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下午三点多钟,山下来了一辆丰田越野车。从车上下来一男一女,还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
吴欢定睛一看,女记者他认识,就是那个广告部的方晴。男记者曹映虹认识,新闻部的老记者,叫郑震。
方晴一看见吴欢,就嚷嚷道:“吴书记,我们又见面了!”
吴欢有些纳闷,道:“小方,你们怎么来了?我们修一条路,很小的事啊,不值得报道。”
曹映虹连忙说道:“吴书记,是我报的料。我觉得我们黄石村千百年来都是靠玩命出行,现在终于要在岩石山上炸出一条路来,实在值得大写特写。我就擅自作主,打电话给市电视台报料热线。”
吴欢又问道:“方记者,你调到新闻部去了?”
方晴:“不,我们是专题部。不过,事先声明,这个专题我们不收费,主要是想体现一下老区人民战天斗地、勤劳致富的精神,以此激励全市的干部群众,从而形成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方记者,郑记者,既然你们来了,我还是要代表乡党委政府感谢你们。我只有一个要求,不要给我出镜头。”
吴欢认真地说道。
方晴立即问道:“为什么?”
吴欢:“我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如果频繁出镜,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反感。不就是修条路吗为什么还要上电视?”
方晴和郑震互视一眼,笑道:“在路上,我们还想着要采访你这个年轻的乡党委书记呢。这么看来,我们的采访计划要落空了?不过,我可以向你保证,只要吴书记好好配合我们,这个专题很可能上省电视台扶贫攻坚专题节目。要是被省里某位领导看中,说不定就会给你五十万,甚至一百万。”
吴欢听到这,不由笑道:“你别给我画饼。画饼也充不了饥啊。老区人民流血流汗,甚至舍弃生命,就是没有想过省里给什么援助。”
方晴穿着牛仔裤,运动鞋,扎着马尾辫,显得青春,时尚,富有朝气。
她拿起话筒,说道:“各位观众朋友,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海拔一千五百米高的革命老区高南峰乡黄石村,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农民群众义务投工,战天斗地,炸山开路的感人场景。劳动现场插满了红旗”
大概是因为从广告宣传中尝到了甜头,吴欢领教过宣传机器的厉害。
要不是那个免费的文字广告,高南峰乡积压了那么多年的木材还不知道怎么销售呢。
曹映虹擅自作主,请来了市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报道黄石村的事迹,吴欢倒也没有批评她。
当天晚上,吴欢还亲自作陪,到乡政府食堂用晚餐。
方晴从广告部调到专题部,工作量大了很多,精神也充实了不少。
做专题需要很多素材,仅靠半天的采访显然不够。
事实上,方晴和郑震趁着吴欢抬石头的时候,偷拍了大量画面,足以体现一个乡党委书记和农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事迹。
在用同期声采访的时候,方晴选择了赵东明、林子山等人。通过老百姓的嘴说乡党委的好,更加具有说服力。
当天晚上,方晴和郑震被安排在好运来旅社住宿。
吴欢抱歉地说道:“方记者,郑记者,我们山里的条件比较艰苦,你们克服一下。明天的采访,由曹主任陪同,我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