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微笑的鱼A 作品

第456章 祭方丘乐章 之一《顺和》

祭方丘乐章 之一·顺和

坤厚载物,德柔垂祉。

九域咸雍,四溟为纪。

敬因良节,虔修阴祀。

广乐式张,灵其降止。

在古老华夏文明的长河中,祭祀活动始终是维系人与自然、人与神灵关系的重要纽带。这首《祭方丘乐章 之一·顺和》,以其庄重典雅的笔触,将祭祀方丘(即地坛,古代祭地之所)时的肃穆场景与深沉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世人眼前。

首联“坤厚载物,德柔垂祉”,诗人以凝练且富有力量的语言,直接点明大地的核心特质。“坤”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大地,“厚”字精准地诠释出大地的沉稳与包容,它如同一位默默奉献的母亲,无论山川河流、草木生灵,皆承载于其广袤的胸怀之上,为世间万物提供生存的根基,维持着生命的生生不息。“德柔垂祉”则进一步升华,指出大地以其温顺柔和的品德,无声无息地将福祉赐予人类。无论是肥沃的土壤孕育出的丰收粮食,还是蕴藏于地下的丰富资源,都是大地无私的馈赠。此联中,诗人对大地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而这种赞美,实则也是对如大地般宽厚、柔和美好品德的向往与追求,为全诗奠定了崇敬与赞美的基调。

颔联“九域咸雍,四溟为纪”,视角从对大地的礼赞转向对国家社会的描绘。“九域”泛指九州大地,即整个国家,“咸雍”意为皆和睦、安定。诗人用这一词汇生动勾勒出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百姓安居乐业,城市乡村一片祥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谐共处。“四溟为纪”中的“四溟”指的是四海,在古代,四海不仅是地理概念上的边界,更象征着一种秩序与规范。它意味着国家疆域辽阔且稳定,四方边境安宁,国家以四海为界,井然有序地发展。这两句诗展现出的繁荣昌盛之景,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赞美,也流露出作为盛世子民内心深处的自豪之情,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蓬勃生机与强大国力。

颈联“敬因良节,虔修阴祀”,将目光聚焦于祭祀活动本身。在特定的美好时节,古人遵循传统,郑重地开展祭祀大地之神的仪式。“敬因良节”强调了祭祀活动与自然时节的紧密关联,古人深知顺应天时的重要性,认为在合适的时间举行祭祀,方能与神灵更好地沟通,体现出他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虔修阴祀”中的“阴祀”指祭祀地神的活动,“虔”字突出了人们在祭祀过程中的虔诚态度。从准备祭品、布置祭坛,到进行祭祀仪式的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敬畏与庄重,容不得丝毫懈怠。诗人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描写,传达出对祭祀文化的尊崇,以及对神灵的敬畏之心,让读者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古人在祭祀现场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模样。

尾联“广乐式张,灵其降止”,将祭祀的氛围推向高潮。随着祭祀仪式的进行,盛大的音乐在祭坛上空奏响。“广乐式张”描绘出音乐的宏大与庄严,各种乐器相互配合,乐声悠扬回荡,为祭祀增添了神圣的色彩,使整个场景更具仪式感。“灵其降止”则直白地表达出人们内心最强烈的愿望,他们渴望通过虔诚的祭祀,能让神灵降临此地,感受人们的敬意,并给予庇佑。这一祈愿饱含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在神灵的护佑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事顺遂。诗人以此句收尾,将对祭祀仪式的重视和对神灵的崇敬之情推向顶点,余韵悠长。

喜欢夜读全唐诗请大家收藏:()夜读全唐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