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微笑的鱼A 作品

第406章 雩祀乐章乐章之二《雍和》

雩祀乐章乐章之二

古韵祭情:《雍和》中的天地礼赞与丰收祈愿

雍和

绀筵分彩,宝图吐绚。

风(一作“风管”)晨凝,云歌晓啭。

肃事兰羞,虔申桂奠。

百谷斯登,万箱攸荐。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祭祀作为古人与天地神灵对话的神圣仪式,承载着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神灵的尊崇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雍和》恰似一首庄严肃穆的颂歌,以其古朴典雅的笔触,为我们徐徐展开一幅古代祭祀的生动画面,字里行间满溢着古人对天地神灵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丰收的热切祈愿与诚挚感恩,蕴含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深远的教育意义,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探寻古代祭祀文化与文学表达的大门。

首联:华筵宝器,祭祀启幕

“绀筵分彩,宝图吐绚”,开篇便将我们带入一个庄重而华丽的祭祀现场。“绀筵分彩”,“绀筵”那深沉而庄重的深红色,既象征着祭祀场合的肃穆,又蕴含着喜庆的意味,仿佛在诉说着对神灵的敬重与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分彩”一词,更是将筵席上色彩斑斓的装饰与氛围生动地描绘出来,展现出祭祀场景的华丽与庄重,让人仿若能看到那精美的桌布、丰盛的祭品,处处彰显着对祭祀的重视。“宝图吐绚”,“宝图”所指代的珍贵图腾或礼器,是祭祀仪式中的核心元素,它们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吐绚”则赋予这些宝图以生命,它们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神灵的神圣与威严,进一步渲染出祭祀场景的神圣与美好,为整首诗奠定了庄重、和谐的基调,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香烟袅袅、宝光四溢的祭祀现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神圣气息。

颔联:晨曲云歌,祭祀传颂

“风(一作“风管”)晨凝,云歌晓啭”,承接首联的祭祀场景,从听觉的角度进一步渲染祭祀的神圣与庄重。“风(一作“风管”)晨凝”,若将“风”理解为自然之风,那么清晨的微风仿佛也被祭祀的庄重氛围所感染,轻轻吹拂,凝聚着一种肃穆的力量;若将“风”视为“风管”,即古代的一种乐器,那悠扬的祭祀音乐在清晨的空气中缓缓飘荡,仿佛时间都为之凝固,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对神灵的敬意,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萦绕不绝。“云歌晓啭”,“云歌”那如云般飘渺空灵的歌声,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与清晨的鸟鸣相互交织,构成了一曲美妙的乐章。“晓啭”形象地描绘出歌声在清晨的婉转悠扬,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进一步渲染出祭祀的神圣与庄重,让我们仿佛能听到那空灵的歌声与悠扬的音乐,感受到祭祀氛围的浓厚与深沉。

颈联:兰桂为祭,虔敬之心

“肃事兰羞,虔申桂奠”,此联从对祭祀场景的描绘转向对祭祀者内心世界与祭祀行为的深入刻画。“肃事兰羞”,“肃事”一词,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祭祀者对待祭祀事务的严肃态度,他们心怀敬畏,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每一个祭祀环节。“兰羞”,以兰花等香草作为祭品,兰花的高洁与芬芳,象征着祭祀者内心的纯洁与对神灵的崇高敬意,每一片花瓣都承载着祭祀者的虔诚心意。“虔申桂奠”,“虔申”即虔诚地表达,祭祀者以最真挚的情感,将桂花等祭品恭敬地献上。桂花在古代文化中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它的芬芳与美好,进一步强调了祭祀的庄重与虔诚,展现出古人对神灵深深的敬仰与崇拜,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祭祀者在祭祀过程中那一颗赤诚的敬畏之心。

尾联:百谷丰登,感恩献祭

“百谷斯登,万箱攸荐”,这是整首诗情感的升华与主题的深化,表达了古人对丰收的祈愿与感恩之情。“百谷斯登”,“百谷”泛指各种农作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大自然的馈赠。“斯登”意为丰收、成熟,寄托着人们对丰收的殷切祈愿与喜悦之情,当看到田野间麦浪翻滚、果实累累,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感激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万箱攸荐”,“万箱”形象地描绘出众多装满谷物的容器,它们堆积如山,展示着丰收的丰硕成果。“攸荐”则表明人们将这些丰收的谷物作为祭品,虔诚地献给神灵,以表达内心的感恩之情。这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恩赐的敬畏,更展现了他们对神灵庇佑的感激,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祭祀活动与古人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总体评价

《雍和》无疑是一首极具价值的诗篇,在古代祭祀文化与文学表达的领域中熠熠生辉。从艺术表现来看,语言凝练而富有诗意,用词精准且充满深意,如“分”“吐”“凝”“啭”“肃”“虔”“登”“荐”等字,生动地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场景、声音、情感以及人们对丰收的祈愿;“绀筵”“宝图”“风管”“云歌”“兰羞”“桂奠”等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更增添了其艺术感染力,使诗歌充满了画面感和历史感。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祭祀场景的开篇渲染,到祭祀音乐与歌声的烘托,再到祭祀者虔诚态度的展现,最后以丰收祈愿与感恩收尾,逻辑清晰,情感层层递进。从文化价值而言,它是研究古代祭祀文化的珍贵资料,为我们还原了古代祭祀的仪式、流程以及古人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深入了解古人对天地神灵的信仰、对自然恩赐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它也是古代文学表达的杰出范例,传承了中华民族敬畏自然、尊崇神灵、感恩丰收的传统美德,为后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滋养,激励着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心怀敬畏,追求和谐,让这些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