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出事
孙艳红哭个不停,拉着医生的手问道:“医生,我女儿和儿子没事吧?他们可千万不能有事啊!”
医生安慰道:“目前情况还算稳定,但是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你们也别太着急。免费看书就搜:你阅读 ”
孙艳红又跑到公安面前,哭着问:“警察同志,你们知道是谁打的人吗?”
公安无奈地说:“是路人看见帮忙把他们送到医院的,没看见伤人的人,我们还在调查。现在伤者还没醒,等他们醒来做了笔录,我们才能进一步调查。”
过了一会儿,徐智明先醒了过来。
他忍着腿上的剧痛,虚弱地对公安说:“是南峰,是南峰打伤我们的。”
孙艳红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冷汗首冒。
徐保国则怒目圆睁,双手紧握成拳,“这个南峰,怎么敢这么无法无天!”
公安做好笔录后就离开了。
徐保国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火,抬手给了孙艳红一巴掌,“看看你们干的好事!当初要是不招惹南峰,能有今天这事儿吗?”
孙艳红捂着脸,哭得更厉害了,“我怎么知道会变成这样啊?我也不想的啊!都怪茉莉那死丫头,都是因为她,她把那南峰打了,南峰肯定要报复的,都是那死丫头,南峰怎么不打那死丫头啊?”
孙艳红一首哭诉着,想着被打的是徐茉莉才好。
这时,王威军接到电话赶到了医院。
他了解情况后,也十分气愤,但看到还在病房里没醒的徐珍珠,他心里却暗自埋怨,“这个徐珍珠真没用,让她去求人这么点小事都办不成,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王威军问过医生,知道徐珍珠只要躺着保胎就行。
他走到岳母孙艳红面前,故做一脸为难地样说:“妈,我家现在乱成一团,实在抽不出空来照顾珍珠,您看能不能辛苦您照顾她一段时间?”
徐保国听到这话,顿时火冒三丈,怒斥道:“你这是什么话?自己老婆在医院,你居然说没空照顾?你还有没有一点责任心?”
王威军无奈地耸耸肩,“爸,我也没办法啊,家里真的有很多事要处理,实在走不开,就让珍珠住娘家,您们照顾她吧。”
说完,王威军不顾孙艳红的哭泣和徐保国的愤怒,转身就离开了医院。
这几日,医院的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刺鼻气味,孙艳红一首守在徐珍珠的病床前,看着女儿面色苍白、虚弱不堪的模样,心疼得犹如刀绞。
孙艳红的眼眶红通通的,泪水时不时就滚落下来。
“保国。”孙艳红声音带着哭腔,满心都是悲愤与委屈。
“这一切都怪徐茉莉!要不是她,咱们珍珠和智明怎么会遭这种罪?她打伤了南峰,南峰报复到咱们孩子身上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帕不停地擦着眼泪。
徐保国坐在一旁,眉头拧成了个“川”字,这几天被孙艳红在耳边念叨得心烦意乱,对徐茉莉的不满也在心底悄然滋生。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行了行了,别一首说了,说这些有什么用!珍珠也有错,她那是办的什么事,茉莉打南峰都是轻了,当时就该报警把他抓进去。”
可孙艳红的话还是在徐保国心里留下了痕迹,徐保国也不禁有些埋怨起徐茉莉来。
初五,新年的热闹气息还未完全消散,徐茉莉就回到了供销社上班。
徐茉莉热情地和同事们打招呼:“新年好啊!”
同事们也纷纷回应,一时间,供销社里满是欢声笑语,洋溢着新春的喜庆氛围。
上午,供销社里人来人往,徐茉莉忙得脚不沾地。
等好不容易闲下来,就被杨经理杨树鹏叫到了办公室。
原来,杨树鹏哪儿得到了消息,知道徐茉莉嫁的丈夫是林致远书记,心里那叫一个高兴。
他暗自想着,还好自己平时对徐茉莉不错,以后可得更加好好对待她,这关系必须得维护好,毕竟徐茉莉现在的身份可不一般了。
“咚,咚……” 徐茉莉抬手敲响了办公室的门。
“进来。” 杨树鹏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徐茉莉推开门,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经理,你找我啊?”
杨树鹏一看到徐茉莉,脸上瞬间堆满了灿烂的笑容,就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哎呀,茉莉来了,快坐,快坐,喝口茶。”
说着,他热情地招呼徐茉莉坐下,自己赶忙起身,拿起茶壶给徐茉莉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
杨树鹏端着茶递过去,脸上的笑容亲切又和蔼,“小徐同志啊,叫你来呢,是有件大好事要跟你说。鉴于你去年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我们站里经过研究决定,要给你授予‘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你可得好好准备准备啊。”
徐茉莉听到这话,顿时愣住了,脸上写满了愕然。
徐茉莉怎么也没想到,这“先进个人”的称号会落到自己头上,在她看来,那怎么都轮不到自己啊。
“经理,”徐茉莉连忙出声拒绝,神色诚恳,“
我真的没做什么特别重大的贡献,这个称号应该颁发给那些更有贡献的同事才对。”
“欸,你这孩子,就是太谦虚了。”杨树鹏摆摆手,脸上依旧挂着笑,可那笑容里却多了几分不容置疑的意味,“你想想看,去年你帮咱们供销社解决了供应的难题,还拯救了一个孩子生命,平时和同事们相处也十分融洽,上上下下大家对你可都是赞不绝口啊。”
他顿了顿,没等徐茉莉再开口,又接着说道:“报告都己经打上去了,你就别推辞了。年轻人嘛,可不能过分谦虚,过分谦虚可就不好啦!你就安心接受,以后好好干!”
杨树鹏满脸笑容地把徐茉莉送出了办公室。
徐茉莉离开后,神色变得复杂难辨。
徐茉莉心里跟明镜似的,杨树鹏这么做,无非是知道了她是林致远的妻子。
不然,按照资历和贡献,怎么都不可能轮到她拿这个“先进个人”。
她不禁在心里感叹,这可真是应了那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看来从古至今,无论在哪个时代,都逃不开这种“人情世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