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来彩 作品

第124章 送出去的东西,还要回?

周老太傅一家走得匆忙,没有等任何人相送,悄悄便离了京。本文搜:常看书 免费阅读

沈昭璃得知此事,套了马前去追。

好在是追上了,可周老太傅却不肯下车相见。

“璟华,为师能教你的,都己经交给你了。”

“日后的路,只能靠你自己去走了。”

“和亲一事,为师知道你是为了大靖,为师也相信无论身处何地,你总归是能好好的。”

“回吧,为师也该上路了。”

沈昭璃瞧着缓缓前行的马车,不由鼻头微酸。

老太傅一生清名,临老了,儿子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老太傅无颜面对圣颜,将整个周家的家产全部捐给国库,而今离京也只带着两三个老仆。

沈昭璃翻身下马,朝着马车的方向跪了下去。

“师父,璟华定不负您的嘱托!”

沈昭璃回京后,便将自己关在书房之中。

周老太傅一家离京,到底让她有些难受,不日她也要去和亲。

日后只怕是山高水远,再难相见了。

“殿下,大长公主府来人了,正在花厅求见殿下呢,”

“您快别伤心了,随奴婢去梳洗一番,出去见人。”

书房门外,传来觅宁的声音。

听闻姑母的人前来,沈昭璃心中忧愁被扫去几分,出了书房。

“可是席嬷嬷来了?”

觅宁摇摇头:“不是呢,不知是不是席嬷嬷有什么事,今日来的是飞鸢姑姑。”

沈昭璃也略有些诧异,飞鸢虽也是姑母身边的人,可往日里似乎并不常出大长公主府。

并未多想,沈昭璃梳洗一番,便带着觅宁行至花厅。

“飞鸢,姑母让你来,可是寻我有什么事情?”

“这几日事多,本宫也没顾得上去瞧姑母,想必姑母是想本宫了吧。”

飞鸢笑着瞧沈昭璃:“可不,大长公主啊,是最惦记您的。”

“得知您要去和亲,还哭了一场,特让奴婢送了这件嫁衣来。”

说着,飞鸢便让开位置,露出后头箱子里,摆着的一整套凤冠霞帔。

珠翠精美华丽,刺绣栩栩如生,甚为精美。

“长乐公主可别小瞧这套嫁衣,这可是当年大长公主要出嫁时,亲自一针一线缝制的。”

“大长公主说,这件嫁衣她是穿不上了,将它赠与长乐公主您,也不算枉费了当年的一番心意。”

大长公主沈双玉至今未嫁,玉京城中人也都是知晓的。

当年,沈双玉与绥远将军候安澜相恋,二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

在玉京城中也流传着一段佳话。

二人即将成亲之际,边境起战,候安澜临危受命,带兵前往。

原是许好了三月便归,却不知怎么回事。

大军归朝,绥远将军候安澜却并未回来。

沈双玉年轻时也是个飒爽刚硬的性子,不顾众人阻拦,独自前往边境寻那候安澜。

这一寻便是一年多。

可后来沈双玉回京,却只带回了候安澜的死讯。

自此沈双玉便将嫁衣封存,再不提嫁人之事。

当年之事,沈昭璃知道的并不十分清楚,却也是听闻过一二的。

自然也明白这件嫁衣对沈双玉的重要性。

“这嫁衣乃是姑母和绥远将军当年感情的见证,更是他们之间的纪念,本宫怎么能夺人所好?”

“飞鸢,你快将这嫁衣收起来带回去,莫要弄脏了。”

飞鸢并未照做,只是瞧着沈昭璃有些欲言又止。

沈昭璃瞧出飞鸢的忸怩:“姑母可是还有旁的吩咐?”

飞鸢瞧着沈昭璃笑了下:“什么也瞒不过长乐公主的眼睛。”

“只是此事有些难为情,奴婢不知怎么同您说的好。”

觅宁见状,不由轻笑:“大长公主同我们殿下情同母女,还有什么是不好说的,飞鸢姑姑便别卖关子了。”

飞鸢捏着手心,瞧一眼沈昭璃。

“长乐公主,不知大长公主赠您的那件凤舞罗裳可否让奴婢带回去?”

闻言,沈昭璃主仆二人面上皆有些疑惑。

“长乐公主可千万别误会,主子的意思是,长乐公主即将前往北凉和亲,这凤舞罗裳天底下便只有这么一件,还是留在大靖的好。”

觅宁闻言,不由眉头轻蹙,小声嘀咕。

“这送了人的东西,哪里还有要回去的道理。”

沈昭璃瞪觅宁一眼,转头笑着看向飞鸢。

“姑母思虑的是,本宫这便让人将那凤舞罗裳拿来,给你带回去。”

飞鸢闻言,面上虽维持着得体的笑意,可眼底却有些尴尬。

也不知她家主子是被那苏清溪喂了什么迷魂药。

竟哄得主子为了她,甘愿将凤舞罗裳从长乐公主这儿要回去。

且不说自家主子那说一不二的性子,往日里赏赐出去的东西,是绝

不可能往回要的。

那长乐公主可是在自家主子跟前儿长起来的,堪比亲生女儿一般的存在。

往日里,只有将好东西往长乐公主府送的时候,哪里有往回要的时候。

怨不得这活儿谁也不愿意接。

早知是这样的活计,她也不愿来。

也幸而是长乐公主性子好,不计较这些。

很快,云瑶便将那装着凤舞罗裳的盒子带了过来。

飞鸢让人接下,便连忙告退。

沈昭璃却将人叫住:“将这嫁衣也带回去吧,让姑母不必多心,只是这嫁衣意义深重,应该要留在对的人身边。”

飞鸢知晓沈昭璃的一番心意,越发不好意思。

忙让将嫁衣也收拢起来,行礼谢恩后,便带着人离开了。

……

老太傅一家的马车在官道上缓缓前行,车轮碾过枯黄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周老太傅坐在车内,望着窗外的景色,面上一派冷淡。

周清韵瞧着老两口,兴致都不大高的模样,端出一碟点心。

“祖父祖母,赶了这么久的路,都饿了吧,吃些东西吧。”

周老太太瞧着周清韵苍白瘦削的小脸,眼底有些心疼。

周家此番遭逢大难,最受苦的便是静宜。

父亲是个不着调的,犯下如此大错。

母亲又不愿受连累,签下和离书,回了自己家。

而今,静宜便只有他们两个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