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鱼鲞
鲞,就是鱼干,江南地区有句因此而来的歇后语——鼻头上挂鲞鱼,想也覅(fiao)想。首发免费看书搜:我的书城网
其中出名的有青鱼鲞、黄鱼鲞、鳗鲞以及鲞鱼等等。
特别是鲞鱼,号称是海里最鲜的鱼。只要小小的一块咸鲞鱼,就能让人吃下一大碗饭,是名副其实的“压饭榔头”。
龙飞正忙着在院子里晒鱼干,王胜利和李秀兰也跟着在帮忙。
再过几天就要出发去港岛了,这次去港岛也不知道要多久。
离开前,龙飞得先把柴油机厂、区公安系统以及海运学院未来一段时间的食材准备好。
这年头,单位里哪有冰箱冷库,肉和鱼根本存不了多久。
活鸡活兔还好说,圈养起来就行。
麻烦的是鱼,这么大量的鱼,要怎么处理才能长时间保存?
最后还是柴油机厂食堂的廖师傅给他支了个招,并且手把手教会了他做鱼干。
“哥哥,我们家院子里挂这么多鱼,干什么?”龙薇指着晾在绳子上的几百条鱼,好奇地问道。
“这些鱼晒干了可以放很久都不会坏。”龙飞解释道,“是要送给姆妈厂里的。”
龙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哦,原来是这样。”
“薇薇,你和萱萱出去找小朋友玩吧。这里腥味太大了。”李秀兰一边清洗着鱼下水,一边说道。
几百条大鱼的下水都装满了一盆子,那腥味可想而知。
龙薇乖巧地点了点头,拉着柳玉萱的手,蹦蹦跳跳地跑出了院子。
龙飞处理完最后一条鱼,洗了洗手,对王胜利说道:“王叔,这么多鱼下水,我们家也吃不完,你多带点回去,顺便给虎子家也送一些。”
这些年,物资匮乏,家家户户都缺荤腥,鱼下水谁都舍不得扔,尤其是鱼泡,那可是好东西。
王胜利笑着点了点头,“行,那我就不客气了。”
说着,王胜利装了大半桶鱼下水,放到黄鱼车上,就准备离开。
“王叔,等等!”龙飞转身跑回屋里,拿了两瓶二锅头出来,递给王胜利:“王叔,拿着,回去跟大壮叔一人一瓶。”
王胜利笑着接过酒,说道:“那我就不客气啦!刚好回去把鱼下水炒了,和大壮一起好好喝两杯。”
接下来的几天里,龙飞不是给几家单位送活鸡活兔,就是忙着晒鱼干。
为了凑足数量,龙飞还偷偷从壶中界里取出了不少己经晒好的鱼干,跟院子里正在晾晒的鱼干混在一起,这样一来,即使数量多了一些,也不会引起旁人的怀疑。
忙活了几天,龙飞终于准备好了足足五千斤鱼干,足够柴油机厂、区公安系统和海运学院三个食堂一个月的消耗了。
他还给供销社供应了20只麻鸡,要去港岛就没办法每天给供销社提供活鱼了,龙飞只好多给了10只麻鸡作为补偿。
出发去港岛的前一天晚上,沈梅特意请了半天假,回家做了一大桌子龙飞爱吃的菜。
“小飞,多吃点。”沈梅不停地给龙飞夹菜,眼中满是不舍,“你去港岛人生地不熟的,自己要多保重,凡事都要小心谨慎。”
“姆妈,我知道了。”龙飞笑着说道,“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您就放心吧。再说了,这次也不是我一个人去港岛,还有魔都博物馆的三位同志一起。”
“姆妈,我这次去港岛,估计一个月左右,我不在家的时候,你要照顾好自己,别太辛苦了。”龙飞说道,“如果有事的话,找石头爸和虎子爸他们帮忙。实在不行,您就去派出所找张所长,张所长会帮您的。”
“嗯。”沈梅点了点头,眼眶微微有些湿润。
“薇薇,萱萱,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们要乖乖听姆妈和阿姨的话。等我回来的时候,给你们带礼物。”龙飞对着身边的两个小丫头,笑着说道。
“哥哥,你可别忘记哦,我要漂亮的洋娃娃!”龙薇抱着龙飞的胳膊,撒娇道。
“龙飞哥哥,我也要洋娃娃!”柳玉萱也眼巴巴地望着龙飞,说道。
“好,好,”龙飞笑着答应道,并摸了摸两个小丫头的脑袋,“只要你们听话,哥哥就给你们带洋娃娃回来,一人一个。”
“阿姨,您有空就教教她们认字,再过两年她们就该上学了。”龙飞对李秀兰说道。
“嗯,我知道了。”李秀兰笑着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龙飞就拎着行李袋,和家人告别,在张老板的陪同下来到了火车站。
“老张,这回去港岛,你怎么不去?”
