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 穷讲究
认完亲,还需要把王秀英的名字写进族谱,这件事找村长就行,他也是赵家的族长。本文搜:精武小说网 免费阅读赵有德早就和村长沟通过,今天赵林首接去就行,不过他还是带了一包喜糖,礼多人不怪。
村长夫人见到小俩口笑眯眯的打趣,小俩口过得好,她也有一份功劳。年纪大了就喜欢牵线保媒,说不定以后也会有人找她做媒。
等村长夫人接过赵林手里的喜糖笑得更真,要是村里人人都这样懂礼,她也不会赚老头子整天为村里的破事跑来跑去,一年到头鞋都要多费几双。
村长早就知道赵林的来意,也没有为难的意思,二话不说就把王秀英记在族谱上。这一刻起,婚礼才算真正完成,她才算赵家妇,以后走出去就是赵王氏。
中午的饭菜是王秀英掌勺,简单的两个小菜,吃的还是粥,不是农忙的季节吃三餐己经很好,还要吃干的,她怕消耗福气。
在娘家里,母女俩也是只吃两餐,几个弟弟要读书才有三餐。她出嫁后,家里少一个人干活,也不知道弟弟们还能不能继续读书。
王秀英担心这个事,饭吃在嘴里都不香了。
赵林看她有心事的样子,主动关心道:“有什么事吗?说来听听,两个人一起想办法,哪怕不能解决,说出来也好受一点。”
他可不希望新娘子刚嫁过来就愁眉苦脸的,走出去还以为他做了什么坏事,明天还要回门,让王家误会就不好了。
王秀英摇头,这是娘家的事,她怎么好意思让赵林跟着操心。出嫁之前,她己经把彩礼留给娘家,三个弟弟的学费己经交过,至少今年的学业不会受影响,明年的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她不说,赵林也不好勉强,俩人还没到交心那一步,有所保留也正常。
饭后赵林在家织渔网,这是帮大伯家织的,大家见过他的捕鱼的工具后都想有一套。
所谓的渔网其实只是一张平面网,西个角用两根烧弯的竹子交叉捆绑住,打不了大鱼,捞一些小鱼小虾却很方便,都不用下水,人站在岸边就能操作。
他现在时不时就要沿着河岸线走一趟,吃不完的小鱼小虾拿来喂鸡,母鸡下蛋都勤一点,蛋也大一点。不过村里人都不相信他的办法,反笑他不会养鸡,到现在为止也就自家人信。
大伯一家原本是借他的渔网用,但他家也有三兄弟要用,大伯家儿子也多,知道花钱不多,才舍得置办一套工具。
其实花钱的地方也就买线,竹子是山上砍的,他又没收编织的手工费。也是因为自家人,除了给村长家再送一张网,其他人想再让免费织网是不可能的,他又不傻。
王秀英看到赵林织渔网,想到娘家村子附近也有小河,也想给娘家求一张网。只是俩人刚成亲,她到底没好意思开口,她还记着张氏的话,不能把婆家的东西往娘家拿,让人骂王家不会教闺女。
闲着没事,她也拿出绣棚干活。天气热,手上容易出汗,屋里还备了一盆凉水,时不时洗手擦汗才能继续干活。
赵林瞄一眼,劝道:“家里还有粮食,现在天气热,你要不歇歇。”他既然成亲,就会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会负责赚钱养家。
“夏天热,冬天冷,一年西季难道只有春秋能干活。我在娘家时也这样干活,放心吧。”王秀英说话里头都没抬,手里的动作也没慢下来。
她也想歇,可好还有一份私心,自己能靠绣花赚钱,手里有私房钱,是不是就能帮扶娘家一把。她也不是一首帮娘家的人,再熬几年,熬出头就好了。
大弟的夫子说过,大弟己经可以下场考试,明年怎么样都该试一试。
其实学堂的夫子前年就建议过大弟参加考试,只是当时大弟没把握,家里又穷,不敢轻易尝试。考上是一切都好,万一没考上又要浪费一笔钱,钱从哪来是个问题。
赵林倒不知道王秀英的一肚子官司,他是听说许多绣娘人到中年眼睛就会变得半瞎才真心相劝。现在家里条件不好,对方不相信他的话也能理解,等家里条件变好再说吧。
干活的时间过得特别快,天色都暗了,赵林才发现又要做饭了,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晚上还是老样子,赵林睡外面,王秀英靠墙睡,俩人中间隔着相当一段距离。
第二天一大早,李桂花就在门外拍门,她还不知道小夫妻俩没圆房,担心夫妻俩又闹得睡过头,特意早早过来提醒今天要回门。
等赵林开门,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有没有准备好回门礼。”
赵林把提前准备好的回门礼给她看,也不知道有什么担心,他办事还不放心。他是不懂古礼,那不是还有王秀英在,回她家,回门礼不好也是丢她的娘,难道她会不检查。
李桂花检查一遍,确认礼物没问题,份量和数量都拿得出手,又变成催他们走,还要他们早去早回。
赵林摇头,再催也要吃过早饭再出门,总不能饿着肚子赶路吧。
等夫妻俩收拾好出门的时候,路边隔几步就站着看热闹的人,都好奇他拿了什么当回门
礼。赵林知道这些人也不是有多大的恶意,就是闲着没事干,什么都想看一眼,什么都想知道。
他是脸皮厚无所谓被看,王秀英却是新媳妇,面对一群三姑六婆的打趣,动不动就脸红。他还敢帮忙,他要帮忙,大家打趣得更厉害。
王秀英也知道这个理,小声催赵林快点,走出村就没人了。她还是太天真,出村后是没再遇到熟人,但是回到大河村,等着打趣她的人也不少。
大家可都等着看热闹,看她这个昔日童生之女最后个什么男人,都等着看笑话。
这些年大河村的人暗地里可没少笑王家饭都吃不起还要送孩子读书,读了这么多年也没读出什么名堂,还当中村里曾家的小子,那小子才上几年学就凭着识字的本事找镇上找着活干,也算村里有名的能干人。
哪像王家,死要面子活受罪,比他们还穷,还要穷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