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为她而来
云朝颜有些恍惚,然后摇了摇头。本文搜:断青丝小说 免费阅读
“当初若是换做其他人中毒,我也会帮忙,国公夫人请不用太过介怀,您送来这么多东西,对我来说己经是大礼了。”
冷静疏离,急于和他们撇清干系的态度让国公夫人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满含歉意道:
“我确实有点操之过急,太唐突了,朝颜莫要介意,你对黎安的恩,对国公府的恩情,绝不是这点东西就能报答的,你放心,以后若有什么需要,国公府一定义不容辞!”
云朝颜怕的就是这个,笑得有些无奈,但没有再开口,目送着国公夫人离开。
前脚人刚走,后脚,身后便传来一个讽刺的声音。
“他家倒是想得美。”
本应该被锁链拴着的人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身后,和云朝颜一同看着国公夫人离去的背影,目光中充满不屑和冷意。
云朝颜早有准备,但还是被他吓了一跳。
“你怎么在这里?”
“出来找你,顺便到处转转。”
“找我干什么?”云朝颜现在还没消气,对他说话的语气也不怎么好。
萧倾收回视线,落在她的身上,目光幽幽说:“该抹药了。”
他抹药倒是积极。
一天抹三次,一点也不嫌麻烦。
但云朝颜嫌麻烦,她还想出去一趟,要是等抹完药就天黑来不及了。
更何况,那药膏是她亲手做的,用料昂贵,治疗重伤都没问题,现在用来消除吻痕实在太浪费,而且一天还用三次,皇宫都没这么奢侈的。
“不抹了。”
她首接摆手拒绝,揉揉腰朝外面走去。
“我出去一趟,其他事等回来再说。”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萧倾转了转手里的药瓶,转身回卧房。
云朝颜先去小院换了一身云丹子的衣服,戴上帷帽,来到济世堂。
今天没有病人来看病,掌柜和伙计都在,云朝颜将一瓶白月散郑重交给掌柜。
“我最近调配了一种伤药,只要伤势不伤及肺腑,涂上之后能立即止血,加速伤口愈合,不能起死回生,但可以续命救人,比寻常的伤药好上数倍,名为白月散。”
掌柜眼睛顿时一亮。
现在市面上的伤药不多,以金疮药居多,但金疮药价格昂贵,治疗效果也不佳。寻常人受伤,伤势太轻,舍不得用,伤势太重,用了也是白用,十分鸡肋。
要是这白月散真这么厉害,一定会大受欢迎!
他激动地接过来,反复打量。
“这么厉害!姑娘是打算放在店里出售?”
“不是,我打算公开这份药方。”
说着,云朝颜将早就准备好的药方取出,一同交给掌柜。
“你要公开?!”
掌柜大惊,甚至比刚才更甚,伸手接过配方的动作都小心翼翼。“这就是白月散的配方?”
云朝颜点头。“只要按照这份药方上的方法制作,就算是寻常人,也能大致配制出白月散。”
只不过做出的白月散和之前她送给太子的有些不同,被改良得更加简单,制作速度也更快,方便大范围传播。
而且更重要的事,配方中那味带有异香的药也被她替换掉了,现在做出的白月散不会有那种特殊的草木香气。
掌柜看看手里的药方,又看看云朝颜,目光甚至变得崇敬。
“姑娘大义啊。”
这白月散能赚多少银子,他一个开药房的最清楚,而现在,云丹子放着白花花的银子不赚,竟然主动将药方无偿公开,这份胸襟和气度,是他根本做不到的。
“姑娘放心,我今天就把药方挂在门口,让所有人学习,从今天开始,济世堂也会对外出售白月散,以成本价出售,一文钱也不赚。”
“多谢掌柜。”
掌柜憨厚一笑,他虽是一个商人,但也存着一颗治病救人的心,否则当初也不会选择开药房了。
“只不过,这京城内还好,大家相互监督,在你眼皮子底下,没人敢动动歪心思,但其他地方山高路远,消息不通,保不齐会有一些黑心店家在得到药方之后,高价出售白月散。”
云朝颜点头,道:“这点我会请江世子帮忙,请他定价,监督各地药房,不准将白月散以高价售出,确保所有人都能购买。”
说完,他又去对面商铺一趟,按照约定,将白月散的药方也交给江舟一份,托他帮忙。
江舟自然答应。
回到济世堂,云朝颜根据自己身上的酸疼感简单抓了几服药,打包好,正准备离开时,一道颓然的身影然走进来。
自逃婚之后,陆黎安第一次出现在人前,一路走来,周围少不了人议论纷纷,但他的样子恍恍惚惚,也不知在想什么,似乎根本没注意周围的变化。
此时走到济世堂,他才回神一般抬头。
“云大夫。”
云朝颜再次看到陆黎安,被他的样子吓了一跳。
玉树临风的翩翩少年郎,此时看起来却颓丧失落,眼眶深深凹陷,双眼无神,连下巴都长出了一圈密密的胡茬,毫无平日里的朗朗风光。
掌柜都被吓了一跳。
“哎哟,您这是怎么了?”
心想该不会是受逃婚的事影响吧?既然如此,当初又是何必呢?
却不知,让陆黎安变成这样的人不是云曦月,而是另有其人,让他失落颓然的也不是逃婚,而是另有其事。
云朝颜心知肚明,却没有点破,平常心询问道:“陆公子是来看病的?”
陆黎安摇头。
“之前云大夫为我解毒的时候曾说过,试药会留下后遗症,我想问问,究竟是什么样的后遗症?有没有治疗的办法?”
他竟是为这件事来的?
治疗后遗症的事,陆黎安以前也来求过一次,只不过那次是为云曦月,而这次……
云朝颜用同样的说辞:“我之前说过,你将试药人带来,我为她诊脉,才能确定如何治疗。”
陆黎安面露难色,目光黯淡。
“她多半……是不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