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朱棣三代人的狠,大汉新机器
东宫,朱高炽回到东宫,一个人开始沉思了起来。
这次朱高煦出现的变化,导致大明的方针也在跟着改变,尤其是对大明的局势变化,不小啊。
就在朱高炽沉思之时,朱瞻基却是走了进来。
“爹,发生什么事了?看你想得这么凝重。”
朱高炽看着朱瞻基满脸好奇,神情当即一变,恢复正常。
“小子,你二叔在外面,可是干出一番事业了。”
朱高炽随即将朱高煦的事情大致给朱瞻基说了说,紧紧看着朱瞻基神情的变化,他倒是想要看看,朱瞻基会怎么做。
当朱瞻基听到这些消息,整个人都愣住了,他是真没有想过,自己的那个二叔竟然这么强。
待心绪逐渐平复下来,顿时一拍大腿,又凑到朱高炽近前,靠在耳边。
“爹,当初就应该听我的,不然哪里会像现在这样。
如今二叔有了先进的火器、战船,疆域增大,人口增多,必然还能拉起一支至少十万人的大军。
现在大明已经没有办法限制二叔了。
要不现在立即停止与二叔那里经商,不然二叔的大汉,只会越来越富有!”
朱高炽一脸凝重,他是真没有想到,朱瞻基竟然还在惋惜当初没有对朱高煦出手。
如今年纪轻轻的朱瞻基,可真是心狠手辣,比他可是狠多了。
至于后面朱瞻基说的担忧与建议,朱高炽心中又是一阵欣慰。
能够想到这些,有这个见识,已经算可以了。
“小子,你很着急?你是担心你二叔?
我告诉你,凡事需稳重,任何时候,都不能表现出任何情绪,除非你想展现出什么情绪给人看,不然这将会是你的致命弱点。
之前的事情,本不可再提,你倒好,如今还这般说了出来,你的警惕之心呢?
至于大明与大汉,还不是你现在该思考的时候,哪怕就真的思考了,也要切记,不可对外说出来。
你如今唯一需要做的,那就是好好学,你是老爷子口中的好圣孙,不要做一个心狠手辣,不顾亲情的圣孙。
朝廷的事情,你也无需去管,心中知晓,心中有想法便可,但不可出于你口。”
“下去吧,这件事我和你爷爷会处理好的。
跟你说这件事,就是告诉你,你要是不好好学,想想将来你能凭借什么本事去面对你的二叔。”
朱瞻基有这些想法,朱高炽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朱瞻基的位置可以说比他还稳,将来注定是大明的皇帝。
作为皇帝,该狠的时候必须要狠得下那个心,足够果断,有魄力,只要做到了,再差,其实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但如今的朱瞻基,稚嫩的地方太多了,许多事情,考虑的也确实不够全面。
朱高炽也没有说这些,因为如今的朱瞻基也还小,有的是时间来调整。
看着朱瞻基还在沉思,朱高炽也宽慰了几句,就让朱瞻基下去了。
他也确实想要通过这件事让朱瞻基变得上进,更有奋进心。
朱瞻基的位置太稳,过得也太安逸了,没有任何对他的威胁,如今的朱高煦,算是对朱瞻基唯一的威胁了。
尽管他不知道朱瞻基为什么会和朱高煦闹得这么僵,但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在朱瞻基下去后,朱高炽又叫来杨士奇、杨溥等人。
将这个消息简单的告诉几人,直接将这几人都干沉默了。
朱高炽见状,没有丝毫的怪罪,随即继续开口。
“如今大汉开始变得强大,而大汉与大明之间的贸易往来,让大汉的国库越发充盈,虽大明亦有受益,但对大明而言,不是什么好事啊。”
杨士奇几人看着满脸担忧的朱高炽,顿时知道朱高炽想说的是什么了。
杨士奇当即站出道:“禀太子,臣认为如今大明与大汉之间的贸易往来,已经不再适合。
臣等当上书建议皇上,停下双方的贸易往来。
但大汉名义又属于大明,若是贸然管控,恐会引得非议。
臣认为当由朝廷牵头,主动停止,民间跟紧朝廷的脚步,经商贸易往来减少。
而民间若是依旧有与大汉贸易往来者,臣建议可以如同大汉一般,征收所谓的关税,也就是进入大明的税。”
“唉,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汉王毕竟是我的亲弟弟,我这个兄长的,能帮则帮,又怎能停下贸易往来。”
朱高炽一脸的痛心,显得非常不愿。
杨士奇目光一闪,随即再次开口。
“太子仁德,臣敬佩,当是世人所学之典范。
但如今大汉的实力强大,已经威胁至大明,太子万不可妇人之仁。
且经商期间,大量金银、物资流向大汉,这对大明而言,极为不利。
同时还有海外诸国,朝廷都应该劝其停止与大汉之间的贸易才是。
臣等稍后便上书皇上,由皇上抉择。”
杨士奇说完,杨荣几人纷纷附和。
朱高炽见状,依旧还是表现得极为不忍心,最终杨士奇等人离开,朱高炽才恢复过来。
有些话,他不能说,朱瞻基更不能说,只能让杨士奇这些人说出来。
至于他真的那么在意朱高煦?
