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弄虚作假

第一百六十八章 弄虚作假

只能说,苏丞并非是全知全能。

尽管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不同人的眼里也会被扭曲成不同的意思。

朝廷此前清理世家,撕开了盟在百姓头顶的阴云,这倒是让大部分的平民对官府深信不疑。

在听闻到这条消息之后,大量的百姓都是有所向往。

不过预售当中的铺子,给出的价格不低,不是任何人都能够买得起的。

也就干着一些青 楼、肉铺、胭脂楼之类,原本还算上档次,结果在近段时间以来,被冲击的没办法生存的店铺,开始考虑着要不要去新的城市打打根基。

反倒是苏丞那些会抢着购置的商会镖局,购买的意愿性并不算高。

商人逐利。

就凭着启动房产就能够提高地位?

瞎扯淡!

靠着一个空头支票,想要让那些人相信,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暗地里骂声一片,都在斥责苏丞,乃至皇上的吃相太过难看。

这些消息自然被监察院的人带给了苏丞。

后者闻听之后,倒也显得有些无奈。

原本以为,收来钱币的大头会在这些的商户身上。

没想到,更多的资金来自于散人。

这次的预售,不需要交付所有的钱款,只需可以抽预售价格的一成即可。

一共缴收了五千万两白银。

但其中配比,只有四成来自于商户,更多的都是散客,一家两家铺子这样慢慢累积起来的。

不过,条条大路通罗马。

谢谢,虽然这些人骂归骂,但是第一笔用来调动工人的款项也已经算是足够。

通过这笔钱,苏丞开始在许多城市招工。

本地道路不通的,那就去修筑道路。

离商城规划位置较近的,就全部丢到那边,负责基建。

从无到有,建造一座城池。

这里面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数之不尽。

倒是不愁手下的人缺活儿做。

至于商户的信任与否。

苏丞想了想,没有太过纠结。

第一批款项就位之后,后面的文娱也能够开始发力。

而且等工人有点闲钱,同样会买一些东西,重新将钱币投入市场。

短时间里,已经不用再担心物资的调配问题。

到了日后,那些商户感受到了商城的便利,再想要投币,苏丞怕是还不想收。

……

总体而言。

大炎的经济发展倒是又一次走上了快车道。

把钱循环起来,钱才有价值。

否则光囤在家里床底下的,那就是一群废铜烂铁。

在工部派去的专人的指导下,短短半个月,已经做好了关于整座城池的设计。

在设计图中,整座城池几乎都由品牌方所构成。

这样可以尽可能的缩短公式,让城池快速成型。

当然,如果有哪家商会觉得简陋,也可以在划定的范围内,自己出资建楼。

但,愿意如此去做的商会却少之又少。

毕竟,在他们的眼中交这笔钱无外乎是给朝廷买个门票。

从来不觉得,在这儿会产生什么大的发展。

投一大笔钱已经够了,再花钱自己去建楼,那是纯冤种。

因此,在城中,建造最为华丽的,居然是两座码头船港。

兰沧河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广于天下。

如果能借助河运,可以大大缩减商品运送的时间。

因此,在设计之初,苏丞九提出要求,这里的港口码头要尽可能的大。

按照初始的设计,每座码头都能够容纳十五艘货船同时入港。

以大炎的建筑水平,其实这还不是工人的极限,不过,这却是河流运力的极限。

兰沧河能够容纳三十艘船只同时来往,已经是这段河宽的最大限度了。

再多的话自个儿都会碰了,因此,码头建的更大,倒是没什么必要。

时间慢慢流逝。

小半个月,一晃而过。

学堂当中的空时讲书的场面,如期而至。

那些认字多的学子,都获得了讲书的资格。

一开始,讲述的内容大多是汇集了一些家长里短的乱糟八卦。

可百姓周边,哪儿有什么太多的新鲜事儿?

由于苏丞花了大钱,学堂的分布点极多。

莫说是县和镇,就连一些聚拢村庄较多的具体点,都会安排上一座学堂。

因此,他们所能讲的八卦也就周边那三两里地。

等到这些老生常谈的事儿讲完了,就只能车轱辘话似的来回念。

随着听客的骂声,以及逐渐减少的人数。

有人就开始尝试着,像真正的说书先生那样开始编起了故事。

虽然写的很多东西都十分稚嫩,大多也都只是改个人名,换个场地的照抄。

但是,让那些几乎没怎么听过故事的庄稼汉来听,也都觉得颇为新鲜了。

一座学堂能够获得的收入并不多。

平均每座学校每三天,也就只能得到一百文钱左右而已。

这笔钱一半用来奖励进行说书的孩子,另一半收归上缴。

虽然一座学堂少,但是,苏丞次投入那么多钱,举办的学堂早已过万。

平均下来,每日也能有三万枚铜钱以上的收入,换算成银两,虽然不多,只有三十两白银左右。

但是,这可是个长期收入。

而且是无本买卖!

用来作为后续的工人出资,已经完全足够。

一片欣欣向荣时。

安南方向,也陆续有几道情报拍在了苏丞的桌面上。

[四月十三,井口一郎率军,抵达安南境外。]

[四月十四,井口一郎开始和我军接触,狂言要让我军投降,被肖齐打回]

[四月十五,摆开军马,双方出现小规模的摩擦,互有输赢,我军胜在七成]

[四月十六……]

短短七日,摩擦情况不断升级。

从小规模的部队争杀,已经演变成为了大军的交锋。

[四月二十一,大部作战,一战定,肖齐灭顶三万,打溃降卒,井口一郎彻底败退。]

[当夜,肖齐封锁消息,戒严交战地点,未曾让情报落入他方…]

四月二十二日早,苏丞接到了,来自于肖齐的解释。

“大人,井口一郎求上门,他说已经将溃兵收拢,正在对部下进行封口。”

“另外,此人求我一件事,我思来想去,不可决断,还请大人决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