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嘴还挺严实

宋允棠抬头,撞上了一双深邃睿智的眼。


老人家看着虽已有五六十岁,但面色红润,步履也还算稳健,精气神十足,单单看着,倒不像是患病的人。


“不知老人家哪里不舒服?”


老者指了指后背的位置。


“我这腰腿时常痛。”


宋允棠听罢,站起身来,“还请老人家随我移步病房。”


老人先是一愣,随即点头。


“哎,好。”


宋允棠给念儿使了个眼色,让她扶着老人家跟自己走。


老头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前边的姑娘。


“宋大夫今年多大了?”


“十七。”宋允棠面无表情的回答。


“可有成亲?”老人又问。


宋允棠点头,“已经成亲。”


“不知宋大夫的丈夫是做什么的?”


听到这里,宋允棠突然停住脚步回头望向他。


“老人家,我和你只是大夫和患者的关系,你刚才的问题,涉及到我丈夫的隐私,请恕我不便告知。”


要不是感觉这老人并无恶意,她都要叫人将他扔出去了。


老人抚须一笑,抬手做了个往前的手势之后继续跟上了宋允棠的脚步,眼前女子这副公事公办的态度,他怎么也不能和自己那个寡言少语的学生联系起来。


不由好奇,这两个闷葫芦平日里是怎么相处的?


靠看眼色?


要不是那小子年初跑去让他出面请知府筹集药材,他还不知道他的妻子就是杏林医馆这个女大夫。


嘴还挺严实。


转念一想,谨慎一些也好,将来能少惹一些麻烦。


三人来到病房中,念儿将老人家扶着趴在只能容下一人的病床上。


宋允棠伸手在老人腰椎的位置一阵摸索,大抵确定了病因。


“老人家,你这病主要是腰椎的问题,目前可以通过正骨和针灸调理,再配上独活寄生汤缓解腰腿疼痛和麻木这些症状,不算太严重,但是往后一些不好的习惯要及时纠正,否则就算是缓解了也还会复发。”


汤景山点头。


“那就劳烦宋大夫了。”


“客气了。”


宋允棠在他腰椎的位置揉了揉,趁他不注意,开始给他正骨。


她这段时间也是有跟着夏宁练基本功的,力道比从前拿捏的更加精准,只一下,便松开了手。


“正骨已经结束,接下来要开始针灸了。”


汤景山被宋允棠突然的动作惊的闷哼一声,痛的整张脸都涨红了。


“嘶~”


宋允棠望了他一眼,不由勾起唇角。


“老人家放松一些,痛一痛就好了。”


汤景山摸了把额头上的汗,咬着牙问,“宋大夫,针灸也有这么痛吗?”


宋允棠摇头说,“针灸只有轻微疼痛,比这个轻多了。”


“那就好,那就好……”话音未落,病房中紧接着传来倒吸凉气的声音。


宋允棠略有些诧异。


针灸比起正骨,痛感要轻多了,还是个男人,这么大反应至于吗?


想了想,好像每个人的痛感都是不一样的。


施针结束后,汤景山在宋允棠的搀扶下从病床上下来,扶着自己的腰稍稍扭动了一下,居然不痛了!


这小丫头的手艺还真不是吹的。


“居然好了。”


宋允棠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只是暂时缓解,后期还得注意,老人家随我去前边开方吧,顺带将一些注意事项告诉你。”


说着,便推开病房门出了屋。


汤景山摸着自己的老腰紧随其后。


宋允棠坐到诊台前,一边写药方一边告诉他注意事项。


“平日里可以适当吃些牛乳羊乳、骨汤、黑芝麻这些东西,避免劳累、久坐、搬重物,也不可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坐姿应当保持腰部平直,睡觉尽量采取左右卧位或者侧卧,床垫也不能太软,如果可以的话,适当做一些腰部的拉伸动作。”


汤景山一边听着,想到刚才正骨和针灸受的痛,半点不敢马虎的将宋允棠说的话记下了。


宋允棠将写好的药方交给他。


“回去之后好生保养吧,半月之后再来找我施针一次,总共需要施针三次。”


汤景山拿着药方站起身。


“那就多谢宋大夫了。”


宋允棠神色平静的摆了摆手,“慢走不送。”


汤景山抓了药,交了诊金之后,刚从杏林医馆出来,便有一个四十多岁的随从迎上来扶住了他。


“老爷,怎么样了?”


汤景山推开他,满脸兴奋的扭着自己的腰说,“别说,那丫头的手艺还真不错,被她那针一扎,我这腰竟不痛了。”


“老爷刚才为何不直接跟宋大夫亮明身份呢?下次直接叫宋大夫上门给您治疗要便利的多,省得您再跑来跑去。”随从不解。


汤景山笑着往前走,摆手说,“你不懂,自从老夫来到这安阳县,所有人对我都是毕恭毕敬的,现在告诉她就没意思了。”


……


宋允棠将汤景山送出去没一会,徐青野来了医馆中,不过因为家里的路跟汤府不在一个方向,所以并未遇见。


“棠儿。”


宋允棠望见来人,起身迎向他,将他拉到一旁。


“你怎么来了?”


“老师今日身体抱恙,跟我说要去找大夫瞧瞧,得知你回来,便准了我半日的假。”他说着,从袖子里掏出来一块圆形的碧玉莲花玉佩,“给你的。”


玉佩的大小正好适合女子佩戴,刻工精巧,几乎达到了手推出油的品质。


宋允棠虽不是鉴定玉器的行家,可拿到手也知道,这东西绝对不是便宜货。


她面上略有些诧异,“你从哪来的?”


徐青野又从她手中拿过玉佩,系在宋允棠的腰间。


“来的路上在一处摊位上遇见的,想着你平日里这些东西买的少,便将它买下了。”


宋允棠摩挲着挂在腰间的玉佩。


“路边摊还能收到这样好的货呢?”


“前段时间闹饥荒,家里吃不起饭的,好多人都将家里值钱的东西换了银两去买粮食,摊主说这枚玉佩便是前段时间别人抵给他的。”


自从朝廷的赈灾粮下来之后,县城和附近的镇子都架起了施粥棚,情况比起之前要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