若是之前,他真不介意做一个好大哥,但如今,不行了,因为朱高煦的实力,确实过于强了。
该对朱高煦与大汉展开的限制,该有了。
不仅是大明要停下与大汉之间的贸易,大明海外诸国,也要去做。
尽管大明与大汉之间的贸易占比最大,海外诸国,他也没有怎么看重,但也算作是一个添头吧。
能成则成,不成也没有什么影响。
刚才朱瞻基说出来,他对朱瞻基说的那些话,就是为了告诉朱瞻基这点。
因为朱高煦与他们的特殊关系,这些话他们敢说,哪怕就是朱瞻基,也经受不住朱棣的怒火与猜疑。
“老二,不要怪我,你在外面就好好在外面就可以了,奈何你偏偏要做这些呢。
大明与大汉靠得太近,关系太特殊了,只能大明强而大汉弱。
你若是要强,就只能限制你了啊。”
离开东宫的杨士奇几人,准备了一会,由杨士奇进入宫内,将撤销大明与大汉双边贸易,同时告知海外诸国不要与大汉贸易往来的事情禀明给朱棣。
朱棣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同意,随后又将胡广、杨荣等人全部叫来开始商议。
讨论了许久,朱棣依旧没有同意下来。
“此事搁置,过后再议,你们下去吧。”
最终什么也没有定下来,朱棣既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直接将杨士奇等人赶了出去。
然而杨士奇等人出来后,却是一脸凝重,他们不知道朱棣与朱高炽到底是在做什么。
就在几人走出宫门后,朱高炽派人前来。
“诸位大人,太子殿下口谕,此事不可着急,过后再提,必然可成。”
杨士奇几人更加疑惑了,朱高炽又不说全,他们也只能猜测。
皇宫之内,朱棣一脸的笑容。
他没有同意杨士奇等人的建议,是因为他还没有从朱高煦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
只要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杨士奇几人再提,他才会顺势答应下来。
这件事,同样也不能出自他的口,必须是杨士奇等人的口,他只能被迫以大明江山社稷为重而同意。
而在大明发生的事情,正在被朱高煦当初留在大明的情报人员传回大汉。
大汉,王宫内。
朱高煦正带着李定荣看着眼前打造出来的新机器。
“开始演示吧。”
“是,王爷。”
在朱高煦的一声令下,机器旁的人当即开始踩动,随着一阵轻缓的声音传出,在朱高煦眼中,一件衣服逐渐被纺织出来。
朱高煦看着满脸的笑容,而李定荣却是满眼的震惊。
“王爷,这....这个缝纫机,速度简直太快了,比起动手做,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更是不用几个人来一起做,实在是织衣服的神器!”
