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小章
喻北宸失笑:“当然看不见,别说家属了,我这种常年病人都见不得。”
时暖夏这才放心了,喻大哥在这样的企划里充当患者的视角,确实能提供不少的新思路。
她想了想,拿出包包里自己随身带着的一个小笔记本,平时在医院里如果临时出现一些琐碎的知识点,但是她没有记住,就会用这个小本子飞快记下来,下班之后简单巩固一下。
旁边喻左傅见她直接拿出一个小本子来,也相当惊讶。
当初说的时候,说是想让时医生帮忙参考意见,也只是占了一两成的想法,更多的只是希望能悄悄将自己生活的另一面融入到她的身边。
不管是什么都希望对方能看见……
时暖夏打开自己之前就做好的一部分笔记。
“我觉得这几个你们可以参考一下……之前医院系统里的那个院前救护车可以提前登记病人的信息,这里已经方便不少了,但还可以让院前急救和急诊联系更紧密些……”
“特别是症状不同的分级分诊,而且可以尝试将一部分老百姓能看明白的分诊标准做出来,让病患和病患家属能在医院的机器上查询,至少也能缩短医学和百姓之间的信息差……当然,还有很多别的,不知道我有没有说清楚,这个小本子你帮我看看,如果有出现不太妥当的你别管就好了。”
时暖夏说得有些急,但喻左傅只伸手覆在她上面,“别着急,慢慢说。”
男人还顺手给她倒了杯茶,“只是见时医生心系患者,所以我们也参考一下意见,你大胆说,会不会采纳到时候公司有决策。”
喻左傅的声音很平静,让她听着也一起逐渐冷静下来,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不过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你们要做的系统面对的是医院方还是患者方?如果是患者和医院之间的医疗系统,我觉得有个比较重要的点。”
时暖夏翻开旁边的一页,之前说的那些一到三页基本就写完了,而翻开之后一大片都是同一个观点。
“我觉得你们可以尝试做病患家属的远程心理状况护理系统。”
兄弟两人都怔住了。
时暖夏刚说完也发现了,但她知道只要提起病人家属,他们当然会想到自己,更何况最近还在喻大哥的复诊和住院治疗里不断徘徊。
但是她也觉得没必要瞒着。
“你们别误会,当然有一方面是从喻大哥的病情和叶阿姨的状态里得到灵感,”时暖夏笑了笑,直接承认,“但急诊科里这样的病患和家属,其实非常普遍,有很多家属甚至比叶阿姨还要焦虑。”
时暖夏跟他们解释。
“尤其是慢性病患者、预后康复时间和复诊战线都拉得很长的病患,患者家属都很容易产生焦虑,甚至有些家属会因为担心患者病情,自己反而得了重度抑郁。”
“毕竟只有生病是人无法控制的事情,而且有些时候因为认知不一样,他们对病情的应激程度反应也不同,也就更容易受到刺激。打个比方,之前我在急诊室里和喻左傅撞见过,那个时候他来对接一位糖尿病的病人。”
时暖夏看过去,喻左傅点头表示有这样的记忆。
喻北宸并不清楚,但因为常年和医院打交道,他对于医生的视角也比较好奇。
“有些家属自从家人得病,会觉得糖尿病需要患者的血糖无时无刻都非常标准地处于正常范围内,饭后的血糖稍微到了六点多都会焦虑是不是不到位,如果到了七点多更是开始害怕了。就催患者提前注射胰岛素,结果到后面患者血糖降得太厉害,反而出现低血糖。”
“可现在各种医院的人流量这么恐怖,医生即使腾出时间来专门做相关专题演讲,给病患的家属做心理疏导,愿意来的人也寥寥无几。”
“一方面可能只有这个家属在照顾病人,离不开身,另一方面家属为了不让病人有愧疚感,会尽量隐瞒或者强颜欢笑,这种情况会让他们不敢来医院看心理科,因为会害怕病患知道。”
“如果能有线上系统专门来做的话,至少有些家属觉得难以启齿的地方,可以通过没有人的系统里寻找心理护理,也不用害怕去医院,医务处也可以把各不同诊室的病患预后康复护理家属小册分门别类。”
“毕竟对于病患来着,治疗期间更多都是待在家里休养,家属始终都是病人身边最长时间的陪伴着。病人和家属在对抗病情期间的心理状态极为重要,如果他们的生存意志降低对预后的康复非常不利。”
“这个系统我觉得是可以考虑一下的。”
视频还在连接着,两方都没怎么说话,喻左傅更是微微低头,认真仔细地看了她的小本子,喻北宸也简单去查了一下因病患家属焦虑出现的医疗新闻。
两兄弟对视了一眼。
喻左傅提前问她:“这个系统,你觉得是病患和家属一起服务,还是……?”
“我觉得最好只服务于家属,”时暖夏想了想,“本来我也有考虑,是不是应该把病患和家属一起算
上。但是我后来思考过后,慢性病、长期治疗的病人能定期来医院复诊,医院里即使不是心理科的医生,对于心理科也有过最基础的培训。”
“这种情况下,病患比他们的家属天生有更容易被发现的机会,而且特别是有些病人住院的时候,医生发现她可能有些抑郁、焦虑的情绪在,主治医生自己也会稍微劝一下。”
“相比起来,家属是一道完全空白的洞口,甚至到现在都有很多人都没发觉身边的家人,已经焦虑到无法完全靠自己调解情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