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凤1983 作品

第459章新村食堂,我必须狠狠批评你

适当的给上面一些甜头和便利,这是一种常见的互利合作方式。

要不然他们找茬儿怎么办?

你好我好大家好,至于说50斤大白兔而已,方平安还真没有放在心上,空间里的毛熊硬糖奶糖巧克力蜂蜜多的是,范小野她们几个都吃腻了。

而且方平安明白这个年头买东西(物资调配)的困难之处,所以把自己平安新村亮下肌肉,让崔书记等人有所求,新村就可以变成崔家公社的物资转运中心。便于以后真要搞什么厂子企业,收农民物资的时候就方便很多了。

你要什么东西来我新村兑换,我新村收农民的东西你们也相信我有这个实力。

这样改开的时候就能先行一步,一个公社下属12个村子,每个村子几公顷的地,这得有多少产出?

互利互惠,方平安是在为了以后布局,有利益,才能绑在一起。

至于说贪心不足,已经绑定了这些人,方平安倒是不怕什么。

而说为何一定要强调自力更生,不接受社会捐赠以及国家扶持资金?

因为一旦接受了,以后新村的产业姓国还是姓方,这就不好说了是吧?

最后崔书记等人都心满意足,来了一趟谈成了一万斤荤腥,分配权在他们手里,这是威望,是政绩!

而且方平安很明显心思都在他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不会对他们的位置造成威胁。而对于他们来说虽然不能直接"没收""代为管理"平安新村的这个"物资库",但可以等价交换,这也是其他公社大队不可能拥有的重大资源。

他们都坐到这个位置上了,竭泽而渔与可持续发展多少都明白一些,不傻。

而且方平安表明了,有事儿尽量自力更生自行解决,不给他们找麻烦,也就是不会找他们哭穷,即便是真搞不定需要上级帮忙的时候,会等价交换付出相应的代价。

如果下面的村子和生产队都是这个样子,他们得幸福死!

另外方平安还有一层意思,空间里肉太多了,但新鲜的不方便拿出来。所以囤积的腊肉能处理尽量处理,他想吃新鲜的。

这军都山属于燕山山脉,背靠着燕山,方平安每天吃新鲜的也没事儿,谁叫他是东城区猎王呢?

可在四九城内的四合院每天都有新鲜肉,这就不对劲了,不说你有打猎的手艺,但你也没有天天出城打猎啊?

咸鱼腊肉,方平安是真吃腻了,现在有清理库存的机会,刚好!

下午,崔书记写了个条子,也给方平安写了个收条,然后方平安就直接指挥大头和虎子两人开着两辆嘎斯-51,把5千斤咸鱼和5千斤腊肉给运回崔家公社去了,张大队长押运,那个激动啊!

而方平安则是吩咐食堂下午做大餐,招待崔书记蔡镇长等人,八家村的村长与书记也准备跟着蹭一顿。

等吃饭的时候,崔书记才发觉到,他们平安新村还是实行公社时期的大食堂模式。

仓库综合楼的一层有两间房子被打通了,也就5.5*5.5*2=60.5平的一个小食堂,临时用用。

大家伙正在排队打饭,和厂里的食堂没啥两样,甚至还要小一些。

但这晚餐的丰富程度——白米饭,棒子面窝头,白面馒头,面条,粉条,红薯,玉米,土豆这些主食自选。

菜的话是大锅菜,有5种,青椒土豆丝、蒸咸鱼、香菇肉片、下饭菜、小炒青菜,旁边还有免费汤与免费的泡菜。每个人拿着铝饭盒排队自己打,一荤一素或者三素自己选。三素的话就多打一勺,满尖儿!

崔书记看了,那分量可是足足的,起码一份铝饭盒是打满了的。

打完以后再去来一份免费汤,也就几个西红柿几个鸡蛋打了一整锅,拿了个大铝筒放在一边有专人帮着大家打汤。

泡菜这边是一个大缸,主要是泡白菜与酸萝卜,旁边有小碟子,也有专人帮着一人夹一碟,不够可以再加。

至于说自己打……这个年代乙肝各种传染病很多,方平安可不敢让他们自己夹来夹去。

另外说一句,新村的村民,都是经过基本体检的。

方平安是按照后世大学食堂的标准来做的,总得让人吃饱吧,跟着他方平安吃都吃不饱,还建个屁的新村?