李定荣此刻是真的被惊到了,他是真没有想到,朱高煦居然能够做出这样的神物。
难怪今天朱高煦神神秘秘的,在见到之前,愣是什么也不跟他说,原来是这样。
李定荣双眼放光,这个缝纫机,再搭配上已经有了的纺织机、织布机,以后大汉的纺织业,彻底兴起了。
这样的大好喜事,他怎么能不高兴,简直高兴得双眼放光。
“哈哈,这个缝纫机确实效果还不错,既然你都看见了,那就全力打造,优先供给王后那里。”
朱高煦心头只有感慨,果然系统里面兑换出来打造的,就是感觉不错。
虽然无法和前世的相比,可以说提鞋都不配,但是对比起历史上的发展轨迹,已经很是优良了。
这笔荣耀点,他是一点都没有白花。
两人又是看了一会,李定荣兴奋的下去开始安排人手打造。
而朱高煦则是来到后宫,将缝纫机展现给韦婉芸。
“芸妹,这个缝纫机怎么样?满意吗?”
朱高煦看着韦婉芸一时都没有回过神来,一脸笑意的凑到韦婉芸耳旁,轻声问着。
哪知韦婉芸听后,却是直接来到缝纫机前,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又轻轻的抚摸着。
完完全全重新打量了几次,才看向朱高煦。
“王爷,这个缝纫机着实不错,有了这个,接的那些订单,可以更快的完成了。
而且也能在其他开设店铺,不用担心再卖断货,短时间无法补齐了。”
韦婉芸同样没有想到,之前朱高煦说是给她的好东西,原来是这个。
如今有了缝纫机,她这个生意的供货问题,也能彻底解决。
而且做出来的质量还非常好,有时候进行简单的人工修正就可以完成。
“你喜欢就好,这样我也放心了。
这个缝纫机我已经让李定荣安排人手加紧打造了,打造出来后就会交付过来,你再等些时间,差不多就能逐渐能全部采用缝纫机了。”
朱高煦与韦婉芸亲密的聊着,彼此的眼神仿佛要将对方融化了一般。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枚青的声音。
“王爷,王斌与谭忠两位将军传来加急军报!大明也有用信鸽传递回来的加急消息!”
朱高煦听到这里,顿时一惊。
王斌与谭忠同时传来消息,从大明也使用信鸽传递消息,可见事情的紧急。
朱高煦没有耽搁,当即走了出来。
将消息看完,朱高煦却是露出了冷笑,又看向枚青。
“传李定荣、张辅、靳荣立即入宫!”
“是,王爷!”
朱高煦来到前殿,开始一个人思考着。
王斌与谭忠传来的消息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广西的何同,云南的李远,都在开始集结大军,随时一副准备动手的样子。
而从大明传回来的消息,那就是大明因为大汉的事情而出现的一些传言与局势,同时大明也派了人正往大汉而来。
朱棣派人过来的动作,他并不意外,要是朱棣这方面都不积极,那就不是朱棣了。
但同时又在调动广西与云南的兵马,这是想要做什么?对他进行威慑?想要给他上上强度?
朱高煦思考一会,李定荣、张辅等人陆续到来。
“参见王爷。”
“起来吧,这里的消息,你们先看看。”
朱高煦直接让几人看消息,当看完之后,所有人一时都有些沉默。
尽管他们一直在做这个准备,也做好了随时与大明起冲突的准备,毕竟王斌与谭忠的职责就是这个。
但几人都有些没有想到,这件事会来得这么快。
在李定荣还在沉思时,张辅率先站了出来。
“王爷,末将认为大汉不能弱了气势,一旦势弱,大明势必会乘胜追击。
既然大明想要打,那就奉陪到底!
末将请战!”
张辅并没有想其他,他是武将,需要考虑的就是打仗。
如今隐隐有战事爆发的风险,在他看来,必须要回击,才能让大明束手束脚,不敢放手来攻。
张辅话音落下,靳荣等人接着请战,每个人都没有任何退缩。
朱高煦没有说话,而是在等待着李定荣说话。
如今这些人里面,他对李定荣的想法与建议,最为感兴趣。
没多久,李定荣的声音也是随后传了出来。
“王爷,臣认为张辅将军他们所言不错,既然大明有这个想法,那我们就不能退!
无论打与不打,起势决不能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