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叶云婉召见

“国公爷上朝去了。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

“本宫知道,就是趁着他上朝的时候去的。”沈昭璃说。

要不然,她怕自己会忍不住打死他。

她瞥了眼汪静姝。汪静姝的小腹还是一片平坦,光看外表,绝对看不出她己经有了身子。

“这孩子,你打算生下?”

“是。多谢殿下挂怀,殿下一片好意,我知道。”汪静姝牵起嘴角,笑了笑。

“只是对我来说,可能没有那么多的选择。女子嫁了人便是嫁了,哪能轻易和离,如今混混沌沌地过一辈子,也挺好。”

“再说,这个孩子如今也让他回心转意了。”

汪静姝顿了顿。

她还是很感激沈昭璃的,又问道:“别光顾着恭喜我了,殿下呢?趁着年轻,有没有想着早日跟王上要个孩子?”

这话其实说得有些越界了。

不过沈昭璃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也肯跟她推心置腹,是以她才关心,多问一句。

沈昭璃没有正面回答,只淡淡笑道:“孩子讲究缘分,不是说来就来。”

“鱼铃,将本宫备下的几样薄礼取来。”

鱼铃会意,立即领着侍女们捧上几个精致的锦盒。

沈昭璃打开锦盒,从中取出一条五彩丝线编织的长命缕。

长命缕末端还缀着一个和田玉雕的麒麟,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一看便极其贵重。

“这是给小世子或者小郡主准备的,”沈昭璃亲手将长命缕放在汪静姝的掌心。

“系在襁褓上,既能避邪,又讨个吉利。”

“还有一个金丝织成的香囊,里头装着合欢皮、酸枣仁,悬在帐中能安神定魄。”

都是她精心搜罗来的东西。

不算特别贵重,但胜在有心意。

汪静姝眼中泛过惊喜的光。“多谢殿下。”

沈昭璃看着汪静姝微微泛红的眼眶,轻拍她的手背:“这些日子,你就安心养胎。其他的都不要多想。有个孩子傍身,也是幸福的事。”

汪静姝道:“好。”

不管江磊如何混账,孩子终究是无辜的。

……

时间又过去了一个月。

这一个月以来,汪静姝一首都待在定国公府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安心养胎。

这天,她正在院中晒太阳,为腹中尚未出世的孩子绣着肚兜。

忽见管事嬷嬷慌慌张张地跑来,手里捧着一道明黄绢帛。

“夫人,宫里来旨意了!太后娘娘宣您即刻入宫觐见。”

汪静姝手中的针线一下子落在青石板上。她下意识抚上自己的小腹,指尖微微发抖。

太后怎会在这个时候突然要见她?

江磊还去上朝了,府中也没个做主的人。

“夫人万万去不得!”陪嫁丫鬟荷香是知道事情始末的,急得眼圈都红了。

“夫人,那太后分明是怀恨在心,想要对您不利……”

“住口。”汪静姝深吸一口气。

“她终究是太后,若抗旨不尊,便是给国公爷招祸。”

她别无选择。

叶云婉选择在江磊上朝时召见她,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无碍。”汪静姝想了想,又安慰荷香道。

“她选择在宫中召见我,也有忌惮,不可能在光天化日之下真对我做什么。我无需怕的。”

轿辇吱呀前行,汪静姝紧攥着袖子,试图让自己混乱的心绪平静下来。

可还是紧张得心脏狂跳。

她哪怕用脚指头想也能想到,太后召见,绝对不安好心。

前方,映月殿的飞檐渐渐映入眼帘。

“臣妇参见太后娘娘。”

在荷香的搀扶下,汪静姝走进了殿中,向着叶云婉行礼。

叶云婉倚在鸾座上,慢条斯理地拨弄着鎏金护甲。发间的九尾凤钗明晃晃地刺人眼睛。

“定国公夫人快请起。”叶云婉声音柔得像掺了蜜。

“这大冷天的,你还怀着身子,不必多礼。”

汪静姝抬头,终于看清了这个让江磊魂牵梦萦的女人。

叶云婉确实美得惊人,尤其是那双含情目,眼尾微微上挑,即便笑着也带着三分媚态,多了些年轻女人不曾有的风韵。

哪个女人,不恨与自己丈夫相好的人呢?

汪静姝也恨。

可那是一国太后,她没有办法。

汪静姝打量叶云婉的时候,叶云婉也正在打量着汪静姝。

眼里闪过浓重的妒意。

能做定国公夫人的女人,竟然只是一个容貌如此寻常、被丢到人堆里就再也找不出来的女人。

论容貌,她绝对不输给她。但她能怀上身孕,诞下子嗣,自己却再也不能了。

叶云婉此生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死去的大皇子楚明君。

可惜楚明君,早就死于楚云峥的剑下。

自此之后,她在这深宫再次孤单一

人。

回忆起过去,叶云婉的眼神有些恍惚了。

但她很快就藏起了这份心绪,望着汪静姝,微微笑道:“说起来,这还是江夫人有了身子以后,哀家第一次见到你。定国公多年无子,如今总算是有了后代,哀家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若说功劳,自然是静姝你的最大。女人有了身子,总要格外辛苦些。静姝你受的苦,定国公不记,哀家可是替他记着。”

汪静姝有些摸不清叶云婉的用意,谨慎地道:“多谢太后娘娘挂怀。”

“应该的。哀家这次召你入宫,是有一事想要麻烦你。”

“哀家信佛,需要定期抄写经文。可哀家年纪大了,腰痛的老毛病又犯了,这《金刚经》便无人抄写,只能麻烦静姝你。”

按理说,叶云婉要找人抄写佛经,有很多同她交好的贵妇,无论如何轮不到汪静姝头上。

可叶云婉开口,汪静姝也没法不应。

更何况,这个要求也很合理。

“臣妇遵旨。”

叶云婉很满意地看着她:“你抄写这经文,一方面是帮哀家的忙,另一方面也是为腹中尚未出世的孩儿祈福。”

“先前哀家也喊过昭懿王后来抄写经文,她一手蝇头小楷写得工整娟秀,静姝你可不能输给她。”

汪静姝勉强挤出一丝笑来。

“昭懿王后秀外慧中,臣妇怕是不能与其相提并论。臣妇尽力。”

她抄写经文,难度更是比沈昭璃更大。

她本就不认识几个字,更不会写字。

旁人是写字,在她看来,每个字的笔画是这样多、这样杂,就像是照着画画一样。

得写一笔,看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