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终抵达,谅山大营的戒备;圣命难违,没得选的李远
思明府思陵州外,大明与大汉边地交界处,朱高煦踏入大汉境内的那一刻起,心头总算是长舒一口气。
“王爷,我们进入大汉了!到大汉地界了!”
朱高煦看着所有人都无比的激动,脸上的笑容,更是浓郁。
果然,还是在自己的境内,才会让人踏实,而丘平这些人的动作与兴奋,无疑已经说明,大汉才是他们这些人真正的家了。
这一路走来,抵达江州之前,其实总体都还算是轻松的。
但自从遭遇伏杀开始,每个人的神情都在紧紧绷着,尤其是永州的山匪事件过后,本就紧绷的心弦,绷得更紧了。
从永州开始的这一路,每个人都很是疲累,因为哪怕是到了夜间,睡觉都不敢睡得太沉,以免遭遇不知道的危险。
一路紧赶慢赶,原本预计会二十日到达,结果最终走了二十五天,这是朱高煦放弃了驿道,选择了小道前行,走得更加的慢了。
哪怕是下雨,都一直保持前行,并没有因为雨水,道路的淤泥而停下。
就这样,才能在二十六天抵达,不然需要的时间更久。
朱高煦看向丘平,收起笑容,肃然说道:“如今还没有完全抵达,也不可掉以轻心,你记住了,以后哪怕是行军作战,越是到了这最后一步,越是不能放松警惕。
因为危险,恰恰就是在这个时候,最容易到来!”
朱高煦借着这个机会教导着丘平,朱武与丘平虽然干着他护卫统领的活,但只是如今年纪小,加上之前顽劣,他放在身边是为了培养,过后都是会外放出去带兵的。
他说的这些话,也是事实,多年的行军打仗经验,他无比清楚,只要在没有完全一锤定音之前,任何时候,都必须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不然指不定哪天就会被人给教育了,甚至丢掉自身性命。
对朱武与丘平,他是抱有很大期待的,这两人原本他还没有那么重视,但两人展现出来的天赋,是真的惊人。
果然能够被拿出来的这些人只要将心思用对了,就真没有差的。
丘平闻言,仔细的思考着,片刻回过神来,无比感激的看向朱高煦。
“王爷,末将知道了,谢王爷教导!”
“行了,起来吧,只是顺口一说,你知道就好。
现在先派人去谅山大营,通知王斌准备好,今夜去大营过夜。”
“诺!”
看着丘平下去安排,朱高煦脸上的笑容也逐渐消失。
谅山大营,那里可是有着一个朱棣亲自召回的密谈李远啊,朱高煦是真想看看,这人会怎么面对他。
原本以为真是靠着自己的影响力,却是没有想到朱棣是真舍得下血本,用侯爵之位的人来当密谈,够壕的。
而在谅山大营,王斌正在看着地图,脸上满是凝重之色。
这个地图,他每天都在,其实早就已经烂熟于心了,并且还实地前往各处视察过,每个地方的部署,都无比的了然于心。
这时谭忠大步走了进来,直接来到王斌身旁。
“王帅,这个地图已经够了,王爷去了那么久,如今大汉国内也出现了大事,我们每天只能这样等,我等不了了!”
王斌丝毫没有被谭忠的话给影响,淡淡出声。
“既然你知道如今国内出了大事,除了我们这里与朱荣那里的兵马,就连沐晟那里的兵马都被抽调回去了一部分,那就更应该等。
如今我们不知王爷究竟如何,贸然出兵,只会害了王爷,你难道不知?”
“我知道,我也只是说说罢了,实在是每天这样等着,太他娘的难受了。”
谭忠一声叹气,他知道贸然出兵的后果,只会害了朱高煦,然而每天的担心,以及坐立不安的焦虑,深深影响着他们每一个人。
如今的王斌,虽然是统帅,但威望还是不够,差得多了些,
也就是王斌之前在靖难中跟着朱高煦有些表现,又是从汉王府出来的,朱高煦的绝对心腹,谭忠这些人也不敢做得太过。
王斌心中也是愁眉,如今大汉国内有事,牵扯着大汉朝廷的精力,朱高煦在大明又没有消息传来,他都能感觉得到,人心都有些散了。
也就是朱瞻壑站出来略微稳定人心,加上他们这些人维持着,才能保持下去,但他也不知道,这种情况还能保持多久。
就在这时,一军士匆忙走入。
“报!禀大帅,营外发现一人,自称是大王护卫,要面见大帅!”
