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安排鸡腿

赵有德被村长找到的时候是一脸抗拒,他都躲起来,为什么村长还能找到,是谁悄悄通风报信。搜索: 今晚吃鸡 本文免费阅读

别让他知道,他知道是谁一定要给对方好看。

赵有金缩在村长身后悄悄看一眼赵有德,通风报信的人就是他,可别被赵有德发现。哼,还是他聪明,一猜就知道赵有德躲在哪。

村里就这么大,他还能往哪里躲。

村长可不管赵有德乐不乐意,不仅要他带着大家去看赵林育好的秧苗,还不准他打击报复通风报信的人。他可要保护好报信的人,不然下次遇到事谁还敢给他报信。

赵有德只能怏怏不乐地带着村长去赵林家,王秀英见到一群长辈上门,想要倒茶,被村长拒绝。天天见的几个人,喝什么茶,想喝茶的回家去喝,他急着看秧苗,可没空喝茶。

村长都不喝,其他人哪还敢在王秀英面前摆长辈面子,没看赵有德这个当公爹的都对儿媳妇很客气。听说王家俩小子马上就要起程去府城考试,这要能中,王家算是又起来了。

说起来林小子真是运气好,去打仗能活着回来,娶个媳妇还捡到宝,打着灯笼都难找到这样好的婚事。自家儿子怎么就没有这个运道,要有个秀才亲家,他们也能跟着沾点光。

王秀英见村长和公爹都不需要茶水,早就避开了。领村长去看秧苗自有赵有德带路,后院又不远,没人带路也能找到地方,只是到底有赵有德这半个主人领着更好一些。

绿油油的秧苗突然出现在大家眼里,村长激动地几步跑过去,低头凑近观察,确定没问题后,激动地抱着赵有德的胳膊要求分一半秧苗。

赵有德吓得退后一步,一根都没有,还一半,做梦。村长也不行,村长也不能抢他的东西。

老二需要的秧苗都扯走,剩下的秧苗都是他的,谁都别和他抢。

赵有德警惕地盯着所有人,他现在看谁都觉得不好怀好意。想要秧苗,自己去育种,今年不行,明年提早一点也不迟。

村长沉着脸发问:“赵有德,你真不让?”

“不打,打死也不让。”他就不信村长敢动手,没有老二他也不怕,有老二在更不怕。

老二回来后为族里做了多少好事,不管是谁要对他动手,都要被唾沫星子淹死。

村长本来就没打算要剩下的秧苗,他故意提出过分的要求,不过是想逼赵有德让步。见他态度强硬,马上改口道:“你不让也行,把育种的法子交出来,其他人我不管,至少族里人要学会。”

赵有德心里己经答应,他不答应,老二那个傻的也迟早会答应,还不如让他先做个好人。只是心里答应,面上还要做出为难状,要让族里其他人知道自家的付出才行,以后族里有什么好事,也得紧着自家先。

村长问在场几位族老的意见,他是没意思,赵有德这一系付出多,要一点回报都不求,他以后都不好意思要他们的东西了。

族老们也没意见,这事他们也没吃亏,族里什么都没有,能给什么好处,最多不过是祭祖的时候站更前面一点,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子孙有出息,就该站在最前面,让祖宗们也看看自家优秀的人才。

眼见大家都答应,赵有德才把刚从赵林那学到的育种方法说出来。他也算是现学现卖,能记住不是他记性有多好,完全是赵林的法子简单,和过去比只有小小区别。

村长和几位族老听完,也没想到法子这么简单,就是一个保温的问题,为什么他们没想到这一点。真傻,白白耽误这么多年,要能早点知道多好。

早一点育种,收割也能早一点,第二季跟着早一点种,是不是产量也会高一点。

这个问题赵有德也不知道,想知道产量如何,等收割的时候称一称就知道。他也盼着产量能高一点,谁不想每年多收三五斗。

等村长带着族老离开,赵有德第一件事是把秧苗全扯走,不带走他不放心。万一村长后悔怎么办,他也不能把村长打一顿,还是放在自己手里更保险。

王秀英庆幸赵林早就想到这一点,早在插秧之前就把自家需要的秧苗全扯走。

第二天,老宅那边也开始插秧,大家看热闹的地方又多了一处。

经过昨天几位族老悄悄宣传,大家进一步确信赵林是有大福气之人。男人们想和赵林拉近关系,女人就围着王秀转,哪怕是以前和赵家不太对付的张家和陈家的女人都开始改变态度。

王秀英觉得自家人也太多了点,每天人来人往,都影响她干活,偏偏还不能开口赶人。

把苦恼说给赵林听,赵林马上给她出个主意,不乐意应付村里人的时候,就让招财开口赶人。身为一只聪明的小狗,招财要做到领会主人的暗示。

招财冲赵林汪汪叫,它只是一只狗,小小的身躯背负不了太多。非要它赶人也可以,必须加鸡腿。它都很久没有吃鸡腿了,天天都是素,狗生无趣。

赵林摸了摸招财的头,答应明天就安排鸡腿。自家的鸡舍不得杀,就去村里买只鸡杀,理

由都是现成的,干活太累要补一补,任谁也不能指责他贪嘴好吃。

王秀英点头,时间久了,她也被赵林影响到,不讲价穿什么用什么,但吃一定要吃好,身体好才是一切好的基础。

家里的钱还够用,她也不再抠抠搜搜舍不得吃喝,只要不浪费,俩人其实吃不了多少钱。只是一点肉,还吃不穷,没必要为这点小事影响夫妻感情。

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着鸡,赵林想了想还是先问老宅一句,他们不愿意卖再去找外人买。

李桂花瞪了他一眼,到底没说什么,春耕也不轻松,又马上要去府城,出门前吃顿好的也可以理解。她能理解,卖鸡却是不乐意,她养的老母鸡都是要留着下蛋的,谁都别想杀着吃。

王氏早就等着她这句话,婆婆不卖,她乐意啊。家里有一只老母鸡不怎么下蛋,自家吃又浪费,卖给小叔子正好,还能再得一笔钱,离建新房的目标又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