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空印案!反腐斗士朱元璋!
第104章 空印案!反腐斗士朱元璋!
京城之中,人人自危,朝野上下一片人心惶惶。*0$??0-小§说¤:网eˉ~ t#已t£`发£]布?~最¤新*?-章3<节?.
朱雄英也没心思上课,把书本一扔就出了大本堂。
远处传来锦衣卫的脚步声,三五个小太监缩着脖子匆匆跑过,连平日爱逗趣的黄鹂鸟都噤了声。
见此情形,朱雄英不禁眉头一皱。
来到演武场,朱高炽正在挥舞着长枪。
“高炽,这‘空印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朱高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脸色也变得颇为难看。
空印案,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啊!
从明面上看,这似乎是一场冤案,但是主导这场冤案的人,却是洪武大帝朱元璋,所以谁都不知道其中隐秘。
正因为如此,朱高炽才一直夹着尾巴,不敢在这个时候去触老朱霉头,更不想插手空印案。
不过朱雄英既然问起来了,朱高炽倒是可以给他解释解释。
“英哥儿,历朝历代的政府都要收税,主要是以粮食为主,兼收银钱对吧?”
后世收税比较简单,大家直接交人民币就行了,可放在古代却不行,这税可以是银子铜钱,也可以是粮食。
因为中国一直都是就是农业大国,历代朝廷也都重视农桑,民以食为天嘛,所以老百姓给国家交税,大都也就直接交粮食了。o¨%兰-e*兰ˉ?文?学? £}-最!新e章??节¤o更+新2#?快|(
朱雄英点了点头,这些基本常识他还是知道的。
“那你想过没有, 直接拿粮食交税,粮食从地方运到京城,也有一个问题。”朱高炽笑问道。
听到这话,朱雄英面带茫然地摇了摇头。
他毕竟还年轻,更没有治政经验,哪里明白这些东西。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朱高炽指了指朱雄英,“你现在是湖广布政使司的一名上计吏,奉了布政使大人的命令,押着湖广全省收上来的银钱粮食,来金陵帝都的户部交税。”
“按照咱大明的规矩,等到了京城以后,户部的官员拿着你的账本跟实物进行比对,要是分毫不差,那他就登记入库,你这差事就算完成了,可是问题在于粮食运输过程中,损耗是在所难免的,比粮食淋雨发霉,比如人吃马嚼的损耗等等,那问题不就来了吗?”
顺着朱高炽这个例子,朱雄英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要是账目与实物对不上,户部官员就会翻脸不会收,对吧?”
听到这话,朱高炽欣慰地笑了笑。
到底是大明皇长孙啊,这脑子还真是好用!
“粮食运输过程中难免有损耗,出现账册与实物对不上的现象是大概率事件,稍有错误户部就要打回重报!”
“户部不收,那你该怎么办?千里迢迢地把粮食运过来,难不成还要运回去吗?就算粮食不运回去人回去,江浙地区尚好,而云贵、两广、晋陕、四川的官,因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一来一去少说都要好几个月,粮食损耗会更大!”
面对朱高炽的追问,朱雄英顿时眼睛一亮。£秒:#章^节\′?小?说¤xt网ˉ \?无u?·错=内¤<容e}?
“我直接重新做一份账目文书不就好了吗?”
“呵呵。”朱高炽冷笑道,“但你这新的文书上面,那可没有布政使司的大印啊!”
此话一出,朱雄英豁然惊醒,脸色变得难看了起来。
按照这个例子,他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个怪圈。
押运粮食去京城交税,路上粮食有损耗造成账实不符,重新做账没有公章,回去盖章路上需要几个月,等盖章回来,放在京城的粮食又有发霉变质的损耗了,再次造成账实不符,再次重新做账,再次回去盖章,再次出现发霉变质,再次、再次……这不是故意为难人吗?
“所以就有了这空白却带印的文书!”
朱高炽叹了口气,“既然实物、账目和公章缺一不可,那咱把它凑齐不就行了么?”
“合法的方式是,让押运的吏员带着公章进京城,可是这也不现实,公章只有一枚,路上一来一回几个月,总不能这湖广布政使衙门连续几个月没章用吧?”
“于是,不合法的方式就出现了,直接找一摞文书,在上面盖好大印,然后让人带着进京城,一旦发现账目有问题,现场在盖了空印的文书上做账,事情也就妥善解决了。”
朱雄英闻言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追问道:“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没有贪腐,只是为了方便。”
朱高炽苦笑着点了点头。
“其实这种盖空印的做法,并不是大明独创的,早在元朝时,就已经有朝廷官员这么做了,大家也知道盖空印这事不合规矩,可是谁让户部对账目和实物卡得这么死呢?”
“再说了,这事从元朝开始都干了快近百年了,之前的皇帝或者老爷们,不是也都睁一个眼闭一个眼没管过么?”
“到了大明,按照新的规定,地方需要先将收支报告上交户部审核才可报销,如果有偏差则会被驳回,然而有的地方距离京城很远,上计吏为了省去来回奔波的麻烦会事先准备盖好官印的空白文书,遇到驳回立即修改,还是一样的套路……”
“可惜,他们遇到了老逼登!”
朱高炽无奈地摊了摊手。
如果说历代帝王中,谁最痛恨贪官污吏,那么洪武大帝朱元璋肯定排第一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草根皇帝”,深知底层百姓之苦,所以,对于惩治贪官,下手最重,也最狠。
据史料记载,元末“内外诸官皆安于苟且,不修职事,惟日食肥甘,因循度日,凡生民疾苦,政事得失,略不究心。官贪吏污……不知廉耻之为何物。”
也正因这些元朝官吏的贪腐受贿,才导致元末百姓过得水深火热,民不聊生,老朱一家也深受其害!
因此朱元璋不止一次地告诫朝臣:“吏治之弊,莫过于贪墨。不禁贪暴,则珉无以遂其生。”
虽然老朱的杀意隆隆,但是,天下贪官却如遍地野草,“烧不尽、吹又生”,面对那些不怕死的贪官,不断黑化的老朱动用的手段也越来越残酷、越来越骇人。
比如“剥皮揎草”,就是赫赫有名的酷刑,人皮稻草人警告。
再有老朱还创造性的发明了“锡蛇游”,这种刑罚极为残酷,先将锡烧融了,然后掰开犯人的嘴,强行将锡液灌下去,瞬间把犯人的五脏六腑融化了,让人痛苦而死。
老朱对于惩治贪官的方法可谓之“无所不用其极”,他采取惩治贪官的方法也可谓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反腐斗士。
这空印文书,落到老朱眼里,可不就是贪腐吗?
你拿着盖了空印的账本,就意味着这账目你可以随时修改。
如果只是因为粮食在运输中有损耗,这还好说;可如果是因为押运粮食的人贪污呢?
他完全可以把收上来的粮食贪污掉,然后私自修改账本就行了。
反正最后户部收上来的实物和你修改后的账目是一致的,可是这样一来,交粮食的老百姓吃了亏,朝廷也吃了亏,可就养肥了你们这些贪官污吏啊!
那不行,那得查,还得彻查!
于是乎空印案就此爆发,受到牵连者多达上万人!
“这事儿千万别瞎掺和!”朱高炽郑重告诫道。
老朱恐怕还有其他谋划,远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