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人比人气死人啊

燕春楼推出药膳之后,市区那些大饭店也纷纷开始降价打折活动。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

不仅菜价比平时下降许多,还搞起流行的打折券。

可高学志没想到的是,燕春楼现在名气太大,那些食品罐头也己经深入人心。

大家宁愿去买几盒食品罐头回家,也不来市区的大饭店消费。

高学志见此情形,真的束手无策了,涨价走高端路线行不通,降价吸引餐客,人家也不买账。

整整三天时间,富鑫酒楼的只挣了不到五百块钱。

市区其他的大饭店也基本都是这种情况,好像一夜之间整个龙川市的餐饮业都被燕春楼垄断了!

两天没睡好觉的高学志,头发都快愁白了。

“老板,我刚才仔细问过了,燕春楼现在推出了药膳,不光味道好,价钱也不贵,关键还有滋补身体的效果,现在打电话预定雅间,至少得等五天以后了。”

一位伙计放下电话,从柜台后面绕出来小声说道。

“药膳…这燕春楼还真有不少手段啊!”

同样是开酒楼,人家日入斗金,自己这都大中午了,连一个客人都没有,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高学志气的抓起手边茶壶,狠狠摔在地上。

再这么搞下去,富鑫酒楼不出一个月就得关门。

“把厨子都给我叫出来,人家能推出药膳,他们就不能搞点新花样?”

此时在燕春楼后院内,周勤看着那新招来的九个厨子己经能逐渐上手,嘴角泛起微笑。

韩诚给他留下来的这三位徒弟还真不藏私,几乎手把手地带他们。

燕春楼扩建后,面积比之前大了一倍不止,这几个新厨子刚好能派上用场。

现在的燕春楼,单单是跑堂的伙计,就有十二个,还有五人每天跟着周顺去三县大集采购食材。

管账的有郑秀芝和小翠,后面的厨子也够用了。

放眼整个龙川市区还有下面的六个县,燕春楼是当之无愧的餐饮业龙头。

“周老弟,你要的红豆杉我找来了。”

金勇胜拿着袋子来到后院,还探头向后厨扫视一眼。

“这玩意没花几个钱,不过我可托了许多关系,今天你必须给我好好安排一顿。”

小翠笑着走来,帮忙在屋内支上木桌。

“金大哥,你啥时候来我们燕春楼,都得让你吃饱喝好。”

“哈哈,弟妹现在是越来越会说话了。”

金勇胜笑着接过小翠递来的茶杯,指着那袋子对周勤说道:“老弟,在吉泉市一个朋友手里买的,刚摘下来没几天,新鲜着呢。”

周勤激动地打开袋子,里面有像柏树一样的树枝,还有干瘪的红色果实。

“这玩意味太苦,也没多大药用价值,钱我就不找你要了,给我安排一份药膳就行。”

“没问题,今天一定让你吃到饱。”

周勤收起袋子,小翠去后厨嘱咐几句,不多时两个伙计就端着饭菜过来了。

两杯鹿血酒下肚,金勇胜点上一根烟笑道:“老弟,你要赶快把罐头厂扩建好啊,我准备接下来跑跑关系,多跟运输部门的领导打打交道。”

跨过龙川市北边的一条辽安河就出国了,金勇胜人脉比较广,手续也都办得差不多了。

只要运输部门的领导同意,把罐头装上火车,不出半个小时就能送到国外。

“你不是得先办一个外贸公司。”

周勤有些诧异,这年代搞外贸如此轻松吗?

金勇胜放下酒杯,狐疑问道:“上次你就说过这个词,究竟什么是外贸?”

“外贸,就是跟国外做贸易、做生意,创办公司也方便以后交税还有办手续…”

周勤话说到一半,又硬生生忍住了。

现在可是1979年,国内百分之九十的地方都还在搞计划经济,根本不允许创办私人公司。

周勤的罐头厂,也要受到县里管控,每年都得上缴一部分利润。

就连普通的农民,都要计算工分报到人民公社。

南部沿海地区搞贸易,现在基本上都是用船运走私的办法。

至于北方地区要出国做买卖,交通部门就是第一道关卡。

“没事,咱们接着喝酒。”

周勤给金勇胜满上一杯鹿血酒,故意扯开话题。

“金大哥,你对东边的吉泉市很熟吗?那边跟龙川比,发展的怎么样?”

吉泉市跟龙川市虽然挨着,但两地相隔三百多公里,周勤只在印象中记得的吉泉市煤炭产业比较发达。

龙川市是主要做钢铁加工,下面六个县,大大小小的钢铁厂有百十家。

“吉泉跟咱们这儿差不多,有钱的老板也不少,这次我过去就是见个老朋友,他也是搞药材的,最近在收草苁蓉。”

草苁蓉,在东北又被称为“不老草”,药用价值极高,据悉生长在一千五百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采摘难度极大。

多少钱一斤?”周勤开口问道。

“都快赶上人参了,那玩意能滋阴壮阳,还有一种奇怪的香味,我觉得做药膳也挺合适。”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周勤眼珠一转,又想进山了。

金勇胜吃饱喝足,没驾车离开,和衣躺在屋里睡着了。

周勤用冷水洗了一把脸,拿起红豆杉骑着摩托车往祥岗村赶去。

那天带头去罐头厂的祥岗村村民,这几日都急得抓耳挠腮。

周勤也不提租地的事了,他们去罐头厂,人家连大门都不给开。

黄庆潮早就料到如此,待在家里也不露面,等周勤找上门的时候,他正在院里熬药。

“周老板,你怎么过来了?”黄庆潮起身,意外地问道。

村里人去罐头厂漫天要价,黄庆潮都觉得有些过分,他以为周勤再不会提租地的事情了。

两人来到堂屋坐下,周勤开门见山道:“黄大叔,我听说你一首在找红豆杉?我托朋友去吉泉市买来一些,你看看够不够。”

黄庆潮身子一哆嗦,小心翼翼地接过袋子,眼中涌现出一片水雾。

唯一的儿子不能生育,这一首是扎在他心头的一根针。

找方子说是能医得好,可寻了多年还缺一味红豆杉。

若不是上了年纪,黄庆潮甚至都想自己进山寻药了。

没想到周勤今天把红豆杉给送来了,黄庆潮老泪纵横,声音都哽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