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新老交替
1841年选举结果一经公布,围绕这一结果的各种预测便如潮水般涌现,甚嚣尘上。
毕竟这可不是普通政党,而是数十年来权力格局近乎固化的保守党,如今其权力格局即将迎来重大变革,自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保守党再度获胜!局势未变》
《30多岁首相能否领导议会?查尔斯·韦尔斯利崭露头角》诸如此类的报道见诸报端。
如此年轻的青年登上政党权力巅峰,这可是自昔日威廉·皮特以来的头一遭。
虽说因年龄太轻,或许会让人隐隐担忧,但查尔斯·韦尔斯利毕竟多次担任议员,而且身为威灵顿公爵之子,在老一派保守党人心中形象尚佳。
单就贵族院而言,基于“依据选举结果再做定夺”的一贯立场,己达成积极推举查尔斯的共识。
“那么,诸位都同意将下一届政府交由查尔斯执掌吗?”
“查尔斯能妥善应对自由党的压力吗?”
“他有彻底击败并赶走罗伯特·皮尔的手段。论政治能力,倒不必过于忧心。”
“那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不管怎样,且先观望一番。”
当然,自由党也并未因这次选举失利而一蹶不振。
“上次大选我们获得292席,此次是297席。从结果看,实际增加了5席。”
“这确实是令人振奋之事。”
“当下保守党领先我们,是因其在抢占关乎人民实际生活的话题方面更胜一筹。今后我们也需在这方面更加积极作为。”
两党都在审视当下形势,谋划未来发展大方向之时,保守党的核心成员进宫与女王进行了沟通。
这是为了在议会召开前,完成首相选举与内阁组建事宜。
首相一职上由君主任命,即便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党的政党,也不会自动产生首相。
“那么,可以认为保守党期望任命查尔斯·韦尔斯利议员你为首相吗?”
“是的,正如您所言。我们保守党计划以我本人为核心,组建下一届政府。”
“原来如此。保守党己稳稳获得多数席位,查尔斯议员你又是现任保守党的核心人物,理应没什么问题。那么,领导内阁的大臣们的任命工作都己完成了吗?”
“这个……似乎还需进一步商讨。”
见查尔斯露出些许困惑之色,维多利亚一脸疑惑地问道:“不会吧,内阁组建工作还未完成?议会开幕仪式很快就要举行了呀。”
英国法律规定,新议会组建后,国王需举行纪念议会开幕的仪式。
因而,在开幕仪式举行前,首相及政府主要成员必须全部任命到位。
下议院议长一职,按传统往往由经验丰富的资深议员长期连任,无需重新任命,但大臣们不同。
由于内阁必须由与首相配合默契的人组成,所以选举一结束就得即刻着手任命工作。
“倘若大臣任命工作拖延,对于初任首相的你来说,人们势必会投来担忧的目光,你明白吧?”
“当然,陛下。这并非什么大问题,只是有些事项尚需讨论,所以请您不必担忧。我们明日就会提交大臣名单,请求您批准。”
“我知晓了。那我便静候佳音。”
就在几天前,刚确定获得首相职位时,查尔斯还感觉仿佛拥有了全世界,可随着开幕仪式日益临近,此刻作为首相所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感,重重地压在了他的肩头。
查尔斯再次深切感受到权力的分量,并且以大英帝国首相的身份,顺利完成了对女王的首次致意。
### 内阁组建的波折与确定
“亨利,不管怎样,今日必须敲定大臣名单了。再拖延下去,女王陛下或许会怀疑我这个新首相能力不足。”
“当初满怀热忱、独自揽下内阁组建工作的,不正是你自己吗。你若早点说需要帮忙,我肯定早就伸出援手了。”
“不是,我也并非没拟好名单。可你说不想担任财政大臣,这一下事情全乱套了。”
“这很正常啊。我实在没理由担任财政大臣。相较于那个职位带来的荣誉,我更看重实际利益。”
负责大英帝国经济事务的财政大臣,从历史上看,一首是内阁中最为重要的职位之一。
掌管钱袋子的大臣手握重权,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世间法则。
即便在当下讨论大英帝国大臣的排序,多数人肯定会将财政大臣排在首位。
查尔斯一心想让亨利出任财政大臣,只是亨利目前对该职位并不感兴趣。
“话虽如此,你先前也担任过外交大臣,如今若继续担任,是不是有点……不管怎样,你总得再兼任个职位。”
“那就新设一个合适的职位便是。在此之前,财政大臣是重中之重,得尽快选出合适人选。”
“你若不担任,是不是该让迪斯雷利担任呢?”
“迪斯雷利议员倒也不错,但依我之见,最好还是等到下次选举再说。”
迪斯雷利虽说比查尔斯·韦尔斯利年长些许,但他作为
30多岁年轻政治家的形象依旧深入人心。
30多岁的首相朝气蓬勃地领导国家固然很好,可若内阁中最重要的核心大臣也全是年轻政治家,会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保守派或许会觉得这样缺乏稳定性。
而且,选举刚结束就只任用自己人,独占所有高级职位,这种吃像也太难看了。
“反正迪斯雷利现在也表示,比起担任财政大臣,更想在内政部积累些经验……不过,说不定他是以为你会担任财政大臣,所以才退出的呢。”
“那我亲自去和他谈谈。不管怎样,从当下的象征意义来讲,把财政大臣这一职位交给久经考验的人较为妥当。”
“那会是谁呢……”
“无需舍近求远。继续任用前任财政大臣戈尔本即可。”
“你是说继续任用前首相内阁中的大臣?”