“什么!快!让人进来!速去!”
王斌与谭忠齐齐一惊,他们的王爷回来了?
两人震惊的看向对方,都有些不敢相信。
很快,朱高煦派来的护卫进入帐内,直接将证明之物亲手交到王斌手中,王斌双手都在颤抖,他们的王爷朱高煦,真的回来了!
“王爷在哪?到哪里了?”
王斌无比激动,又迫不及待的看向这护卫,他现在只想知道朱高煦到哪里了。
“禀王帅,王爷与王后如今正在营地三十里外。
王爷言,王帅留在营地,不可显露丝毫异状,让谭忠将军前去迎接即可。”
“臣领命!”
王斌此刻顾不得激动,心头一沉,这个时候让他坐镇营地,说明出问题了,王斌很清楚,不然朱高煦不会无故说这个。
王斌随即看向谭忠,凝重说道:“谭将军,你现在立刻去迎接王爷,动作小一些,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你去做什么!
记住,一定要带最为善战之人,速去!”
谭忠此刻再傻也都知道不同寻常了,何况他也不蠢。
“我这就去,有我在,王爷绝不会有任何闪失!”
谭忠下去后,立即前往自己营地,集结五千军出营,在那护卫的领路下,全速前行。
另一边的朱高煦,带着队伍继续前进,行进的速度,已经放慢了很多。
韦婉芸也掀开车帘看着大汉之内的一草一木,脸上浮现着笑容。
朱高煦来到马车旁,看着伸出头看着外面的韦婉芸,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芸妹,今晚我去谅山大营,先休息两日,然后我们再返回汉京。”
“嗯,我听王爷的。”
韦婉芸知道朱高煦比她还要着急回到汉京,在这样情况下朱高煦都要留两天,她知道肯定是有事要处理。
朱高煦确实着急,不仅是想念自己的大汉,更是这次自己离开了那么久,大汉之内的事务处理得怎么样,都是他关心的。
朱瞻壑如今这个年纪就被他拉出来监国,他也不知道如今的大汉是什么样的。
走了不到一个时辰,只见前方出现漫天烟尘,朱高煦当即来到前方,其余人则是做好战斗准备,纷纷拔刀目视着前方。
即便是旗帜缓缓出现在眼前,朱高煦也同样没有放松警惕。
不一会,大军缓缓出现,却又在远处停下,只见两骑快速向着他这里奔来,朱高煦才示意所有人收起武器。
“末将谭忠,参见王爷!”
“快起来,有一段时间没见了,身上的伤都已经痊愈了吧?”
朱高煦翻身下马将谭忠扶起,当初攻多邦时谭忠受了重伤,来谅山大营,都是谭忠主动请缨来的。
谭忠同样拉着朱高煦的手臂,双眼都有些红润。
“王爷,您可算回来了,您知不道,臣等这段时间,活在煎熬之中啊。
王爷回来就好,平安回来就好,臣带了已经痊愈,这次带了五千兵马来迎接王爷,王帅正坐镇营内,等候王爷前往。”
“好,现在我们就去!”
朱高煦随即留下丘平,护卫韦婉芸从后赶来,自己则是与谭忠快马向着营地而去。
来到营地内,朱高煦依旧没有将自己回来的事情放出风声,跟着谭忠来到王斌营帐。
“王爷!您可算回来了!”
