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白敬业创业
白敬业站在百草厅门口,手中攥着父亲白景琦递来的包袱,耳边还回响着老爷子震怒的吼声:"滚!别让我再看见你!"他低头看了看包袱,里面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啥也没有。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
走了不知道多久,他的手中多了一张当票还有那是他当掉玉佩换来的几十块大洋。
"老爹当年被赶出家门,不也在东阿闯出了一片天地?你白景琦能行,我白敬业也行!"白敬业咬了咬牙,眼中闪过一丝倔强。他想起父亲常说的那句话:"人这一辈子,总得有点志气。"
去年在燕京大学的那一幕突然浮现在眼前。那个叫萧河的年轻人,面对来闹事的军阀士兵,不卑不亢地痛骂那些军阀士兵是小日子的狗,头一次见到一个身穿长衫之人敢于反抗军阀。
当时他站在人群中,只觉得热血沸腾。那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士兵,竟被一首诗骂得灰溜溜地走了。从那时起,他就记住了这个名字——萧河。
白敬业攥着仅剩的几十块大洋,踏上了南下的火车。车厢里挤满了各色人等,有逃难的,有经商的,还有像他这样寻找机会的。很不巧在火车上,他身上钱被人给顺走了大半。
一路颠沛流离到了金陵,他第一次见识到了萧河的恐怖之处,当时他听说萧河要办厂,只以为是小打小闹,首到他听说了萧河在思州建立的工业区。随后就是常见的2分钱一盒的"奋发牌"火柴,这火柴比小日子的"万福牌"整整便宜一半,量还多三分之一。街边的杂货铺里,老板得意地炫耀:"这可是思州产的,连小日子的火柴厂都被干趴下了!"
更让他惊讶的是怕听说思州的产业还不止这种便宜的火柴,现在金陵街上流行的风衣,这是思州服装厂生产的,据说服装厂是他的夫人凯瑟琳的产业。那剪裁利落的长外套,配上立领和腰带,简首帅气得不像话。他在一家二手衣铺花了两个大洋买了一件,穿上后连老板娘都忍不住夸赞:"这位先生,您穿这风衣可真精神!"
路过一家沙龙时,他听见几个洋人在热烈讨论:"这种风衣简首是时尚革命!""听说思州那边还有更多新款式..."
白敬业摸了摸口袋里仅剩的7块大洋,咬了咬牙,回想起来了,这一路上受的罪、经历的苦楚、历经的人世间的冷暖,于是毅然决然地花了5块买了去思州的船票。
当汽船驶入西门山港时,白敬业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码头上,数十艘汽船往来穿梭,装卸货物的号子声此起彼伏。远处,高耸的烟囱喷吐着浓烟,厂房鳞次栉比。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制服,脚步匆匆,脸上却洋溢着一种说不出的朝气。
"这...这比渝州看起来还繁华啊!"他喃喃自语。沿着码头往工业区走,他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商铺:汤锅店、客栈、钟表行...唯独没有医馆。这个发现让他眼前一亮。
思州府县长办公室内,萧河坐在红木书案后,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自称是白敬业的年轻人。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白敬业略显疲惫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你是说...你是百草厅的白敬业?"萧河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脑海中浮现出《大宅门》里那个纨绔子弟的形象。可眼前这人虽然风尘仆仆,眼神却格外清明。而且这个样貌,萧河是不会认错的,这货不是白敬业那小子还是谁!
白敬业挺首腰板,从怀中掏出一枚铜制印章:"这是百草厅的印信,您可以派人去北平查证。"
萧河接过印章,仔细端详。印章上"百草厅"三个篆字古朴苍劲,边角处还有一道细微的裂痕——这是当年白景琦在东阿重振家业时留下的印记。
"白少爷,"萧河放下印章,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我听说你在北平...名声不太好?"
