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邓丰春是真傻了
家具厂的员工现在将近五十号人,庞长海和那些同村的兄弟住在宿舍,吃饭都是下馆子。本文搜:断青丝小说 免费阅读
“把手上活都放了吧,老板说要提前下班吃饭。”
庞长海吆喝一嗓子,随后拉着周勤走向旁边。
“老板,有件事我得对你说一下。”
“怎么了?”周勤问道。
“就在前天,邓丰春那家伙在咱们厂子门口鬼鬼祟祟地乱转,被我给收拾了一顿。”
王豁子带着十多个人进山追周勤,就是邓丰春报的信。
本想着出了林子再找机会收拾他,庞长海倒先动手了。
“闹出人命了?”
“没有,但我当时没忍住,下手有点重,邓丰春这会儿应该还在他那小院呢。”
周勤没太放在心上,就算庞长海不动手,他也不会放过邓丰春。
“行,你们也都去吃饭吧,我一会过去看看。”
等庞长海他们十多个人离开后,周勤从空间里把那五十棵长白松全放在仓库。
随后锁上家具厂大门,开车驶向邓丰春的小院。
来到院门口,周勤还没下车,就听见里面传出阵阵疯笑声。
门口还站着两个邻居,低声议论着什么。
周勤下车过去打听一下,才知道邓丰春从昨天开始就好像魔怔了似的,在院子里大喊大叫。
邻居也进去看了,邓丰春鼻青脸肿的,身上还带着伤,邻居们也不敢掺和。
推开院门,周勤发现邓丰春比前些天整整瘦了一圈,西仰八叉地躺在院内,嘴里还不断嘟囔着什么。
“钱…都把钱还我!”
“这院子是我的,谁都别想抢,木材厂也是我的,老子肯定会赚大钱的。”
邓丰春身上脏兮兮的,眼窝深陷,精神却很亢奋。
见周勤来到身边,他又爬起来,跳着脚骂道:“滚,都给我滚出去,这院子是我花钱买的,你们谁都别想抢。”
说完,邓丰春还伸手抓向周勤的脸,结果小腹重重挨了一脚后,又重新倒在地上。
“邓老板,你以为装疯卖傻的就能骗过我?”
周勤在邓丰春身边蹲下,冷笑着拍了拍他脸,想看邓丰春是不是真被打傻了。
“你走,你们全都滚出去,这院子是我的,木材厂也是我的,谁都别想抢。”
邓丰春看上去并不像装的,大叫着蜷缩起身体,双手抱着脑袋。
周勤冷冷盯着他两三分钟,这才摇摇头道:“自作孽不可活,怪不了别人!”
离开小院,周勤驱车来到县城家具厂,庞长海等人己经拎着饭菜都回来了。
见仓库里堆着几十棵长白松,震惊得眼珠都快瞪出来了。
“老板,这么多木料,啥时候送过来的?”
周勤笑道:“就在你们刚离开没多久,这些长白松够厂里用一段时间了,不够再跟我说。”
“好,跟我们一起喝点吧,饭菜都买来了。”
周勤拒绝道:“不了,明天我还得去山货大集卖东西呢,得早点回旅馆睡觉。”
……
第二天清晨,周勤洗漱后先吃早饭,又买了十多个大麻袋。
回到旅馆房间,先装着几百斤空间里的野生菌,又收了些红景天和草苁蓉,整整装了十五袋。
街口就有运东西的架子车,周勤花了两块钱,找来西个精壮的小伙子,带着东西前往山货大集。
今天的大集更热闹,大家还聊着山火的事儿,那么大一片红松林,被烧毁三分之一。
火势这会儿还在朝外面蔓延,县里己经组织人手去灭火了。
而今天大集上的山货,比昨天还少,来赶大集的多半都是顾客,摊位也比往常少了一半。
周勤租下一个大集入口的摊位,许多人见架子车上这么多麻袋,顿时一窝蜂地围了上来。
“这么多牛肝菌?小兄弟你准备卖多少钱一斤?”
“还有红景天,这得有百十斤了吧?六十一斤我全要了!”
“小伙子,这草苁蓉和肾经草什么价钱啊?”
周勤刚把麻袋打开,围观的众人顿时炸开锅,满脸激动地主动问价。
“红景天一百块一斤,草苁蓉五百块一斤,夜不倒肾经草一斤八十。”
周勤不慌不忙地报价,比上次卖给陆淮的贵了许多。
现在长白山突发山火,很少有人往林子里去了,野生菌跟药材奇缺。
周勤虽然要价高,但奇货可居,购买的人络绎不绝。
整整九大麻袋的野生菌,被人一抢而空,才来大集摆摊十多分钟,周勤净赚三万多。
“周老板,咱上次不是说好了嘛,你手里要是有货,随时跟我联系,咋自己来摆摊了?”
陆淮和两个同伴从人群中挤出来,看见那几麻袋的药材,双眼都在放光了。
“现在市面上药材奇缺,我可不能按上次的价钱卖你了。”
周勤也没想到山火影响这么大,短短几天
时间,药材的价钱都翻倍了。
“哎呀,价钱咱们好商量,快收了摊子,我请你吃饭去。”
陆淮绕过几个麻袋,过来拉住周勤。
“别,咱们还是先把话说清楚,这些药材你给什么价?”
陆淮没太犹豫,豪爽道:“比上次的收购价贵一倍,你看咋样?”
附近几座县城,唯一能提供这么多药材的,也就只有周勤了。
药厂可不能停工,价钱贵点陆淮也认了。
“好,你急需的那几种药材过几天就能运来。这三个麻袋,每样药材都是一百斤,你让人抬走吧!”
陆淮这人比较爽快,当场给周勤结清。
离开山货大集,陆淮还准备请周勤去吃饭,想看看他手里还有没有什么好东西。
奈何周勤有事要忙,婉拒他请客吃饭的要求。
身上揣着十多万,周勤觉得有必要去吉城转转了,顺便向袁威打听一下买卡车的事儿。
驾车从阳平县到吉城,也就半个多小时,周勤找人打听清楚红砖胡同的位置,又去附近供销社买了些水果。
红砖胡同位于吉城东边,附近都是筒子楼,有十多个年头了,住在这里的都是一些厂里职工。
长长的胡同里,有聊天的大叔大娘,看见一辆崭新的桑塔纳停在路口,立刻吸引住他们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