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久仰吴书记大名。"程蔚的声音带着某种特殊的韵律,"听说您父亲当年参与过"蛟龙"深潜器的声呐研发?我在档案室看到过吴振峰同志的技术笔记。"

窗外突然炸响惊雷。

三辆黑色奥迪q7闪着警灯冲进市委大院,在暴雨中划出尖锐的刹车声。

吴欢看向窗外,瞳孔骤然收缩——本该在中央党校参加秋季市长研修班的金天,正从首辆车里迈出。这位市长西装口袋里露出一截翡翠色的钢笔帽,在灰暗的雨幕中格外刺眼。

程蔚突然靠近吴欢,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深渊"从未关闭,书记。我们的核心算法还在运行。"

办公室门被猛地推开,金天带着水汽走进来,右手无名指上戴着一枚看似普通的钛钢戒指。当他和吴欢握手时,戒指内侧的微型激光发射器在千分之一秒内扫描了吴欢的视网膜。

"抱歉提前结束学习。"金天的笑容像是画在脸上,"部里临时通知要听"海龙号"项目的专项汇报。"

吴欢看向窗外波涛汹涌的海面,那里停泊着号称"亚洲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海龙号"。

暴雨拍打着玻璃,仿佛无数细小的手指在叩击窗棂。

“金市长,你辛苦了。你就按照部里的安排去忙吧,把抗台风的指挥工作交给我。”

吴欢的脸上挂着职业性的微笑。

短时间内,滨海市的市长已经换了几茬。对于眼前这个市长,吴欢了解得并不多。

既然只是工作关系,那也只有公事公办了。

没有过多的寒暄,金天便匆匆告辞。

暴雨持续到深夜。

吴欢站在市委大楼前院的停车场,雨水顺着他的西装下摆滴落在地面上。

三小时前的那场会面表面上波澜不惊——金天以市长身份听取了"海龙号"科考船的汇报,程蔚展示了船上搭载的最新深海探测设备数据,林岳则强调了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

但吴欢注意到一个细节:当程蔚播放"海龙号"声呐探测视频时,金天右手无名指上的钛钢戒指微微震动了一下。

"书记,车准备好了。"

赵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吴欢点点头,坐进那辆看似普通的黑色奥迪a6。车门关上的瞬间,他按下扶手箱内的隐藏按钮,车载系统立即切换至加密模式。

"调出"海龙号"的全部资料。"

挡风玻璃上立即投射出全息影像。这艘号称"亚洲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名义上隶属于国家海洋局,实际出资方却是一个名为"蓝海科技"的民营企业。

吴欢的手指在全息影像上滑动,将"蓝海科技"的股权结构层层剥离——最终控股方赫然是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深蓝资本"。

"查一下程蔚的背景。"

赵诚快速敲击着平板电脑:"程蔚,38岁,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曾任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三个月前调任省科技厅。丈夫是海军装备研究院的汪明哲研究员,目前正在"海龙号"上带队执行任务。"

吴欢的目光停留在程蔚的档案照片上。她的眼神让他想起潘莉——那种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锐利。

"去码头。"

滨海港7号泊位

即使是在暴雨中,"海龙号"依然显得气势恢宏。这艘长达120米的科考船配备了最先进的深海探测设备,船尾的a型架吊装着价值上亿的遥控潜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