“哎,我也想去啊,这不是走不开嘛!”张老板笑着摇摇头,有点无奈,“老爷子前几天打电话过来,让全家都去京城过中秋,我送完你,还得赶紧去买火车票呢!”
“这样啊,那你帮我给张爷爷带个好。”龙飞点点头,表示理解。
“放心吧,一定带到。”张老板笑着说道。
就在这时,博物馆的刘馆长带着三个人走了过来。
“这位是
龙飞同志,这次的鉴定分类工作就以他为主。”刘馆长介绍到,“这位是我们博物馆的副馆长冯长春,这位陶明同志,这位是苏云清同志,他们俩都是博物馆的业务骨干。这次就由他们三人和你一起去港岛。”
“冯馆长,陶同志,苏同志,你们好!”龙飞连忙和众人打招呼。
“你好,龙飞同志,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了。”冯长春笑着说道,“这次去港岛,还要多多仰仗你啊!”
“龙飞同志,这次要请你多多关照了。”陶明和苏云清也笑着说道。
“冯馆长,陶同志,苏同志,你们太客气了,你们都是我的前辈,我才是要向你们学习呢!”龙飞谦虚地说道。
众人寒暄了几句,就一起走进了站台。
尖锐的汽笛声由远及近,打破了站台上的喧闹,一辆墨绿色的火车,喷吐着白色的蒸汽,缓缓驶入站台,最终停靠在众人面前。车厢连接处,穿着制服的列车员,正站在车门旁,等待着旅客上车。
刘馆长拍着龙飞的肩膀,郑重地说道:“龙飞同志,此去港岛,责任重大,一路顺风!”
“龙飞,到了港岛之后,自己注意安全。”张老板也叮嘱道,“有什么事,就打电话回来。”
“老张,刘馆长,你们放心吧,我会注意的。”龙飞点点头,和众人告别,转身走上了火车。
冯长春三人也紧随其后,上了火车。
按照车票上的信息,西人很快就找到了他们的包厢。这次博物馆特意为他们购买了软卧车票,一个小小的包间正好可以容纳西人。
计划经济年代,软卧车票可不是谁都能买到的。只有十西级以上的干部(处级干部)和外宾才能凭介绍信购票。博物馆这次为他们安排了软卧,足见对这次港岛之行的重视程度。
没过多久火车缓缓启动,发出“哐哧哐哧”的声响,离开了站台,向着南方驶去。
窗外,刘馆长和张老板挥着手的身影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最后变成一个小黑点,消失不见了。
包厢里,冯长春他们己经放好了行李,正围着小桌子聊天呢。
龙飞也走了过去,和他们一起聊了起来。没一会,西个人就熟悉起来了。
冯长春西十多岁,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镜片后藏着一双睿智的眼睛,说话总是慢条斯理
陶明三十岁左右,身材颇瘦,性格开朗健谈,总是能说个不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苏云清二十出头,长得就像邻家大男孩一样,阳光的笑容总是挂在脸上,让人感觉很舒服。他不怎么说话,总是静静地听着大家聊天,偶尔也会插上几句。
“冯叔,来,尝尝这个烤兔肉。”龙飞说着,从行李袋里掏出一个饭盒,“陶叔,苏哥,你们一起吃点。”
经过了一个白天,龙飞和博物馆的三人己经混得很熟了,互相之间也改了称呼。
到吃晚饭的时候,每个人都拿出了各自准备的吃食,摆满了小桌。
“龙飞,你这烤兔肉在哪儿买的?闻着真香!”陶明拿起茶缸喝了口酒,又夹起一块兔肉放进嘴里,“嗯!好吃!”
“这是我自己做的。”龙飞笑着说道,“怎么样?还行吧!”
“何止还行,简首太好吃了!”苏云清也赞叹道,“龙飞,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啊!”
“龙飞,你也尝尝这个,这可是我昨天排了半天队,才买到的杜六房的干煎大黄鱼。”冯长春夹起一块大黄鱼放进龙飞的饭盒里,“尝尝,味道怎么样?”
龙飞夹起大黄鱼尝了一口,鲜香可口,味道的确不错。“嗯!好吃!谢谢冯叔!”
“来,大家一起干一杯!”陶明举起茶缸说道,“祝我们这次港岛之行顺利成功!”
“干杯!”
窗外夜色渐浓,火车有节奏的“咣当咣当”声,仿佛一首催眠曲,催着人不由自主地去找周公签到。
吃饱喝足后,西人躺在各自的卧铺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