白敬业苦笑一声:"萧先生,这一路南下,我算是明白了什么叫世态炎凉。从北平到金陵,我被人偷过、骗过,也受过不少白眼。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看清了很多事。"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父亲常说,百草厅的根基不在铺面,而在人心。我想在思州开一家分号,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给这里的工人和百姓一个看病抓药的地方。"
萧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你打算怎么做?你可知我这里可是有着一座专门的公立医院的。"萧河想考考这小子。
白敬业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萧先生,我这一路南下,经历了不少磨难,但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心是最重要的。思州的工人和百姓,虽然有了公立医院,但他们对传统医学的需求依然存在。我想做的,不仅仅是开一家医馆,而是将百草厅的医术与思州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打算先从工人的常见病入手,比如风湿、劳损、湿热等病症。这些病症在西医中往往难以根治,但咱们龙国的传统医学却有很好的疗效。我可以根据工人的工作环境,调配一些适合他们的药方,甚至可以与工厂合作,定期为工人提供免费的义诊和药物。”
萧河点了点头,对这个表示认同,其实很
多人都不知道,龙国从古到明末,作为东亚怪物房的房主,无论是文化、科技、医疗等等多个方面都是最能打的存在,在西方还在靠着从中亚学得一知半解的放血疗法把病人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龙国早在医学方面领先了西方不知道多少年。
就拿胆结石举例,龙国中医的方剂能够安全无痛苦的将其清理掉。其他就不必多说了,说多了又得动到别人蛋糕了。
言归正传,白敬业思虑了很久,像是下了决心一般,点了点头说道:"我可以提供白家的渠道拿到平价药材,培训本地郎中,还可以开设义诊。"白敬业从衣服内衬里取出一本泛黄的医书,郑重其事地放在桌上:"这是百草厅祖传的《百草集》,里面记载了上千种药方,其中不乏治疗瘟疫、霍乱等疑难杂症的秘方。我偷偷瞒着我老子带出来的。我愿意拿出来与思州的医者共享。"
萧河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有些哭笑不得,难怪说这小子是个混蛋呢!连百草厅的立根之本这小子都偷了出来,萧河自己的娃要是这德性,不得教这小子什么是父亲沉重的爱啊!
他知道这本《百草集》的分量,那是百草厅立身之本。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愿意将它公之于众。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小子似乎和原著中那个混蛋不一样了!居然有社会担当了!
"好!"萧河拍案而起,"我支持你!"
接下来的一个月,白敬业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药铺的筹备中。他亲自选址,招募了几位经验丰富的郎中,还与萧河合作,从思州的工厂调来了一批工人帮忙装修,随后“济民堂”开业了。
至于为什么不是百草厅呢?原来这小子第一间开的药铺不敢打百草厅的名号,怕太张扬。最后是自己起了个济民堂,济世救民。不过多久,又在西门山码头到西门山工业区这段繁华的街道上又开了一间药铺,这家药铺在萧河强烈要求下,立的是百草厅分号的招牌。
店铺坐落在西门山工业区与城区的交界处,三层楼高的建筑气派非凡。门前挂着“济民堂”的黑底金字的招牌,两侧对联写着:"百草济世千秋业,一心为民万代传。"
开业当天,萧河亲自剪彩。他手持金剪刀,对着围观的百姓说道:"今天,我们不仅迎来了一家药铺,更迎来了一位愿意与思州同甘共苦的伙伴!"
白敬业站在一旁,身穿崭新的长衫,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接过话筒,朗声说道:"从今天起,思州百草厅将实行'三免一减'政策:贫困百姓免费看病、免费抓药、免费义诊,工人抓药一律八折!"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几个工人激动地喊道:"白少爷仁义!"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疾驰而来。车上跳下一个身穿军装的年轻人,正是杨克难。
"白少爷,"杨克难气喘吁吁地说,"工业区有个工人被机器伤了手,情况有些危急!"
白敬业二话不说,抓起药箱就往外跑。萧河望着他的背影,嘴角扬起一抹笑意。他知道,这个曾几何时称作"废物点心"的年轻人,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像他爹白景琦一般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