但这标准在崔书记他们看来……非常超标了。

且不说荤菜数量免费汤和泡菜,即便是那一盒饭,就等于啊他们乡下村民两顿的量!

尼玛地主家也不能这么胡吃海喝啊!

“方村长,你们这样吃的话,那物资会不会不够用?你也知道,58年的时候我们乡下都弄了大食堂,结果……”

这个问题崔书记必须跟方平安说清楚,虽然说58人也吃不了多少,但那些物资可都在崔书记的计划当中,要是公社里和社员们的粮食不够了,还可以过来“化缘”,不,是等价交换换一些,可不能被他们这么糟践浪费了。

“哦,不会的,大家伙吃饭是跟工分绑定的,这个是最基础的福利待遇,直接在年底从总工分里扣除,大家也省时省力方便的很。”

工分制度方平安还没有最终定下来,准备先参考一下周边村子的情况再说,但吃饱是最基本的。

这些人信任自己跟着一起下乡,最基本的吃饱自己得保障到位。

而且这样一顿饭,成本也就5分钱左右,方平安等人核算过成本,真不算什么事儿,是顿顿有肉有蛋,但不可能分量那么足是吧,一勺里有两三片肉,就算是很丰盛了。

他下乡前也调查过:海淀区四季青公社——60年代以蔬菜种植为主,工分单价可达0.3元/10分,高于远郊粮农。

昌平区南口公社——以粮食种植为主,工分单价约0.18元/10分,普通劳力年收入约50~70元(含口粮折价)。

普通生产队——工分单价约0.1~0.3元/10分,北京近郊可能接近上限。

年收入估算——按成年男性年出工300天计算,收入约75~105元(未扣除口粮费用)。

而每天在食堂吃,一个人也就1毛5,但新村如果村民一天只能赚1毛5的话,这个村子也就不必干了,方平安丢不起这个人。

另外很多小两口也有点舍不得这样吃,便只打了一份三素,再去打一份汤,一份泡菜,也够两个人的分量。

至于这种节省方式,方平安表示能理解。他在后世大学生活费花光了的时候,靠着白米饭免费汤还有大学食堂粉面区调料辣椒酱吃了整整一个月,时不时还能买个榨菜卤鸡蛋什么的加个餐,日子照过不误!

“大家吃饱喝足才有力气干活是吧,再说了,都愿意跟着我搬迁到乡下来,我也不能亏待了他们。”

“让他们吃饱本就是我这个村长的职责是吧?”

崔书记——“……”

我踏马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你们这儿吃的太好了!

太丰盛了!

我们公社里年轻人娶媳妇摆席,也未必有你们这么丰盛!

浪费啊!

吃点棒子面窝头不就行了?!最多加个土豆蛋子或者红薯。

但看着大家伙喜气洋洋的样子,他又不好打消大家伙的积极性——就只当是今天自己等人来了,方村长要打肿脸充胖子一回而已。于是崔书记在公共餐具区拿了个大碗,跟着村民们一起排队。

【吃大户!等会我要点两个荤菜!我看他给不给!】

【那个……三荤行不行?】

【我今天出门还带了一些粮票,应该够吧?】

蔡镇长和八家村的村长书记们也有样学样,今儿个就跟着奢侈一把。

他们平日里几个窝头再来点咸菜对付一顿就完了,哪儿能顿顿有肉啊?

结果方平安范小野等人都莫名其妙的看着他们。

“咋地了?”崔书记也有点莫名其妙。

“崔书记,咱们在楼上吃小灶,不用排队。”方平安用手指了指食堂门口的楼梯,意思是上楼吃。

崔书记的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

这么丰盛你还不够,你还搞小灶?!

你这是脱离群众搞特殊啊!

我必须狠狠批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