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声名远扬!
“陛下,此事不可!”
杨子叶当初于乱军中杀出,拼尽性命救了萧若安,如今,地位水涨船高,变成了皇宫近卫统领,贴身保护皇帝。
他走出一步跪在地上,匆匆开口。
“陛下,末将看过战报,井口一郎此人,兵行险招,每一招都在刀尖之上游走。”
“别看他现在取得胜利,可实际上,进口伊朗根本没有指挥大军征战的能力。”
“现在的胜利只是他通过把敌人搅的混乱,利用了对方对于他的轻视罢了!”
萧若安不满的瞥了他一眼。
你在教朕做事?
不过…
看在杨子叶以命相拼,救过自己的份上,萧若安难得没有第一时间送他入黄泉。
“你觉得,此人没有领兵的能力?”
杨子叶拱手。
“我看过关于井口一郎在军演当中的表现,他甚至不能胜过手下的将帅,当然没有统领三军的能力!”
“末将分析战场,龚疆原本并无正面交战的准备,所有力量都用在守城。”
杨子叶声音低沉,将自己的分析娓娓道来。
“井口一郎只是被对方轻视,拿手下的士兵做赌注,愣生生拖住了对方。”
“只要下一场战争对方更谨慎一些,他都不会取得胜利!”
萧若安锁紧了眉头,心中没来由的生出烦躁。
这些人口口声声说着井口一郎没有能力,但这么长时间来,只有井口伊朗为自己带回了绝对的胜利!
她该相信谁,那还用说吗?
也就是杨子叶有着救驾之功,要不然光凭这一句话,萧若安就会让他人头落地!
萧若安扫过几人,意味难明的询问。
“赵孝儒,你觉得呢?”
“陛下之意,就是臣之所往。”
赵孝儒恭恭敬敬的说着废话,没有任何的偏向。
他觉得杨子叶还是太年轻,几个月了都没学会闭嘴。
救命之恩可不一定一直能作为护身符,保住他的性命。
萧若安能忍他这么久,已经出乎了赵孝儒的意料。
女帝要做什么,由她就是了,你还开始忧国忧民了,你是什么东西?
萧若安点了点头,对于这个回答,倒是颇感满意。
“有功必赏。”
“此次胜敌,彻底洗刷了笼罩大乾的阴霾,自然当重赏。”
杨子叶面色一急:“可是陛下…”
萧若安眼神严厉,隔断了前者的话。
“朕给他下的命令,是灭掉夏都!”
“井口一郎还有几场硬仗要打,直到覆灭大夏归来,如果他依旧能够保持全胜,才将此奖颁发,你可还有意见?!”
杨子叶心中仍觉不安。
大夏已经大败一场,八万主力,虽然逃走了不少,但是接下来,还能够重新整出建制吗?
对面能做出什么像样的抵抗来?
只是,萧若安却已经不想再听他的废话,直接摆了摆手,盖棺定论。
“此事就如此定下!”
……
大炎。“此人莫非还真是个人才,被萧若安给捞着了?”
炎皇笑呵呵地询问苏丞,讨论着刚刚得来的情报。
苏丞翻了个白眼,毫无兴趣。
“陛下你乃军戎出身,还用得着我来解释其中门道?”
炎皇笑着摇了摇头,只是感慨。
“井口一郎的确是个狠人啊。”
“直接拿十万大军去赌龚疆的部署。”
“但凡龚疆动手的时候更谨慎一点,莫让手下分兵,先用箭雨洗地,后以骑兵踏营,最后君正列位,隔江相杀,大乾军队都是必死无疑。”
“可偏偏让他给赌赢了,是个人物!”
炎皇能够看得出此战的惊险,对于井口一郎也带着几分欣赏。
胆大心细,是一个将才。
“陛下想多了,也太看得起此人了。”
只是,苏丞翻了个白眼,对此没有半点赞同。
“昔年我随母亲游历天下,去过东夷。”
“那地方不过弹丸之地大小,总面积不如大炎一郡,其内卷划分了几十个国度,每一个国内,都只有几百上千人的规模,哪怕最大的,也只是万人部落而已。”
规模还不及大炎的一个县城。
“你是因为他出身狭窄,抱有偏见?”炎皇不解。
井口一郎的出身如何,和他自己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并无实际的关系。
这一次,他的确打出了名将的风范,总不能因为其出身就否决了这一成就。
“陛下没去过东夷,不知道那里人的扭曲,但你不妨想想那个残废。”
炎皇眸光微凝,很快对上号:“你是说南蛮统帅?”
此人性格扭曲,只为自己而活,为了保住狗命,哪怕让他把自己的爹娘砍了也不眨眼。
当初,也还多亏了他带着南蛮的三万多人赴死,打乱了诸侯军的部署。
否则那一场战斗想要赢下去,炎皇怕是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为了自己无所不用其极!”
“这是整个东夷的底色!”
苏丞声音中泛着几分寒意。
当初在东夷的那场旅行,给他留下的印象可并不友好。
“只要去了,就能看到那里的下层人根本没有自我的意志,奴性深重。”
“所有人被扭曲成了一个个只知道执行命令,为了向上跃迁,可以付出一切包括自己性命的疯狗。”
“贪功冒进,只知私利。”
“井口一郎只是把自己一方人员的模板,套用在了龚疆的身上,恰恰还赌对了而已。”
“但凡后者对其多几分重视,也不会如此。”
这一次,只是那一千多养出来的疯狗挡住打乱了大夏的部署,骗取了最终的胜利。
凭借着小聪明或可小赢,但是,绝对没有办法支撑其继续,赢下去。
炎皇若有所思,倒是忍不住笑了笑。
“那其实与你还是相似的,大磐当初若是不那么自大,你怕是也没办法快速取胜。”
苏丞摇摇头,懒得再为此人进行交谈,换了个话题。
“大雾那边,两边王朝都有撤军的意向,不想再打下去。”
双方都不是傻子。
打仗是为了赢的,而不是为了两败俱伤。
大韩,大雾才发现自己一方继续打下去,非但不能取得胜利,反而容易让援军吃渔翁之利时,顿时就失去了征战的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