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喜气春风!
此时,萧若安只想仰天长笑。
自苏丞走后的这半年来。
世间有人谤朕、欺朕、辱朕、笑朕、轻朕、贱朕、恶朕、骗朕!
朕只想说:沙咯!
全都沙了!
所有轻慢于自己的人,都已经被萧若安杀掉了脑袋!
但是,她心中却也知道,还有更多的人,在背地里悄悄骂着自己,说自己昏庸无道!
萧若安越发迫切的想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明明苏丞的一切都是朕给予他的,为何他走后,朕就寸步难行?!
现在,终可沉冤昭雪!
萧若安喜极若狂!
并非是自己愚蠢,无能!
只是,人不可能对所有事情都样样精通。
朕既然为皇帝,那只需要做到识人便可!
一项任命,三月准备,直接以十万大军,打出了更胜于苏丞的佼佼战绩!
这就像是一记沉重的铁拳,击碎了此前所有对朕的流言蜚语!
小人得志便猖狂,女帝得志喜洋洋!
萧若安笑容夸张。
“我大乾觅得良将,尔等为何不笑?”
“笑…是应该笑!”
“哈哈哈…恭贺陛下寻得良将,扬我大乾国威!”
“的确人不可貌相,没想到那个侏…井口将军竟然还有这般本领,当真令人刮目相看!”
朝廷众臣皆是干笑不已。
的确有少量人员在为大乾所欣喜,但绝大多数的人,全都只是被迫发笑。
不笑就是死。
有这么大的压力背在身上,任谁都能变成一个合格称职的演员。
萧若安咧嘴,笑容满面。
这一次,当真是令她意气风发,畅快无比。
几月持续的羞辱,瞬间与心中消糜。
此番畅快,不足为外人道也!
“井口一郎立下大功,向下传令,待到将军回归,次节钺,封司马,统管三军,掌管六十万大部!”
萧若安此前就想将奖励颁发,却被杨子叶给劝阻。
这一次,她不再有任何迟疑,于朝堂之上,公然宣称了对于杨子叶的封赏!
“陛下…”
一片恭维声中,却忽然传出了一道杂音。
“还请慎重,此次破城,全都在于大夏世家的背刺,跟井口将军没什么关系,他的平均能力也未曾能够展现,如此令其掌管三军,避免太过冲动。”
朝堂众臣听了,心中都不由浮起一个相同的念头。
朝堂中竟然还有如此猛将?
萧若安都在当面下令,竟然还有人敢驳她的话,当真不怕死?!
众人扭头,我却发现,说话的是一张较为陌生的面孔。
其穿着禁卫军统领的服饰,声音铿锵。
从其装束,众人的也猜出了他的身份,杨子叶,陛下的救命恩人。
如果是他的话,那倒不意外了。
众人微微摇头,他们并不是特别懂军将,但他们懂女帝。杨子叶这段话说出,当着朝堂诸公去反驳女帝,生命怕是要走上倒计时了。
果然,萧若安脸色一沉,声音微寒。
“看来杨将军另有高见?”
“末将不敢,只是,还请陛下另做参考。”
杨子叶低头道。
“井口将军伐没一朝,确有功劳,但是,也未曾到掌管三军之地位!”
“再加上,他并未曾展现出,真正的统军能力,两次胜利,全靠着对手的配合,但凡对方聪明一点,有大丰的水准,也不至于沦落到如今……”
说至中途,杨子叶忽感心中发寒,默默的闭上了嘴。
而此刻,朝堂之上,已经没了任何的声音。
诸多臣子在心里为杨子叶默哀。
胆子真大,一看就是以前没死过。
几次战争失利,显然是萧若安的心理阴影,谁提谁倒霉。
平常只是一些小事,都容易被女帝给摘了小命,触及其逆鳞,真的是不怕死啊!
赵孝儒默默看了他一眼,心中暗暗开始盘算。
把这个人保下来,偷偷送往大炎,苏丞会不会给自己一些赏赐。
如果女帝真要杀人,只要不是当场动刀,之后发生了什么,那就凭借自己一张嘴就可以搅 弄生非。
到时候把这人往监察院的人手里一丢,白嫖的好处,总是不亏的!
皇位之上。
萧若安眼底蒙着一层阴影,其中杀意沸腾。
可偏偏,萧若安竟然还能忍下来,压抑着怒火,开口反问。
“井口一郎没有从军能力,莫非你有?”
“朕当初不是没给过你机会,可尔等却害得三十万大军送葬!”
“如果你再因为嫉妒,去摆弄口舌,莫怪朕杀罚予你!”
“陛下…”杨子叶欲言又止。
只有内行人才能看得出,井口一郎打赢的这两场战争,到底有多大的水分。
但凡龚疆不贪,按照正常的速度进行调军,他们或许没办法彻底对大乾造成重创,但是也必能够压制大乾不得寸进半步。
井口一郎用一千个将士的命,铺出了一条胜利的路。
但是接下来,他又岂能找到那么多容易被人洗脑,愿意舍生忘死征战的炮灰?
战争最不需要的是运气和侥幸!
赌狗总有输的那一天,输的时候,砝码越重,掉的越惨!
可是很显然,萧若安没有半点打算听劝的意思,不给他插口的机会,询问起旁人。
“安丞相,你觉得封赏一事如何?”
严缶死去之后,换由安山升任为丞相。
相较于前者,他的家世背景更弱一些,形式更加低调。
未被清洗之前的影卫,也就只找到几件无伤大雅的小事,来作为安山不称职的罪证。
而如今在赵孝儒手中的影卫调查下,安山几乎接近于完人。
没有抓到后者任何的罪证。
丞相的位置还是需要一定能力的,尤其是女帝还是如此不称职的情况下,安山能够把许多事物打理的井井有条,也算是有些本事。
如果说,此人性格中有直接暴露的什么缺陷,两个字便可以概括,胆小。
十年前,眼见局势不对,此人是第一个带领着麾下的官换投入苏丞门下。
而在其入朝为官前,严缶对其有知遇之恩,恩同再造,结果后者被女帝抄家灭族时,他都没敢出来说过一句,求女帝宽恕之言。
一切事物的出发点,都是要先保存自身。
至于其他的,随后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