戈尔本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资深政治家,正如查尔斯所说,他也曾是上届政府的大臣。
但当罗伯特·皮尔明显显露失势迹象时,他旋即倒向了这边。
为避免给人留下只任用自己派系的不良印象,至少得重用这样一个人。
“严格来讲,戈尔本大臣在威灵顿公爵担任首相时就担任过财政大臣。而且在前首相任职期间,他还出任过内政大臣,之后又再度担任财政大臣,所以他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得到过确切验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元老们而言,他能很好地向他们表明,查尔斯你并非只是个激进之人。”
“原来如此。首相尚年轻,任命一位经验丰富的财政大臣,看起来会更为稳健,党内那些担忧的声音也会随之消散。”
“不仅如此,民众也会认为新首相处事均衡,从而感到安心。我会运作《晨邮报》,大力称赞首相你均衡的用人策略,效果很快便会显现。”
“这样啊。仔细想来,确实是个绝妙办法。真该一开始就听你的建议,而非固执地想独自完成。”
“并非如此。你想亲自去做的这份态度至关重要。在遇到难题时倾听顾问们的意见,这种方式对你这位首相自身的成长更为有益。毕竟我不可能一年365天都待在伦敦。”
最重要的财政大臣职位确定后,其他职位也迅速得以填补。
而且,在查尔斯的极力主张下,亨利不仅继续担任外交大臣,还临时获得了一个额外职位。
实际上,鉴于加拿大的移民政策以及未来在新大陆要开展的工作,确实需要一个合适的职位,所以亨利便顺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倘若你一定要再给我一个职位,我希望担任一个既能负责加拿大的行政事务,又能在外交方面自由行事,以推动加拿大移民和开发工作的职位。”
“你是想要英国北美总督的职位吗?这并非难事。”
“不是。若担任总督,几乎所有行政事务都得负责,可实际上我既没时间长期驻守在那里,也没这个打算。准确地说,我需要一个能够掌控总督的职位。”
最近,为对加拿大进行更高效的管理,原本分散在各个地区的加拿大被整合为一个整体,并且制度修改为北美总督兼任加拿大总督。
然而,加拿大总督仍需在殖民地统治法和英国政府的框架内履行总督职责,所以其权力并非如想象中那般大。
仅靠那样的权限,亨利难以顺利实施自己的计划。
“确实,仅靠外交大臣的职位,无法干涉到加拿大的行政事务。要想把爱尔兰人移民过去并进行开发,需要相当大的权力……”
“每次都要组建一个个委员会,再派人回本国确认,这样的程序太过耗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处理事务,所以有必要临时设立一个拥有相应权限的职位。”
“好。反正需要开展大规模的移民工作和本地化工作,此举名正言顺。等陛下宣布议会开幕后,我即刻推动此事,设立一个合适的职位。期限定为5年左右,在移民工作完成之前,授予你在加拿大相关事务的全权。”
“多谢!果然有你这样深知我的首相,沟通起来就是默契。”
“哈哈哈!你的成功便是我的成功,我的成功也就是你的成功,当然要毫无保留地支持你。真期待你这次又会凭借怎样惊人的成果,让我惊喜不己。”
新政府的组建方案就此完全确定,查尔斯面带轻松笑容,一口饮尽威士忌。
亨利也一首在思索如何在加拿大扩大公共影响力,如今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最佳结果,心情格外畅快。
他俩一边探讨着今后的日程安排,一边逐一梳理在国家政务初期需要重点处理的事项。
### 美国的反应与行动
《大英帝国推进大规模爱尔兰移民政策!》
《数百万爱尔兰人即将涌入!加拿大与他国的边境争端可能性该如何解决?》
《政府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这些家伙到底怎么回事?”
“英格兰不是向来就轻视爱尔兰人吗?难不成是觉得爱尔兰人碍眼,要把他们赶到加拿大去?真搞不懂推行这种政策的缘由。”
“我听说好像是什么大饥荒之类的,但不太确切。也不知这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是另有目的。”
爱尔兰移民政策步入正轨后,有一个国家对此必然会反应敏感。这个国家建国还不到70年,是个新生国家,但它坚信统治新大陆是自己的当然义务,这个国家便是美国。
“首先是不是得先弄清楚英国在搞什么名堂?总统是怎么说的?”
“总统同意要尽快派人过去。”
“那就交给我吧。反正我本就想去那边看看,正好借此机会前往。”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举手站起身来,其他议员也无异议,纷纷点头。
“亚当斯议员你打算亲自去吗?你身体吃得消吗?”
“当然。我一首都想去大英帝国瞧瞧。”
约翰·昆西·亚当斯,美国第六任总统,即便卸任后也在众议院积极投身政治活动,是一名自由党议员。
他时隔许久再次燃起热情,带领着一群人站了起来。
尽管听闻大英帝国在推行一些举措,但美国绝对不会放弃对新大陆的主导权。
这一天,极为罕见的是,议会毫无争议,一致同意了约翰·昆西·亚当斯出使英国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