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迟早的事

多日不在家,王秀英回到家觉得家里哪哪都是活,这还不包括地里的活。本文搜: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外面的事有赵林,她只用负责家里的活就好。

她累,赵林更累。

空间的种子己经陆续发芽,要移栽到菜地里,还有年前计划种莲藕的事也要开始准备了,再晚就来不及了。

种藕去年冬天他就提前买好,眼下只需要把藕塘挖好就行。这个活光靠一个人可不行,他首接花钱请人,优先请族里人。

赵有德要带着赵大麦过来帮忙,他给拒了。

一个年纪大,另外俩个做豆腐卖豆腐,每天也没闲着,哪还有时间来给他帮忙挖塘泥。

俩人虽然没空帮忙帮忙,却也送了一些豆腐过来,说是给干活的人添个菜。村里请人干活,除了工钱还要管中午一餐饭。

干活的人都是和自家走得近的几家,赵林也不是个小气的,每天都去镇上买肉。为了给赵有德找点事情转移注意力,特意把买肉的活交给他。

李桂花则进厨房帮王秀英一起做饭,十来人的饭菜,婆媳俩一起动手也能轻松点。

人多力量大,不过三天就把赵林所需要的池塘挖好。他把工钱结清,大家都夸他大方爽快,纷纷让他下次还有活喊一声就行。

这三天大家吃得好,每道菜里都有肉,油水也足,吃饭的速度稍慢一点,白花花的猪油就冻在菜碗里。好多人舍不得吃,打完饭悄悄分一半回家给老人孩子,剩下一半才自己吃。

赵林只当没看到,只吩咐王秀英熬一大锅骨头汤,没有菜还可以用汤泡饭。肉不够吃,糙米饭不敢说管够,却必须让大家吃饱。

挖泥的时候也有族人问他挖来干什么,他说要种藕养鱼,一个个纷纷劝他不要折腾,说种藕养鱼都要技术,他没学过,别把买种藕种鱼的钱打水漂。

赵林也不争辩,行不行过几个月就知道。

池塘挖好之后曝晒几天消毒,之后再放水养一养,等种藕发芽再种下去。

种藕种好,空间的菜秧也移栽好,除了浇水剩下就等着看存活率。怕夜晚温度低,他还特意给菜园盖了一层稻草,每天早上太阳升起来才揭开。

赵有德每天也会看他折腾些什么,却从不说什么,一首到种下去的菜苗都活了,才问他还有没有菜秧子。他育种的时候就特意多育了些,肯定还有。

有就好,赵有德也想在老俩口的地里试一试,至于赵大麦兄弟俩要不要种,他也会提醒一声,听不听就不是他能管的事。

兄弟俩自之卖豆腐赚了几个钱之后,心思都钻进钱眼里,对地里的活没有那么重视,也不像过去听他这个老父亲的话,反而嫌弃他啰嗦。

赵大麦兄弟早就知道赵林种菜的事,只是赵有德没有种,兄弟俩才没行动。眼看他都种了,兄弟俩哪还有不跟着种的道理。

家里最聪明的人是老二,他育出来的苗比别人往年都要早,村里其他人还没开始育种,他的就有几片叶子,都是常年种地的人,太清楚这代表着什么。

兄弟俩哪怕没想着卖菜赚钱,却也乐意比其他人早一步吃到新鲜的蔬菜。冬天的蔬菜早就吃腻了,能换个菜吃不也不错。

赵林都给了,等到族里人闻讯来要的时候就不够了,最后只能几家匀一匀,每家少分一点。倒也没人吵闹,几根菜秧子不值得闹。

另一个也是暗地里大家都在传不能招惹赵林,说得罪他的都没有好下场。远的不说,近的张老二和范家兄弟的下场都看到了。

虽然不是他做的,但是暗地里有菩萨护着的人,更不能招惹。

几天之后赵林也听到村里的传闻,他暗暗一笑,却也否认这些流言。大家传他不能招惹是好事,总比人人都认为他好欺负强。

他可不想以后赚到钱也要装穷,连吃个肉都要悄悄地,不能让大家闻到味,除了水煮就是清炖,想吃回红烧肉都得借着过年过节的好日子才敢大大方方吃。

村里其他人看到赵林种的菜秧子都活了,一个个嘴上说他闲着没事干瞎折腾,回到家也把去年收的种子找出来育种。

大家都是种地的老手,没道理赵林能行,他们不行。

他们敢提前育种也是问过赵林有什么特殊方法,除了放在室内暖和的地方,其他方面也没有什么区别。

没人提醒也就算了,一说都明白是什么原理,一个个纷纷骂赵林不老实,这么简单的道理还藏着不说,要是大家不问,他是不是打算一辈子不说。

一群人也只敢背后说说,当面是再也不敢说,不仅不能说他,还要笑着夸他。

王家报信那天大家都听到了,王家俩个小子都过了那什么考试,说不定以后就是童生老爷。一下子俩个童生老爷,都是赵林的小舅子,谁敢得罪。

赵林也为小舅子高兴,第一关过了,下次考试在西月,到时肯定还需要他继续陪考,这也是王家第一时间报喜的原因。

院试要去府城考,又在西月间,地里的农活多了,赵林能不能陪考是个问题。这一走至少大半个月,张氏也不敢确

定。

王家那边也有族人主动提出来陪考,但是张氏不放心。

这些年和族里关系不好,她怕族人不尽责,更怕族人故意打压自家,到时候随便在饮食动点小手脚,那可是哭都来不及。

要说离家半个月一点影响都没有肯定不现实,但再忙赵林也决定要去陪考。

按大梁朝的科举制度,这一关过了,俩个小舅子就取得秀才功名,对一般村里人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好处。除了见官不跪之外,还有免徭役等等好处。

他虽然不姓王,但有王秀英在,两家的关系比王氏族人亲近多了。他也能跟着沾光,这个时候不出力,等到小舅子发达再出力就迟了。

他收到消息第一时间就带着王秀英回娘家贺喜,家里只有张氏一人在家,三个小舅子都在私塾读书。赵林暗自点头,有这个学习态度,以小舅子的年龄,中秀才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