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蒙蒙 作品

第155章 错失了掌控四儿子的最佳时机

偏偏到四哥这儿,开创了先河?

而且,从你刚才讲的来看,允炆明明一开始就占据了优势,局面一片大好。

刚一开场,就把老四的贴身侍卫全调走了,北平的布政使和都指挥使也换成了自己人,还让宋忠率兵驻扎。这种情况之下,老四居然还没**,这表明他起初真的没打算谋反。

所以朱允炆那小子一开始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种开局简直完美。

从任何角度来看,老四都不可能翻盘,但最后的结果却证明,允炆那家伙自己搞砸了……

韩成明白,只要提起朱棣是永乐帝的事,就会牵扯出一堆复杂的事情,绝非短时间内能讲清楚的。

所以在宁国公主离开后,韩成特意让人准备了一壶茶放在旁边。

他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几口润嗓子,然后继续说道:“燕王朱棣看似勇猛,是个猛将,其实一点也不笨,不仅擅长打仗,脑子也很灵活。

朱允炆的做法相当粗暴。

刚上任就找了个荒唐的理由把周王朱橚抓了起来,接着又拿下了其他三位王爷,并在北平展开了一系列部署,迅速削弱燕王的力量。

燕王怎会不知朱允炆的意图?

为了打消朱允炆的疑虑,也表现出自己无意争夺权力,他假装生病。

这时,朱允炆那边的一次行动来了。

因为皇帝临终前曾下令,不允许各地藩王回京奔丧。

这是为了避免藩王们趁着奔丧的机会,发动叛乱,夺取朱允炆的皇位。

也是为了避免朱允炆借此时机对入京的藩王下手。

造成骨肉相残、彼此争斗的局面。

再者,他亦忧虑各地藩王在此时齐聚京城,可能会有外族或别有用心之人,趁明朝局势特殊之际生事……

朱元璋点头,对于韩成所言,他深以为然。

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定会下达这样的指令。

“各路藩王因陛下的旨意,自是无法回京,于是便派遣他们的子嗣入京参加陛下的丧礼。

故而此刻,燕王的三位公子皆留于京中,未曾归乡……”

即便朱元璋借韩成之语得知自己会在洪武三十一年离世,但如今他尚在人世,听着韩成不断提及自己的葬礼和后事,嘴角仍不自觉地颤动。

总觉得这些话显得格外怪异。

韩成却毫无察觉,仍旧说道:“于是有人建议,不放燕王三子归返,将其一直扣押在京。

如此一来,日后若真要对燕王采取行动,这将是对他极大的震慑。

使他顾虑重重,不敢轻易妄为。

然而,建文帝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决定在燕王患病之时,将其三子遣返。”

为何如此行事?在他看来,这是软硬兼施、安抚燕王之策。想让燕王误以为,削藩绝不会牵连到自己头上……

简直蠢到家了!这般聪明,怎能让燕王不上当?

朱元璋越想越生气,几乎拍案而起。

你之前做的那些事,已经把刀架在老四脖子上了,现在不干脆解决,还搞什么怀柔?

老四会相信这些花招?

当初听韩成提起**的那些计谋时,朱元璋就觉得此人愚钝至极,脑袋里装的都是草。

如今对比朱允炆的表现,更觉两人半斤八两。

关键在于,**没人指导如何当皇帝,朱允炆可是自己亲手教导多年。

结果一出手就这么笨拙,连**都不如!

发泄完怒火,他转向朱标说道:“标儿,看看你养的好儿子!

这般不成器,简直是朽木不可雕!

让这种废物做我大明的皇帝,咱们真是看走眼了!”

朱标被朱允炆的行为惊得目瞪口呆,也跟着自责起来。

此时被父皇责骂,他连辩解的话都说不出口。

自己并不愚蠢,为何生的儿子这般糊涂?

典型的龙生逆子啊!

“早知今日,当初便该将他扔进马桶溺死!”朱标咬牙切齿。

若非不久前已狠狠教训过朱允炆,此刻的朱标恐怕又要冲上去暴揍他一顿。

“那将燕王三子送回之后,建文帝对燕王也是处处刁难,想尽一切办法继续削弱燕王的实力。例如抓住一点小错,就直接处决燕王的手下,即便燕王亲自求情也无济于事。

到了这个时候,燕王意识到不能再坐视不理了,决定起兵反抗。

但此时并非莽撞行事之时,他也需要时间准备。

然而,建文帝显然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

于是燕王反过来利用下属被斩杀之事,假装深受打击,开始装疯卖傻。

比如在街上大呼小叫,与乞丐争食,钻进猪圈,夏日里裹着冬衣围炉取暖,还一直喊冷……

凭借高超演技,成功迷惑了不少人。

当时负责查验燕王是否真的发疯的两名北平都指挥使,也被他的表演蒙蔽。

因此朝廷对燕王的步步紧逼稍有收敛。

不过朝廷依然有所顾虑。

所以后来逮捕了前往京师汇报事务的燕王使者,对他施以酷刑逼供。”

接着察觉到燕王的一些异状,最终确定他是在伪装疯癫。

建文帝随即对北平方面的人下达了秘密指令,命令张昺与谢贵拘捕燕王府的属官,同时让张信捉拿燕王。

然而,指挥使张信回家后,与母亲商议一番,决定将这一计划告知燕王。

燕王知晓后,立即决定抢先起兵。

他命令张玉、朱能率八百精锐提前潜入燕王府待命。

张昺与谢贵率军包围了燕王府,燕王假装将手下众多官员绑起,邀请二人入内检查。

之前几位被削藩的亲王都表现得十分温顺,而燕王自始至终也显得极为恭谨,因此事情发展至此,二人仍不相信燕王真的会谋反。

两人便入内核查。

结果被燕王事先布置好的军队当场抓获,并顺势发动攻击。

大军直逼北平城。

当晚,连夜攻占北平九门,完全掌控北平全城。

随后,通州主动归降,攻克蓟州,夺取居庸关,后又破怀来,斩杀宋忠等人……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燕王便将北平周边诸多地区纳入掌握。

谷王害怕朱棣会对他下手,于是逃离宣府,前往京师。

陛下因忧虑权臣篡位谋国,在皇明祖训中提到,各地藩王有权发兵讨伐奸臣,清理朝廷中的不良势力。

燕王以此为名,宣称要清除朝中奸佞,矛头直指黄子澄与齐泰。

韩成的叙述让朱元璋既觉得朱允炆等人愚钝,又对四儿子的手段佩服不已。

尽管四儿子取得了如此显著的成果,朱元璋并未感到十分惊讶。

早在幼年时,他就被派往军中历练,那些能力都是真刀**磨炼出来的。

况且他的岳父是赫赫有名的徐达!

身边还有徐家嫡长女这样的贤内助,若一开始未能控制住他,等他缓过劲儿来,再想压制就难了。

至少在北平一带,想要对付他并非易事。

这些人错失了掌控四儿子的最佳时机。

韩成提到清君侧的借口以及所谓祖训时,朱元璋对此并无异议。

他已经开始思考其中的问题。

“这件事有些蹊跷。我们既然设立了这样的祖训,必然也该有配套的约束机制,绝不会容忍他们长期留在京师,更不会让他们随意废立皇帝。”

朱元璋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虽然目前他还未想出完善的对策,但他决不允许藩王借此乱来。

韩成点头称是:“陛下所言极是,您确实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比如说,藩王必须得等皇帝召见后才能起兵清除奸佞,而且一旦成功清除奸佞,就得在五天内离开京城。

所以啊,老四这家伙就是只听了一半的家规,另一半直接当垃圾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