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星岩 作品

第174章 农民工兄弟迟早会富起来的

“钱科长,我们还需要停业整顿吗?”

就在这位前钱科长发牢骚之际,背后传来陈小聪的调侃。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

他黑着脸骂道:“你特么别得意,这次你得罪的人,绝对是你招惹不起的存在,别以为撤了老子就能逃过一劫!”

“哦…那你说说,我得罪了谁啊?”陈小聪冷笑着问道。

他也在纳闷,好端端的,怎么市监所会来查卫生问题。

还罗织一个有消费者食物中毒的罪名,一般这种情况都是扯淡的。

如果真有人吃坏肚子,会第一时间联系自己索要赔偿,而不是一声不吭地给市监所打电话投诉。

钱科长见自己说漏嘴,眼神躲闪地冷哼道:“是谁你自己心里清楚!”

说完便大步流星地朝外面走去。

他做梦都没想到,陈小聪手底下的服务员竟如此手眼通天,一个电话就让自己丢掉铁饭碗。

这事儿他必须得找所长讨个说法,决不能糊里糊涂的被辞退。

其他几个随行人员见钱科长都走了,只好灰溜溜地跟上。

陈小聪尴尬地对着李博洋说道:“多谢李大哥出手相助,我这里也算是树大招风了,经常被人无端针对,还好朋友帮忙才勉强支撑到现在。”

“陈兄弟你太谦虚了,像你厨房这种卫生条件的馆子,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如果这种环境还能让人吃出食物中毒,咱们国内哪还有什么是能入口的东西。”

“哈哈,过奖了。现在十一点多了,李大哥咱们到外面去吧,马上开饭。”

陈小聪瞅了眼时间,吩咐厨师们准备午饭。

虽然没什么山珍海味,但这顿饭还是让林冉、李博洋两口子吃得肚子滚圆。

林冉心满意足地摸了摸小腹,毫不吝啬地夸赞道:“真没想到天底下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如果搬到我们京城那边,肯定火得天天排队。”

李博洋也附和着说道:“陈兄弟,我这次过来除了带小冉尝尝你们家的美食,还有个不情之请,想跟你们合作,专门从你们这里进那种灵鸡和细鳞鱼,你看可以吗?”

他口中的朋友,其实是李家的其他堂兄弟,做得也是酒楼生意。

上次来他家尝过灵鸡和细鳞鱼的味道后,顿时惊为天人,让他想办法把这种食材弄到手,还说一定能让全京城开满分店。

陈小聪笑着问道:“我们这里可不只有灵鸡和细鳞鱼,这些蔬菜也都是我们自己的蔬菜基地培育的,还有非凡小龙虾,己经实现大棚养殖,即便寒冬腊月也依然能供应。”

“是吗?”李博洋喜出望外道,“冬天还能吃到鲜活的小龙虾?”

“没错,如果李大哥有时间,可以去我的大棚里参观一下,那边己经开始试验养殖这种地下暗河里的细鳞鱼了,如果能成功,以后还会大规模投产!”

陈小聪自己也希望养殖出来的鱼虾和蔬菜,能够卖到京城去。

那儿可是皇城脚下,随便丢块石头都能砸到两三个官老爷,若是能在那边发展出人脉可就赚大了。

正巧林冉很久没跟妹妹见面了,今天也没什么事,便决定一起去桃花坞走走。

李博洋也想见识下陈小聪的蔬菜基地,以及那条地下暗河,便开车跟在红旗车后面,一起去到乡下。

原生天的乡村老旧房屋,让他们感到新奇,陈小聪笑着解释道:“今年是我们村经济腾飞的第一年,用不了多久就会盖新房,到时候你们再来,怕是看不到这种环境了。”

李博洋问道:“听说你们村所有的土地都被你一个人承包了?”

“嗯,我和县城的秦氏公司签了对赌协议,要供应他们平台的绿色有机蔬菜,地少了不够用啊!”

陈小聪简单介绍一下蔬菜基地的情况。

并着重解释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村里空心化,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情况。

最后补充道:“现在己经有很多年轻人回来帮我种菜了,收入和外面差不多,还可以就近照顾老人和孩子,给家人更多的陪伴。”

“陈兄弟,你可真有魄力,如果每个村都有一位像你这样的杰出企业家,相信我们广大农民兄弟早就富裕起来了。”李博洋由衷地感慨道。

留守儿童问题一首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农村老人在教育方面通常帮不上什么忙。

一旦孩子受到外界的引诱和蛊惑,很可能走上邪路,做出害人害己的傻事。

所以陈小聪正在做的事情,就变得更加难能可贵。

陈小聪笑道:“我哪算什么杰出企业家,连个小老板都算不上,李大哥过奖了。”

“你这几百亩地的蔬菜大棚,还有地下暗河里的细鳞鱼,镇上的农家乐,年收入恐怕要破千万了吧?还不算企业家吗?”李博洋笑着反问。

这段时间陈小聪用着郑涛的那批金条,把村里大部分土地都扣上了蔬菜大棚。

从远处看,一个挨着一个的大棚确实十分壮观。

他无奈道:“李大哥你是有所不知,农业投资大啊

,光是这片大棚就花了上千万,一旦赶上天灾就有可能颗粒无收,哪能赚到几个钱。”

“这倒也是。”李博洋叹口气,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打电话给我,我会尽量帮你想办法解决,尤其是地方上针对你的龌龊事,一定不要妥协!”

“那可真是太谢谢你了,以后你和嫂子的一日三餐我包了。”

陈小聪听后很感动,对方这句承诺可是帮了他一个大忙。

他不怕流氓混混闹事,也不怕村民找茬搞破坏,就怕上头的各种检查和刁难,以后没有这些烦恼,桃花坞的农业产值一定会越来越壮大!

“哪里的话,像你这种扎根农村的事业都不保护,我们这些人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李博洋认真地说着,随后便看向大棚里的水泥池。

他惊讶地发现,这些小龙虾竟然大到出奇,便震惊地问道:“这就是我们中午吃的那种大虾?我还以为你是买的海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