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半夜发作
李桂花得知赵林请了姚氏照顾王秀英,果然不高兴。搜索:找小说网 本文免费阅读好在她想折腾也有心无力,钱氏还劝她想开点,儿媳妇大着肚子也每天过来看她,能有面子情己经是个好媳妇。
钱氏倒不是有多好心,开口说劝说也只是不想李桂花发脾气罢了。
李桂花和钱氏抱怨:“不想开又能怎么样,手里没钱,谁听我的。老二还愿意花钱管我就不错了。”
钱氏配合得点头:“唉呀,你可别这么说,我要有这么个孝顺儿子,做梦都会笑醒。”
这话半真半假,钱氏也是知道李桂花明着抱怨,实际是显摆儿子舍得为她花钱。这几天她也见识到了,不过赵林心里怎么想,明面上确实做得不错。
就算是村里最挑剔的人也说不出赵林不孝顺的话,只恨他不是自家儿孙。
赵林可没空管村里人背后怎么说他,他忙得脚不沾地。王秀英快要生了,他想在生产前把手头的活全都干完,准备随时能陪产。
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秋收又要开始了。他打算还是请人帮忙收割,地里的活太多,就他一个人还不知道要干到什么时候。
这次赵大麦和赵大石也想请人,农忙几天正是生意好的时候,每天卖豆腐的钱用来请人也划算。有赵有德帮忙盯着,俩人也不担心请的人会不尽心。
他们又不请外人,都是打算在村里找人干活,没人会偷懒。
赵有德心里不高兴,却也难得没开口多管闲事。
他是觉得儿子们都对土地不上心,农忙都请人干,收成能好到哪去。只是自从李桂花受伤,他就越发懒散,除了默默种自己的那点地,其他事是能不管就不管。
赵林还是找的上次几人,不过这次多了赵天明这个半大小伙子。别看他年纪小,干起活来也是一把好手。只是赵林不让他多干,怕他太劳累伤到身体,除了割稻,其他压担子的重活都不让他碰。
年纪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压多了长不高。
姚氏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照顾起王秀英越发尽心尽力。平时除了干活,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手也不闲着,说是要给王秀英未出生的孩子做衣服。
孩子的衣服王秀英早就准备好,但也没拒绝姚氏的好意。孩子的衣服不嫌多,长得快也不怕,老大穿不上还可以留着给老二穿。
等地里的稻谷收进仓,赵林才算轻松一点。
天气慢慢没有那么热,地里的蔬菜也不用早晚两次浇水,改成晚上浇一次水就行。这批蔬菜卖完,他就不打算再卖菜了。
天气冷了,蔬菜长得慢,没有那么多的菜卖。他都和老主顾说好,以后只能隔两天卖一次菜,不过家里的莲藕马上上市,有需要的可以提前预定。
挖藕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他自己带头挖的同时还不忘记带徒弟。别的不教,赵天明一定要教会,这孩子是个聪明的。
每天跟在身边,没有正经学字,也认了不少字,可惜家贫,有钱多读一点书,说不定也能想办法进城谋条生路。
赵天明却没想过进城,他还有个娘在村里,进城干活怎么行,谁来照顾娘。
对方不想去城里,赵林可惜之余也更放心把事情交给他办。
莲藕挖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他打算等冷一点再挖,到时候价格应该能更高点。吴大夫说了,王秀英生产的日子就在这几天,他要把手里的事情收一收,这几天都守在家里。
王秀英嫌他天天在家烦,生孩子的事男人又帮不上忙,根本不用陪着她。
赵林可不会听她的,他在家也没闲着,和姚氏一起给生产工具消毒,还有婴儿衣物也要消一次毒。所有能用得到的物品都烧水煮一遍,之后再经太阳暴晒。
产房他也单独准备了一间,不能消毒却也尽量做到干净卫生。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只等着孩子的到来。
王秀英却一点要生的迹象都没有,都过了吴大夫说的日子也迟迟不见动静。
赵林都有些惊慌,一会担心孩子在肚子里憋久会不会有问题,一会担心生产的时候会出事。王秀英原本是一点都不急,在他的影响下,也变得紧张起来。
还是姚氏看情况不对,主动安抚王秀英,同时又劝赵林不要急。
赵林也知道自己心态不对,也劝自己放宽心,可惜不是他想放宽就能放宽的,做了半天心理建设还是各种担心。最后怕影响王秀英,他干脆提出分房睡。
又担心王秀英晚上起夜不方便,主动请姚氏晚上陪着。为了避嫌,他晚上也不在家睡。能睡觉的地方很多,他想了想,最后选择去后山的砖厂和大家一起睡。
有那么多人当证人,对姚氏的名声也不会影响。怕家里没男人,赵天明也被他留在家里,万一王秀英半夜发动,他也能跑腿叫人。
都说怕什么来什么,他担心王秀英半夜发作,结果就真遇到这事。好巧不巧还是搬出来睡的第一晚就发作,还没出生就这么会折腾人,这孩子以后肯定是个调皮的。
赵林被赵天明喊醒之后,马上跑着去请
产婆。大夫就不想了,大半夜城门关了,赶过去也要等天亮才能进城,还是先看情况再说吧。
村里就有产婆,其实也不是专门的产婆,不过是接生经验丰富的老妇。村里就这个条件,赵林不放心也找不到更好的人选,这都不是钱的事,是村里就这条件。
城里的产婆也没好到哪去,没有专业知识,完全靠经验取胜。孩子生下来,能不能活全看天意,产妇有没有事也看运气和自身底子。
赵林不知道王秀英运气好如何,好在身体不错,自从怀孕后没少食补,只要不遇到最糟的情况,应该能成功熬过生产这道鬼门关。
产婆大半夜被赵林叫醒也没有什么不高兴的,自从开始干这行,这样的事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一个村里住着,别人也就算,能替王秀英接生,她可是早就盼着。
有钱氏和姚氏的例子摆着,相信赵林也不会亏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