女婿。
杜娘子早就想到这一点,紫云嫁到哪家都不放心,还是留在自己身边好。她也怕闺女和自己一样遇到不好的男人。
找个赘婿,有她在就没人敢欺负闺女。等哪不在了,小夫妻只要住在村里,女婿肯定也不敢欺负闺女。
杜娘子比谁都想得明白,有赵林夫妻在,他们肯定不会看着外人欺负紫云。每个月的工钱她全都存起来,等攒够钱就在村子附近替闺女买块地。
王秀英挺喜欢杜娘子的上进,答应只要她存够钱就会帮忙找村长买地。实在不行,她就把自己的地卖一亩给杜娘子,方便紫云在村里落户。
紫云还不懂王秀英随口承诺的含金量,杜娘子却大喜,她坚持要紫云给王秀英磕头,被拦着也要磕。劝不听,还是平安看气氛不对,吓得哇哇大叫才阻止紫云磕头。
平安要紫云抱,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更喜欢孩子,见了大一些的孩子,就要抱抱。除了紫云,其他孩子也喜欢,当然个别看着埋汰的孩子,他还是很嫌弃。
小小的年纪就是个爱干净的好孩子,以后倒是可以少操点心。
赵林不在家,有平安作伴,王秀英晚上也不再担心害怕。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她一会怕鬼,一会怕坏人的。现在抱着平安上床,孩子还没睡着,她就先睡了。
第二天早上也经常是被平安吵醒,要是不吵,她一觉说不定能睡到太阳晒进屋。
又是被平安吵醒的一天,母子俩一起吃早餐。
王秀英给自己煮的面,平安就是一小碗水蒸蛋,怕蛋白不好消化,还专门挑的蛋黄蒸。
平安己经吃过好几次水蒸蛋,一见就知道是他的饭,不用王秀英说就想伸手去抓。把他放进专门吃饭的椅子里,才勉强安静下来。
自从有六个月能坐稳之后,他吃饭就是自己坐在椅子上吃。这
把椅子还是赵林画了图纸请了木匠打的,没花钱反倒小赚了一笔。
打完椅子,木匠师傅觉得图纸好,和赵林商量买下来。
图纸都给对方看过了,成品也有了,赵林没想到木匠师傅还愿意花钱买图纸。对方人品不错,他也没有开高价,首接让对方看着给。
木匠师傅给了十两银子,这是他能给出的最高价。他的手艺一般,做出来的东西也只能在镇子附近卖卖,想要赚十两银子也不容易。
好在他还有一群师兄弟分散在其他地方,他可以把图纸转手卖给师兄弟。既能小赚一笔,也能打击其他竞争对手。
光靠他自己一个人打婴儿座椅肯定是抢不过全部同行,赚钱的机会与其便宜陌生人,不如留给师兄弟,还能赚个顺水的人情,万一哪天有事求到他们头上,也好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