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不白养儿子
母子俩回村时受到所有人的热烈欢迎,村里人一年到头也难得去一趟县城,难得有人去一趟,大家都想知道县城有什么新鲜事。本文搜:502txt 免费阅读
谁说只有女人才八卦,不少男人也跑过来凑热闹。他们不好意思问李桂花,拉着赵林打听却没印象。
赵林来回赶路早就累了,还要被人拉着东问西扯,他可没精神应付。
“先让我把东西拿回家,有什么想问的明天再问,又不急在这一时。”其他人并不想放手,但赵林的身强体壮,一群人也争不赢,只好放手。
其实还多亏他凶名在外,真要动手,一个人再厉害也打不赢一群人,也就是大家都不敢和他动手,才放手。
李桂花这边就没有这么顺利,不过她也乐得停下来和大家聊一聊县城的新鲜事。回来的路上她还一首嚷着腰酸背痛,有人问找她聊天,她也不酸不痛了,看样子还能聊几个时辰。
大家一看她要说话,纷纷上前围住,连穿开裆裤的孩子都跑过来凑热闹。他们不懂县城是什么,但能看懂李桂花手里拿的糖葫芦是好吃的东西。
村里孩子平时连糖都很少见,又哪见过糖葫芦。一个个盯着李桂花手里的糖葫芦,恨不得变成她的孙子孙女,只为尝一尝糖葫芦是什么味。
李桂花得意看着其他人羡慕的眼神,不枉她特意给家里孩子带回来,看看多少孩子流下羡慕的口水。三串糖葫芦一共十五钱,这要是割肉都能炒一大碗,买这些玩意吃再多也吃不饱,真是浪费钱。
小云领着两个弟弟匆匆赶到,见到糖葫芦,马上高声喊“奶奶”,只为把糖葫芦哄到手。
李桂花也没有逗孩子的意思,把糖葫芦递给孩子们,只交待吃的时候注意点,别被竹签子戳到嘴巴。看着自家孩子吃糖葫芦的可爱样子,她也不觉得浪费钱了。
三个孩子把糖葫芦拿到手,都不用朝其他孩子显摆,身边马上就围了一群孩子,问他们糖葫芦好不好吃,是什么味。
孩子们不懂事,大人想拦都拦不住,看着自家孩子只能在边上看着,他们心里也不自在,可让他们花钱买也舍不得。
李桂花以前也不是大方的性子,也不知道这次怎么这么大方。这热闹不看也罢,还是赶紧把自己孩子拎回家,她要再拿出点什么好东西,其他孩子该哭闹了。
“唉,你们走什么,我还没说完。”李桂花还有一大话要说。县城可真是个好地方,城里的老婆子都有赚钱的机会,要是能住在县城才好,能赚钱还天天有免费的热闹看。
大街上的杂耍,还有茶楼里的说书先生,那是一个比一个有意思,可惜要赶路,她都没看完。
还剩下两三家没孩子的想听李桂花继续说,结果她一看只剩两三个人,首接不说了。这么精彩的故事必须要让大家一起听,先说出去就给其他人讲故事的机会,她可不傻。
她大手一挥要回家,家里还有一堆活等着。等她回到家,赵林早就把东西收拾好,把她的那份也送过来。
赵有德看到还有自己的份,沉了大半天的脸总算有点颜色。
城里的肉包子好吃,还有糕点和糖,都是好东西,正适合他饿的时候垫肚子。还有肉,熬成肉酱又能管很长一段时间。
他也能享到儿孙福,这个儿子总算没白养。
赵林送完东西就走,再不走怕几个孩子又围着他要东西。他身上没有零嘴了,己经给他们买了糖葫芦,再多就没有了。
第二天,他就跑去把官媒请去提亲。不是他着急结婚,而是女方赶制嫁衣也要时间,他不早点把红布送过去,王家怕是要连夜赶工了。
官媒原本对强行拉郎配的婚事不看好,也不想干这么活,一群穷鬼哪值得她出面。没想到赵林是个懂事的,给的钱并不比其他人少,只是没有赏钱。
倒也算难得,她也乐得多提点几句。不仅要办婚礼,办完婚礼还要记得把婚书拿去衙门登记,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这是什么道理?”赵林是虚心请教。他身边可没人说,连村长都没提点,应该是没想到,而不是有害他的心思。
媒婆一脸小伙子年轻不懂事的表情:“你这就不懂,阎王好见,下面的小鬼难缠。万一有人非要和你过不去,说你没有把婚书拿去登记,就不算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你怎么说?”
赵林喃喃自语:“还能这样?”
媒婆嘿嘿一笑,这算什么,还有更离谱的事。说出来都没人信,她也就不多那个嘴。老婆子还想多活几年。
哼,她常年走街串巷,见过各种奇葩事,有些黑心肠的人为了捞钱什么名目都能想出来,老天爷也不管管。
听人劝,吃饱饭。
赵林是个听劝的,决定不等办完婚礼就去衙门登记,相信王家那边也不会反对。
媒婆送给赵林一个聪明的眼神,这样机灵的小伙子怎么就沦落到被官府强行婚配的地步,她要有闺女都愿意找个这样的女婿。
王家收到赵林送过去的布料很高兴,对他的提议也没有反对。两家的婚事是逃
不脱,那早一点把婚书拿去衙门登记也不影响什么。
这一点小事张氏还是很乐意配合,只是王耀辉几兄弟不高兴。婚书一成,以后姐姐就不是他们家的人,户籍也要迁到赵家,以后就是赵王氏。
张氏板着脸训几个儿子:“大姐从小为了这个家,为了你们吃了多苦,再不嫁是想让当姑子吗?你们一个个都大了,也要说婚事,家里有个当姑子的大姑姐,谁家愿意和你们相看,你们要不成亲,你们爹在地底下都会怪我让他断了香火。”
王秀英也劝几个弟弟想开点,赵家又不远,她嫁出去也还是他们的姐姐,想她的时候去赵家看她就是。她不能常回娘家,他们可以经常去看她过得好不好。
张氏也想数落女儿,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哪有娘家人三天两头上门的道理,可也知道闺女是舍不得这个家,只好按捺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