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万金油

陈远志吃了一惊,刚要坐起来,赵发祥突然扑上来,对着他脖子就咬了下去。

“啊!”

陈远志吃痛,抓住赵发祥猛的一甩。

“吱吱!”

一只老鼠被他甩到墙上,呲溜一下钻进老鼠洞。

“原来是个梦啊!”

陈远志浑身大汗的坐了起来,长长的出了口气,仍然心有余悸。

幸亏是个梦!

庆幸的同时,心里明白,赵发祥不是不报复,只是在等机会。

就像潜伏在草丛中的毒蛇,随时扑出来,给他致命一击。

不过,能不能咬中,还要看自己配不配合。

高端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形式出现,就看谁棋高一着了。

陈远志重新躺下,却有些睡不着了。

天热,本来就睡不舒服。

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被惊醒。

再想睡就难了。

于是他开始数羊。

从一只羊数到一群羊,还是没有睡着,反而起来拍了几十次蚊子。

“这样不行啊!蚊子太多了!”

陈远志寻思着,明天去合作社看看有没有蚊帐买一个。

不对,要买就多买几个。

姐姐、奶奶,还有小芳,一人一个。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做好调料去了镇上,合作社却没有蚊帐。

“农村人没那么多讲究,城里才有呢!”

售货员郑琳有些羡慕的说。

汤屋街还是太小了,连个蚊帐都没有!

陈远志默默的感叹着,寻思着哪天进城去买。

不过进城太远,得有空才行。

当务之急是怎样解决蚊子。

陈远志灵机一动,想到一件防蚊神器……万金油!

在那个时代,风油精用的很少,万金油最普遍。

不过,陈远志忙着赚钱,这种小事就给忘了。

要不是昨天晚上被蚊子叮的受不了,也想不起来。

于是他就问:“没有蚊帐,万金油有吧?”

“万金油多的是,五分钱一盒,你要几盒?”

“要十盒。”

反正不值钱,多买几盒备用。

郑琳惊讶的看着陈远志,“买这么多?你搞批发呀?”

“不是,我家人多,一人一盒。”

郑琳恍然大悟,“哦,我以为你要开代销店呢!”

眼下已经允许做生意了,不过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做什么好。

大部分都是倒腾点土特产,把家里多余的蔬菜瓜果换点零花钱。

其实这都不算做生意。

镇上倒是有两家开代销店的,就是从合作社批发些零零散散的小物件去卖。

小本生意,挣不了多少钱。

都是一些街坊邻居,嫌合作社远,就近买一些。

陈远志笑着摇头,“不是,开代销店不挣钱,再说也不会就买这点东西啊!”

“咋不挣钱,我听说开代销店,一个月挣四五十呢!”

郑琳撇撇嘴说。

陈远志笑了。

“四五十算钱吗?”

郑琳反问。

“四五十不算钱吗?”

“……算!”

四五十确实不少,比大多数人上班工资都高,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是有钱人了。

不过要看跟谁比,陈远志一天净赚几十块,这点钱真心看不上。

“咯咯!”

郑琳被他逗笑了,“看你的表情,好像瞧不上的样子,对了,你经常来买东西,应该挣不少钱吧?”

陈远志含糊其辞。

“还行吧,我就卖点十三香,挣点辛苦钱。”

郑琳惊讶的抬起头,“听说最近有一个人,一边唱歌一边卖十三香,卖的可快了,不会就是你吧?”

陈远志挠了下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没想到我出名了!”

陈远志太懂人性了。

外表憨厚老实,才更容易让人接近。

如果你看上去就很精明,别人就会悄悄的提防着。

说出来的话,别人也会掂量掂量,是不是假话。

“真是你呀!”

郑琳兴奋的辫子都翘起来了,眉飞色舞的说,“我听他们说,你唱的可好听了,可惜我天天上班,没机会听,你唱一个给我听听呗?”

陈远志环顾四周,眼神示意道:“你正在上班呢,不合适,我经常来,总有机会遇到的。”

“那行吧,只能有空去菜市场碰碰运气了!对了,你还买啥,我给你取。”

郑琳有些惋惜,不过她也知道,上班时间听歌不合适。

领导知道了,难免会批评,连忙转移话题。

“我再买点作业本,买一包火柴,买个打火机,再买一斤盐。”

这些都是家里常用的,既然来了,就捎带着买点。

郑琳怔了怔,“你都买一包火柴了,还要打火机干啥?这不浪费吗?”

陈远志笑了笑,“没事,浪费不了,火柴搁家里,打火机我随身带。”

夏天出汗多,火柴盒容易受潮,点不着火,有时候要擦好几根才能点着。

打火机就很方便,不存在这方面的顾虑。

“行,一包火柴三毛(十盒),打火机也是五毛,一斤盐一毛八,作业本你要多少?”

“五十本吧。”

少了不经用。

“五十本一块钱,给你五十一本吧,正好凑两块,加上万金油是三块。”

郑琳账算的很快,陈远志结账也很麻利,无意中一扫,发现旁边柜台里面的香皂,顿时眼前一亮。

这可是好东西,小芳用了,皮肤肯定更白,更好看。

“香皂咋卖?”

说买就买,陈远志立刻就问。

“啥?”

郑琳明显愣了一下,陈远志这才想起来,那时候农村很少叫香皂,都是叫洋胰子,以示和胰子的区别。

胰子就是肥皂,洋胰子就是香皂。

就这么简单。

于是立马改口。

“哦,洋胰子咋卖?”

“你说的是洋胰子啊!”

郑琳不好意思的摆弄着辫梢,“说习惯了,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以为你说啥呢!”

“明白。”

这就是环境。

大多数人都这么说,你突然换个说法,一下都反应不过来。

“洋胰子有上海牌的,北京牌的,还有山城牌的,你要哪种?”

“就上海的吧,要两块。”

给小芳一块,自己家里留一块,给姐姐用。

完美!

“两块九毛。”

“行,再给我两袋雪花膏。”

洗护一体,洗的有了,护肤品当然不能少。

那个时候的护肤品,包装简陋,就是用迷你小袋子装着。

比较好的用圆形的铁盒子装着,譬如百雀羚。

郑琳问:“你要哪种?”

“百雀羚吧!”

买当然要买好的,给小芳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自己看着也赏心悦目。

“这个可有点贵哦!”

郑琳说着,已经把百雀羚拿了出来,照陈远志的做派,应该不会很在乎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