王斌想要行礼被朱高煦制止,只是红着眼,深情的看着朱高煦。
王斌本有许多话想要说,但到了这一刻,却是不知道说什么,就剩下这一句。
别的人他不知道,起码在谅山大营里,压力最大的,最为煎熬的,夜晚辗转反侧,每日都在推演的,是他。
作为朱高煦的绝对心腹,他比这里其他任何人都要关心朱高煦的安危,但他却是不能有任何表现,还要安抚人心,安抚他成长最快的时段。
朱高煦看着头发有些斑白的王斌,拍了拍王斌的肩膀。
“辛苦你们了,如今没事了,我回来了!”
朱高煦安抚了王斌与谭忠一会,随即才开始说起正事。
“我回来的事情,暂时不要声张,李远如今在何处?”
“王爷,李远在右翼大营,主领右翼两万五千军。”
王斌与谭忠心头若有所思,能够让朱高煦一回来就问,并且还是这样问,说明真的有情况。
而朱高煦接下来的话,更是印证了两人的猜想。
“谭忠,你即刻去右翼大营,让李远带着他当初带来的心腹来大营见本王,你就地接管右翼大营!”
朱高煦话音落下,王斌随即拿出兵符交给谭忠,朱高煦也将自己的腰牌交给谭忠。
谭忠单膝跪地,双手举起,恭敬的接过朱高煦的腰牌。
“请王爷放心,臣必接管右营,绝不发生任何动乱!若有,臣提头来见!”
谭忠尽管不知道出什么事了,但如今很明显了,那就是李远有问题,很大的问题,右翼营地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朱高煦扶起谭忠,点点头,随即谭忠退了下去。
而在一旁的王斌,此刻有些欲言又止,这个时候要是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那就是真的蠢了。
但事关李远,他也不敢轻易过问。
朱高煦看着王斌的神情,轻笑道:“李远是皇帝派来监视的。”
一句话,直接让王斌丧失表情管理,惊恐的看着朱高煦。
李远竟然是朱棣安插过来的眼线?
李远在这里的级别可不低,他们的许多布置,李远都是知情的,尤其是如今他还让李远掌控谅山右翼大军。
要是他们真和大明打起来了,王斌想都不敢想,右营那两万五千人马,直接就是对他们致命的威胁,他这个主帅,以及谭忠这些将领,恐怕得被李远一锅端了。
现在他算是明白了朱高煦为什么不让他出去迎接,让他镇守大营了,那个后果,他想都不敢想。
王斌没有多问,朱高煦也没有过多解释。
直到王斌冷静下来,但心头依旧有些无法回神。
“王爷,这可真是,真没有想到,他竟然是皇帝派来的人,还好王爷发现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王斌看着朱高煦没有回应,不知在想些什么,犹豫片刻,也没有再度出声,不一会退了出去。
即便有了谭忠去右翼营地,但他也需要做一些布置,以免右营失控。
许久,脚步声匆匆传来,由远及近。
“臣李远,参见王爷。”
朱高煦转过身,深深的看着单膝跪地的李远。
沉默片刻,朱高煦缓缓出声。
“李远,你瞒得本王可真深,本王是真没有想到啊。
当初汇聚在登州时,你说你是降将之身,本王战场上救过你,你要跟着本王到大汉,想要在大汉封侯。
真是讽刺啊,当初本王,可是信以为真了。”
朱高煦回想着当初李远说的那些话,他是真的想不到,作为大明安平侯,毅然辞去大明的侯爵之位,带着心腹,又拖家带口的跟着他,实在让他无法怀疑。
如今朱高煦真觉得讽刺,当初他可是还感动啊。
李远一时沉默,这次朱高煦让他带着心腹来,右翼大军又被谭忠接管,他就已经有所预料了。
沉默半响,低着头开口。
“王爷,臣为大明之臣,当初投降皇上,也是皇上暗中有派人联系过臣。
承蒙皇上厚爱,授臣为安平侯,皇恩浩荡,皇上之命,我不敢不从。
对王爷,臣也发自内心的敬佩,靖难时王爷英勇豪迈的身影,臣深深记得。
当初太子未立时,臣支持王爷为太子,也是发自内心的。
后跟着王爷攻安南,臣没有半点隐藏,全心为王爷效命。
但圣命难违,臣没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