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文娱产业!
“提升商人的地位…”
炎皇咕哝了一句,心底略存忧虑。
商人不事生产,只追求利益,让他们的地位提升太多,可不是一件好事。
朝堂官员还有政绩要求。
做的太过贪婪,容易受到制裁。
可若把商人的地位太高,以钱权交易,未来怕是会成为一颗祸乱的种子。
不过…
管他呢!
苏丞这么些时间以来,也没有做过什么失智的策略。
既然自己想要省心,把一切放给对方,那就接着放权就是了。
最忌讳的,就是信也信不全,各种事情做一半拖一半,改革不到位,反而会让混乱更快的爆发。
苏丞等到炎皇回过神来,才又继续开口。
“文化同样可以赚钱!”
听到这句,炎皇的确来了兴趣,把方才的忧虑抛在脑后。
“以文化挣钱?怎么做?”
九个亿的资金,投入到教育当中。
而这起码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初步见到成效!
炎皇虽然知道这是必要的投入,但是,心疼却也是在所难免的。
这才几个月,苏丞居然说文化方面都能够收回一点本钱来?
能收多少算多少!
“文字的产出以及故事,可以大大提升百姓的文娱生活。”
苏丞笑着道。
“而这部分的产出,甚至是不需要任何的成本的。”
炎皇不解:“你是让普通人去买书?”
“现在的书本价格不低,不是寻常人家能够负担得起的。”
就连让普通小娃儿上学,都得靠着包饭这种措施进行利诱。
寻常百姓家又怎么可能花费钱币,去购买书籍呢?
“非也!”
苏丞摇摇头道。
“四书五经,经书释义,都过于繁杂枯燥无趣,莫说是家长,就连学子恐怕都不愿意花钱去购买。”
“但,书文之上所写的,如果是当下的朝政,天地大局,亦或者地理人文,玄奥无比的幻想世界呢?”
想要让普通百姓在乎,那自然要提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相较于什么枯燥的之乎者也,百姓更感兴趣的,是能够在短期之内挑起人们情绪起伏的东西。
平日,这大多都通过在村口的那大爷大妈组织进行实现。
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东家长西家短方圆,五里之内的琐碎。
有些时候,监察院的人都需要通过这些琐碎的消息来锁定自己所需要的方向,可谓是夸张不已。
除此之外,另外实现的,就是通过酒桌,茶馆。
那里的人可以谈天说地,从明天天气如何,哪家姑娘更俊,说到点评皇帝,议论国事。
以往,前者的那些八卦琐碎,无法产生任何的利益效应。
后者进入的门槛不低,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赚取的。
那如果,可以在学堂,没有课的时候,让学生总结一些八卦消息,或者其他有趣的见闻,用来在校学之内,进行说书演讲。
哪怕一个铜板都能够入场三天,愿意掏这笔钱的,大有人在!
除此之外,苏丞本想的,是通过弄个类似于官服礼包之类的,在上面刊登一些有趣的故事进行售卖。
但是可惜,成本压不下来。而今所用的印刷术是活字印刷术,使用的纸张,则是揉至木浆成纸。
印刷术其实算是简便了,哪怕来不及每天发报,三五天搞一块板,慢慢印刷,其实不是问题。
麻烦的是纸!
纸张的制造成本下不去,报纸的价格就会变得极高。
人花一个铜板,满足自己三两天的乐趣,愿意为此消费的大有人在。
但是,为了看一些报纸,花十文八文的,这可顶两天的口粮了,一般人不会舍得如此。
而且退一步来讲,就算有人想买,那也得认字才行!
现在的文盲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而那剩下的百分之五里,又有九乘九,全部都是家族之人!
普通百姓压根不认得字。
三个多月的学习,倒是足以让学生学会一些常用的生字。
因此,让他们来作为说书人,反而能够在前期给他们一些分成,作为收入,还能够提高读书的主动性……
苏丞一条条给炎皇掰扯,准备大力推行此项的时候,宫殿外忽然传来了探兵急促的脚步。
“陛下,苏王,安南之地传来急报!”
“有二十万大军,正在通往安南,准备入侵!”
苏丞,炎皇面面相觑,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安南之地,正是原本的大乾南方。
归入大炎之后自然会以地名相称。
二十万大军入侵,的确算是一件麻烦事。
值得重视,或许还要派兵支援。
“哪家的人,谁在派兵攻城?”
苏丞问了一嘴。
“大乾,井口一郎。”
苏丞:……
脸上的沉重在一瞬间化作无语。
还以为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呢,结果是那么个玩意儿。
自己吓自己!
苏丞笑着骂道:“别把什么消息都叫做急报,再有一次,罚你一年的俸禄。”
“其实还是挺着急的,万一你的人把大乾的部队打废了,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还得及时向深处入驻?”
炎皇思索着,调侃道。
“继续动手?”
苏丞略有意动,但是思考过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提议。
还是之前那句话,现在,大炎需要的并不是快速扩张。
苏丞此前表现出的能力,足以让有脑子的人对大炎国秋毫无犯,除非准备好了足够的兵力碾压。
否则哪怕是几家大型王朝联合,也未必能够在大炎手中讨到好处。
只要不是傻了疯了,一般人是不会来打自己的主意的。
不过看起来,东夷的那个楞头好像属于二班的。
连正常调派大军,都显得极为困难。
这种人,手中掌握的兵力越多,都不用别人捣乱,自己都能够生出乱子来。
跳梁小丑一样的水平。
苏丞为他去思考策略,都觉得对不起掉的那两根头发。
“让肖齐稳着点打,别犯傻,白送人头就可以了。”
苏丞简单嘱咐了一句,转头就把这条消息抛在了脑后,继续去研究起,调动劳力,搞搞房产以及文化传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