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 大红花

婚礼当天,赵林一大早就被李桂花叫起来。本文搜:常看书 免费阅读

虽然没有建新房子,但只有一间房也要好好布置一番,要让女方送亲的亲戚看到诚意。布置新房的事用不上他帮忙,酒席也不用他来插手,只有李桂花领着几家亲近的妇女忙活。

咨客的活也有专人干,这些事都不用他来操心。族里自有一套办红白喜事的班子,大家各司其职,完全不用主家操心。

他今天当新郎,只最闲的人,只需要穿上新衣服等着吉时去王家迎亲。为了迎亲,毛驴都被打扮一新,提前洗过澡,头顶上还戴了一朵大红花。

赵林身上也挂着同款大红花,他觉得难看,可所有人都夸好看。吉时还早,他想先取下来,李桂花也不准他动。

他只能顶着大红花走来走去,所有上门贺喜的亲戚朋友都要围观一下。幸好一辈子只结一次婚,再来一次他是想都不敢想。

这样尴尬的时刻也没有维持太久,出发的吉时到了,他像个木偶一样被媒婆拉着去迎亲,除了他,还有一群年轻小伙陪同。

一路上吹吹打打往大河村走,很多孩子跟在队伍旁边看热闹。队伍里马上有人拎着糖给孩子们发糖,哄得孩子们一起高声祝福新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原本小半个时辰的路,因为围观的孩子多了,走到快一个时辰才到大河村。

王家早己经做好准拦门准备,三个小舅子齐齐站在门口给赵林下马威,想娶走他们大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赵林早有心理准备,面对小舅子的刁难始终面带微笑。

老三王耀辉第一个开口:“大姐夫,听说你识字,知道催妆诗吗?”

“知道。”

“那好,我也不要你作诗,你能背一首就行。”

媒人的脸色不变,心里却骂王家不懂事,事先也没说有这一出,村里的庄稼汉子懂什么诗,还背诗,能读出来就不错了。

赵家一群小伙子面色早就变了,他们也不懂什么催妆诗,更担心赵林应付不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出丑,可不是赵林一个人的事,是全部赵姓族人的事,说出去以后都只会笑他们姓赵的不行。

赵林急了,上学背的那些诗早就还给语文老师,更别说催妆诗。他是看过不少,但谁家好人背这个,一时间只能努力回忆,希望能想起一两句。

大脑高速运转之下,还真让他起来一首,赶紧背出来:“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高捲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背完才望着王耀辉,这可是宋代诗人的作品,应该能过关吧。

王耀辉原以为能难住赵林,没想到他会背出来,只好放过他。

负责后面两关的王耀学和王耀文兄弟见赵林过关也松口气,小弟不懂事,还好大姐夫是真读过书的人,只是可惜了。服过兵役,这辈子都没机会科举,否则继续读书,说不好还能给大姐赚个诰命回来。

赵林可不知道俩个小舅子对他的期望这么高,第二关和第三关很简单就过了,经过前面王耀辉的胡闹,兄弟俩也不打算再为难人。

他们年纪大一点,比王耀辉懂事多了,知道这是结亲,不是结仇,要想大姐嫁人后过得好,对赵林就得客气点。

眼看赵林连过三关,跟着来迎亲的赵家小伙子也兴奋不己,好像自己赢了一样。比他们自己赢了还高兴,不过刚才赵林背的那首诗是什么,等回去后一定要找他学,以后他们成亲说不定也能用上。

刚才王家那小孩的脸色,他们可都看见了,前一秒还很得意,下一秒嘴角下拉,大喜的日子,装都不会装一下,听说王家还是读书人,也不过如此嘛。

张氏一首把闺女送到院门口才不舍得停步,她养了二十年的闺女,以后就要成为别人家的人。母女俩以后想再见就难了,一年到头能见面就算好的。

王氏也舍不得家里人,可她知道不嫁不行。家里穷是一方面,几个弟弟大了以后还想走科举路,就不能有坏名声传出去,家里更不能有人违背官府的命令。

都要上花轿了,她后悔也迟了,只能硬着头皮嫁,希望嫁人后的日子不会太难。

二十岁的小姑娘,也就是刚毕业的年龄,清纯大学生什么经验都没有,又懂什么。对未来的生活有害怕,也有憧憬,更有期盼。

赵林对未来的生活也有期盼,就算是古代也要好好生活,对方只是一个连家门都很少出的小姑娘,他肯定会好好对人家。

上花嫁前,对媒人所谓的要压女方一头的小技巧,他不屑一顾,他不需要压女方一头。两个人过日子,不是非要分个你死我活,一起合作一起进步才能把日子过好,总想着压身边人一头,能有什么出息。

王秀英也听到媒人的话,听到赵林干脆利落地拒绝媒人的提议,心中一暖,看样子她的运气不算太差,对方是个好人。

有个好的开始,她也愿意配合,尽最大努力适应新的生活。

男方不愿意,女方也是个好说话的,媒人也不自讨没趣,非要在俩人中间挑事。她也希望

每一对夫妻都能相敬如宾,长长久久地生活在一起。

来的时候走了近一个时辰,回去的时候走得更慢。

赵林租的是两人花轿,俩个人抬着新娘子,想要走快也不能,换成西人轿可能还快点。好在出门前算过时间,有预留富余的时间,方便大家慢慢往回走。

当赵林骑着毛驴进门时,到贺的宾客早就按捺不住,他们都等得肚子饿了。早点拜完堂,观完礼,大家也好吃席。

不用他们催,媒人比他们还急,走完流程她才能顺利拿到钱结账,谁不想早点拿钱。

其实真正的婚礼应该是在黄昏拜堂,不过等到黄昏天都黑了,穷人哪来那么多钱买蜡烛。一般穷人都会把婚礼放在上午完成,只有大户人家还在坚守古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