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圣旨赐婚
“可她......”
皇后看到齐宴璟坚定的神情,一口气憋在胸口,想要说什么最终还是咽了回去。
这次的事情她已经听说了,并不是黛依将自己儿子救醒,而是那孟忆欢。
齐宴璟这一点说的没错,若不是孟忆欢,她可能会再次承受丧子之痛。
只是孟忆欢到底是嫁过人的,这一点她又难以接受。
顿时,她觉得头疼又烦躁。
“太子,你可知道朕就算下旨给你们赐婚,可只要这个消息从皇宫传了出去,明日朝堂上有无数大臣上折子反对。
这个你想好要如何面对处理了吗?你打算如何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
就在这时,皇上严肃的开口询问。
作为天子,他在意的不是齐宴璟娶谁,而是他能不能堵住臣子百姓的口。
“父皇,儿臣此次大战匈奴,除了请求赐婚之外,其余赏赐一概不要,并且愿意捐出东宫三分之二的财产救济贫苦百姓。
儿臣做这么多只求一愿,那便是求娶欢和县主,儿臣想百姓不会反对辱骂儿臣。”
齐宴璟早就想好了退路,跪在地上后背挺直,话语清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皇上眸光中闪过一丝震惊之色,他垂眸看着齐宴璟,好半天都没有说话。
甚至,一旁的皇后都震惊的张大了嘴巴。
她没想到自己儿子能为娶孟忆欢做到如此地步。
这一次他立了这样的大功不要赏赐也就罢了,居然还要捐献出东宫三分之二的财产!
他这是拿银子去堵天下人的嘴啊!
“好,朕可以下旨,不过百姓那边你可以用银子去办,但是朝臣那边,朕希望明日的朝堂你能自己解决。”
过了半晌,皇上终于开口应下。
“儿臣多谢父皇!”
齐宴璟忍住心中的激动,磕头谢恩。
皇后神色复杂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最终叹了一口气没再阻止。
罢了,这个儿子他是管不住了。
随他去吧。
*
拿到赐婚圣旨后,齐宴璟连东宫都没有回,而是亲自去了承恩伯府。
此时,孟忆欢正担忧的坐在院子内,手里拿着一本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
“县主,太子殿下来了!”
直到秋心喜悦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孟忆欢才倏的一下从凳子上站了起来。
面露欣喜,话都来不及说便起身朝外走去。
“忆欢!”
当孟忆欢的身影还没踏进屋子,只露出衣角时,齐宴璟就凭感觉认出了她迎了上去。
“我求到父皇的赐婚了!”
齐宴璟将手中的圣旨拿到孟忆欢面前,脸上是难得失态的激动。
“圣......圣旨?”
闻言,孟忆欢惊讶的说话都结巴了。
原本他以为齐宴璟说要去求赐婚会困难重重,甚至担心皇上皇后会愤怒的将他关起来。
可怎么也没有想到会这样顺利的就拿到了赐婚圣旨。
“嗯,你看。”
齐宴璟激动的点头,然后将圣旨展开,皇上龙飞凤舞书写的大字展开在孟忆欢的面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太子齐宴璟大战匈奴,功不可没,朕欲封赏,然其求朕赐婚。
朕观太子心仪之女孟忆欢,贤良淑德,毓秀名门,德容兼备,且二救太子,并为其育有一子。
故朕赐婚二人,特以金册金宝,封孟忆欢为皇太子正妃,择吉日而完婚。”
孟忆欢认真的将圣旨上的内容看的清清楚楚,落笔处还有皇帝的签字和印章。
“阿宴,你......”
孟忆欢感动的眼泪都落了出来,她不敢想象齐宴璟为了这一旨赐婚到底付出了什么。
哽咽了好一会儿,她的话才说完整,“阿宴,皇上他们到底怎么同意的?”
她并不觉得单单是战功就能让皇上和皇后都妥协。
齐宴璟也没有打算隐瞒,便直接告诉她:“我跟父皇说,要将东宫三分之二的财富捐献出来给贫苦百姓,以此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什么?阿宴你!”
孟忆欢惊讶的看向齐宴璟。
拿东宫三分之二的财富捐献给百姓,这不管谁听了都会震惊万分的决定。
虽然说东宫不是富可敌国,可是三分之二的财富也足以让东宫大出血了。
至少齐宴璟是东齐开国以来第一个这么做的人。
“阿宴,我也捐出我三分之一的财富。”
沉吟片刻后,孟忆欢也做出了决定。
他们的事,不能只有齐宴璟单方面付出和努力,自己也要与他并肩前行。
不过自己只能捐献三分之一,因为剩下的她还要养孩子,以及阿宴。
*
很快,他们的婚事就在皇城传,一时之间成了整个皇城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不出所料,人们对这桩婚事的首要态度便是批判。
当然批判的不是太子,而是批判孟忆欢配不上太子。
哪怕孟忆欢平常在皇城开药铺,帮助了不少百姓,医术高明为人称赞。
可是世道对女子苛刻,一听她一个丧夫的寡妇居然还能成为太子妃,人们立马就忘了她平日里所有的好。
尤其是女子,多数都对她抱着一丝嫉妒的心理,因此仅仅一日的时间,人们就将孟忆欢传成了一个蓄意勾引太子,心机深重的女人。
“皇上,堂堂东齐太子怎可娶一个已故臣子的妻子,此事实在是荒唐啊!皇上,还请您收回圣旨!”
“丞相大人说的有理,堂堂太子竟娶臣妻,若传出去我东齐都将成为笑话!”
“臣附议,求皇上收回成命!”
“臣附议......”
早朝。
皇上坐在龙椅上,下面有一半的臣子跪在地上反对齐宴璟的婚事。
剩下的一半没有反对的则是齐宴璟的拥护者,不过他们虽然没有出声反对,可同样也是面色复杂。
对于太子的这种做法他们自然不支持,只是奈何自己站队了不好反对。
皇上看到有一半的臣子不吭声,便知道是太子收服了他们。
对此他并未感到威胁,反而是感到了一丝欣慰。
因为太子回来不过半年的时间,就能收服朝堂一半的臣子,足以说明他非凡的能耐。
做皇帝是个苦差事儿,他自己年纪也大了,太子有本事儿,也意味着他可以早点卸下身上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