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买手电
“不用了,嫂子,陈皮家几个姐姐都在家,这点活她们自己就干了,再说还有我呢!”
气氛缓和了许多,岳援朝兄弟三个都悄悄擦了一把汗。
就连李秋云都悄悄松一口气。
当婆子的也不容易,她还真怕几个儿媳妇吵起来,还怕岳大山忍不住发脾气。
又是因为自家宝贝闺女的事。
这要吵起来,帮谁不帮谁都是个难题。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
有时候不能完全讲道理,还得看人情。
儿媳妇毕竟不是自己闺女,说什么都没事。
说的轻了不理你,说的重了,板着脸,万一妯娌几个闹的再狠些,儿子们也为难。
好在没有闹起来,结局也还算圆满,让她揪着的心放回原处。
晚上,陈远志就点着煤油灯,跟奶奶学中医。
“学中医啊,要先从汤头歌学起,首先得有耐心……”
周腊梅不晓得孙子这性格能不能学好,但她教的很认真,陈远志学的也很认真。
说来也很神奇。
他只是从时空之门走过一遭,整个人都变了。
不但从垂暮之年变成年轻小伙子,身体也大变样。
腰不疼腿不酸,身体嘎嘎有劲,记忆力也惊人的好。
汤头歌中选录了临床方剂300余首,以七言歌诀的形式阐述方剂的组成、功用和主治内容。
例如:“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就清晰的介绍了四君子汤和六君子汤的组成和功效特点。
陈远志默念一遍,第二遍就差不多能背下来,第三遍就像背了很多遍一样,滚瓜烂熟。
周腊梅不由惊叹,“我孙子是块学中医的料!”
于是教的更用心了。
晚上学中医,不耽误白天做事。
次日,陈远志再次去镇上。
调料卖完之后,陈远志去供销社。
“陈皮,又来买东西呀?”
郑琳看见他,立刻就笑着打招呼。
陈远志开门见山。
“我来买烟,就……牡丹吧,要两条,再给我称六斤白糖。”
牡丹是本地产的,也算是为当地经济做贡献了。
郑琳惊讶的问,“我都没见过你抽烟,怎么买这么多?”
陈远志唏嘘两声,“这不是前两天下雨么,家里房子漏,我准备请人翻修一下。”
“哦,原来是这样啊!这两天家里漏雨的可不少!”
郑琳给他拿出两条牡丹,开始给他称糖,一边包着,账已经算好了。
“两条牡丹两块,白糖六块,总共八块。”
陈远志掏出钱,忽然灵机一动,“再给我拿个手电筒,要四节的。”
他想起来那天遇见的神秘人,觉得买点防身的比较好。刀啊棍啊太显眼,手电筒刚刚好,既能防身,还能照明。
当时的手电筒都是铁壳子,而且很厚,装上电池的话,就是一件随身携带的短棍,砸头上妥妥的一个大包。
“四节那么长,没必要,你不如买三节的,便宜不少呢!”
都是老熟人了,郑琳委婉的劝他。
“没事,我就喜欢四节的。”
一寸长一寸强,抡起来才有劲。
“那行吧!”
郑琳劝了一句就不再劝了。
打了这么多天交道,她也算了解陈远志这个人了,很有主见,基本上不听劝,自己想什么就是什么。
说多了浪费唾沫。
“带电池吧?”
郑琳把手电筒给他拿出来,问道。
因为熟,陈远志说话也比较随意,一边把玩着手电筒,一边半开玩笑的说,“这还用问,没电怎么照亮?”
郑琳也不恼,笑着给他一个白眼,“这是规矩,营业员就是要多问,问清楚,知道吗?”
陈远志接着她的眼神,笑道:“知道,你是个好同志。”
“那当然!”
郑琳傲娇的挺了挺胸,“电池有虎头牌、熊猫牌、海鸥牌和金鸡牌,你要哪种?”
这几种都是当时广泛应用的电池,效果都差不多。
不过前世陈远志年轻的时候用金鸡牌比较多,还有金鸡鞋油,于是便随口说,“要金鸡吧!”
郑琳脸突然红了一下,“我怎么感觉你说话有点怪呢?”
陈远志愣了一下,这才想起来前世的一个梗,说鸡不说吧,说吧就那啥。
不由尴尬了一瞬间,连忙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有吗?我就是正常说话,哪里怪了?”
“可能是我想多了。”
郑琳也有些尴尬。
她是结过婚的,不知怎么,刚才突然就想起来一些画面,不由脸红了一下。
陈远志不由感慨,有些东西是互通的。
哪怕不是一个时空,不是一个时代,也会有相同的感应。
不过,这时候没有网络,没有微博朋友圈,自然也没有那么多梗。
即使有,也是口口相传,流传的没有那么快。
郑琳拿了四节金鸡电池给他,小嘴叭叭的算账。
“手电筒四块五,四节电池两块,加上刚才的八块,一共十四块五。”
“别急嘛,我再买点大白兔……不,换成喔喔奶糖吧,大白兔吃腻了!”
这些小零食,自然是给孩子们准备的。
去谁家里,男人递根烟,女人和孩子们就给颗糖。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接了你的烟,吃了你的糖,他还好意思拒绝?
东西不贵,便宜实惠。
“你就可劲折腾我吧,就不能一次说完?”郑琳假装嗔怪着,身体却很诚实,已经扭头给他称糖去了。
“要几斤?”
郑琳用称盘挖了一下问。
“有多算多吧,无所谓。”
“那给你称一斤九两吧,一块五,挤够十六块。”
当时无论是国营商店,还是开代销店的,卖东西都喜欢挤整数。
整数好算账。
陈远志咧了咧嘴,“都老熟人了,还斤斤计较,给两斤不行吗?”
郑琳假装板起脸,“那可不行,该多少就是多少。”
陈远志被她一本正经的样子逗笑了,“行,你称吧。”
于是又称了一斤九两喔喔奶糖,称完之后,把几样东西放一起,发现挺多的,不好拿,只好把包调料的包单拿出来,准备暂时用一下。
郑琳见状提醒他,
“你还不如买个包,买东西也方便,还能装钱。”
“你说的对。”
陈远志这回听人劝了。
“给我拿两个绿军挎,要大号的!”
别问我为什么,问就是钱多!
七八十年代,绿军挎,绿军装,可都是非常时兴的。
当时以灰黑蓝为主,白色和绿色就是为数不多的新鲜颜色了,深受年轻人欢迎。
“一个两块,刚好二十,省得我找零了!”
郑琳大笑着给陈远志取了两个大号绿军挎,又帮他把东西放进去,然后假装不耐烦的挥着手。
“走吧走吧,你一个人顶好几个顾客了,烦人!”
陈远志给他一个眼神,“你咋不说我买的多呢?”
一般人进来买东西,块儿八毛很正常。
两三块就是比较多的了。
像陈远志这样,动不动就十几二十块的买,真心不多见。
“你有钱行了吧?”
郑琳其实是有些羡慕的。
自己虽然在供销社上班,说起来是国营单位。
每天经手无数东西,却都不是自己的。
吃个糖都要掂量掂量。
再看看人家!
算了,不说了,说多了难受。
郑琳羡慕,店里的其他顾客也羡慕,尤其一些大姑娘小媳妇,都忍不住多看陈远志两眼。
陈远志全部无视,背起挎包刚要走,忽然听到一声。
“慢着!谁让你卖给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