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要么关门,要么合作
“他玛的,高学志这个王八蛋,上次还说咱们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这转头就去跟燕春楼合作了。本文搜: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
“咱们现在怎么办?石山县开一家燕春楼,咱们就己经招架不住了,现在他们又来市区开分店,这不是把咱们往死路上逼吗?”
“我听说高学志每月只能拿到两成利润,咱们还是先等等看吧。”
“你这老小子也想跟燕春楼合作吧?”
十多个饭店老板怒气冲冲地吵着,眼看就要动手了。
坐在雅间角落的一位老爷子,用力将手中茶杯摔在地上,才把他们镇住。
大家齐刷刷将目光集中在老人身上,这老爷子慢慢站起身,叹着气说道:“燕春楼的分店开在市区,咱们现在只有两条路走,一是关门,二是跟高学志一样和燕春楼谈合作!”
龙川市有七百多万人口,饭馆也不少,可那些高消费的大老板却不多。
他们都是在市区经营多年的高端饭店,那些大老板不光顾,就相当于断了财路。
“孙老爷子说得没错,我看跟燕春楼合作,是个不错的办法。”
“对,就算是每月只拿两成的利润,也比关门强。”
“我不同意,心里咽不下这口气。”
“把我苦心经营的酒楼,搞成燕春楼的分店,我也不答应。”
孙老爷子见众人又吵吵起来,不由得摇摇头,背着手朝门外走去。
醉春楼开业第一天,纯收入五千西百多,若不是食材卖光了,肯定还能再多挣几百。
晚上盘账时,高学志心里却乐开了花。
自己做个甩手掌柜,也能收入几百块。
月底分红,他得到一万块应该问题不大,这可比之前富鑫酒楼赚得还多。
周勤此时己经回到县城的燕春楼,正在跟几个大厨紧盯着一口小汤锅。
浓郁的香味萦绕在鼻间,大家双眼放光,手里都拿着一个小勺子。
汤锅里是乳白色的浓汤,除却有野生菌之外,还有鲜香的鹿肉。
周勤在大家紧张注视下,先品尝一口浓汤,又夹起一块鹿肉在嘴里慢慢咀嚼,非常享受地闭上了眼。
“老板,咋样?这草苁蓉炖鹿肉,没什么怪味吧?”
“里面还放了牛肝菌和松茸呢,肯定很好吃。”
“这是用飞龙炖出来的高汤,还加了八种中药调味,成本价都差不多三十块了…”
听着众人七嘴八舌,周勤慢慢睁开眼睛。
“嗯,味道不错,这药膳里面加了草苁蓉,味道更鲜美了,鹿肉炖得也很烂,就取名叫八珍煲吧,定价六十块!”
几个厨子在周勤的要求下,足足调配一个多时辰,用了八种野生菌和八种药材,才做出这道美食。
按照周勤的估算,自己从林子里带出来的那二百多斤草苁蓉,差不多够用半个月了,几个厨子也迫不及待地往汤锅伸出勺子。
八珍煲推出之后,火爆程度堪比前些天的火锅。
周勤本以为在市区开了一家醉春楼,县城这边的生意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可仅仅过去两三天,预约的顾客又排到一个礼拜之后了。
市区的醉春楼每天一到饭点就人满为患,也开始采用预约下单的办法。
一个礼拜后,吴二林又带来两位市区大饭店的老板。
他们也和高学志一样,是来找周勤谈合作的。
醉春楼现在日进斗金,高学志每天什么都不用管,就能有几百块收入,这些老板也开始眼红了。
当他们道明来意,周勤也没啰嗦,爽快地签了合同,自己每月拿走八成利润,而且统一给他们换上醉春楼的招牌。
从吴二林口中得知,这两家饭店的面积不比富鑫酒楼小。
市区三个醉春楼加起来,每天至少能给周勤带来一万五千多的纯利润。
下午闲来无事,周勤去罐头厂的工地转了一圈。
祥岗村那二十亩的地己经全部被铲平了,周围还圈上铁栅栏,地基也全部打好了。
聂红喜多招聘百十号工人,依然忙得热火朝天,照这个速度,最多二十天就能按照周勤的要求顺利竣工。
回来的路上,周勤遇见多日没见的潘刚。
过完年护林队也开始照常巡山了,潘刚风尘仆仆,头发乱糟糟的,明显刚从林子里出来。
两人在路边寒暄几句,潘刚笑着问道:“周老弟,听我们领导说你最近用的食材比之前多了起来,看来是赚到大钱了啊!”
“我这都是小买卖。”周勤摆摆手,燕春楼能不断推出新菜品,生意蒸蒸日上,这可离不开林场和农场的稳定食材供应。
不过最近八珍煲比较受大家欢迎,市区三个分店也会逐步推广,周勤还得再进林子一趟,多搞些草苁蓉。
而且上次系统奖励的那个时间加速区,还没派上用场,再有一个月就开春了,现在正是菌苗破土的好时机。
药材好买,那些林子里生长的野生菌,市面上却很少。
林场每次送来的并不多,周勤想去挖点野生菌的菌苗,种在空间里的时间加速区。
本想拉着多日不见的潘刚去燕春楼里坐坐,但对方却有事在身。
匆匆聊了几句,蹬着自行车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
第二天大清早,周勤吃饭时跟郑秀芝母女二人提起进林子的事。
“仨啊,咱燕春楼现在生意这么好,你在市区还开了分店,以后就别进林子了,里面太危险。”
小翠也轻咬着嘴唇,满脸关切地看着周勤,眼中尽是不舍。
“婶子,咱燕春楼的生意事很好,但有些食材要去林子里面找,尤其是那八珍煲,用的菌子市面上很难买到,林场每次送来的也不多。”
周勤放下碗筷,轻轻攥住小翠的手,笑着保证道:“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们放心吧,一个礼拜后我就回来了。”
小翠微微点头,起身道:“那我去给你准备些干粮,上午再去供销社买点东西,你带回家。”
她虽然每天待在燕春楼,却也没忘记未来的公公婆婆,去斜对面的供销社给二老买了两身衣服,以及一些日用品,整整装满两个大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