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时节逢上君 作品

第80章 朱高炽的决定,朱高煦入京!

朱高炽听着朱瞻基的这番话,心头一时惊讶。

惊讶的同时,心中又更是欣慰,这一刻,他是真的发现,朱瞻基在这个年纪,就展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一面。

平日里游手好闲他现在已经不关心了,现在朱高煦欣慰的是朱瞻基的分析能力,以及在这个年纪就有着自己清晰的主见,这是他很看重的。

朱高炽很清楚,只要不出意外,朱瞻基以后必定会是大明的皇帝,学问知识可以慢慢补上来,但如今展现出来的能力,这不是说学就能够学到的。

“小子,你能说出这些话,我很欣慰,难得你在这个年纪就有这样的见识与主见,说明你长大了。

我告诉你,你爷爷肯定会限制你二叔,你以为只有你怕?你二叔打仗的本事,以及带出去的那些人,你真以为你爷爷放心得下?

你二叔的野心,一向暴露无遗,之前尽管突然改变,似乎放下野心了,但你以为,野心真的是那么容易放下的吗?

人的欲望一旦产生,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尤其是你二叔这样的人,哪怕到了绝路,也不会断了自己的抱负。

如今你二叔只是将野心都藏在了心里,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以为你爷爷不知道?”

“至于你爷爷会怎么限制你二叔,我也想不到,现在你爷爷和之前也不一样了,你自己也要谨言慎行。

你要记住一句话,多说多错,少说少错,要发自内心的认可你的二叔与三叔,不能在你爷爷面前有丝毫其他心思,你如今还太嫩了点,只要你有想法,你不经意间的动作,就会出卖你。

只要不犯错,就是对,你的位置,就会稳固,以后玩可以,但学业也要抓起来,不能让你爷爷对你产生误会。”

“回到正题,本来你二叔回来,无论留下与否,对我们而言都是有利的。

既然你在这个年纪难得有自己的主见,也难得你有这样的孝心,且能够来找我,这次我会竭力帮你。

但最终能否成功,你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你二叔回来,肯定会有准备,而且你爷爷心中,也肯定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不会轻易动摇的。”

朱高炽耐心的与朱瞻基讲解着,更是趁机又教导了朱瞻基一番。

其实他之前就想了许久,本来他也有这方面的想法,现在朱瞻基这样说,为了鼓励朱瞻基,他也顺势而为。

最后则是降低朱瞻基的期待,因为这件事他确实没有把握,他无法向朱瞻基打包票,但又必须要在朱瞻基面前保留自己的威严。

若是不保留威严,被自己的儿子瞧不起,那可真是一种不幸了。

朱瞻基听着朱高炽的话,心头无比的激动,因为这事他自己没法做,只能来求朱高炽。

朱高炽答应下来,在他眼中,这事基本就稳了,他又怎么能不激动。

至于朱高炽中间的教导,朱瞻基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中,如今的局势,他也是有着自己的见解的,在他眼中,只要朱高炽的太子稳固,他这个太孙,就是稳固的。

朱瞻基强压着内心的激动,欣喜的看向朱高炽。

“谢谢爹,那孩儿就先下去了,爹您的教导,儿一定铭记于心!”

朱高炽笑着看着朱瞻基下去,朱瞻基的激动,他看在眼里,哪怕朱瞻基竭力的控制着,但身体细微的变化,逃不过他的眼。

这也是他说的,如今的朱瞻基虽然这次展现出了一定的能力,但还是太嫩了,在他面前都藏不住什么事,在朱棣面前就更别想了。

他可是十分了解朱棣的,谁要是真把永乐皇帝当做武夫皇帝,那才是真的离死不远了。

朱高炽也不再去想,随后又是一声叹息。

其实他对朱瞻基,并不怎么满意,就是因为朱瞻基往日的游手好闲,溜鸡斗狗,与三两狐朋狗友做些荒唐事。

他曾说过朱瞻基,但是反而被朱棣给护犊子,被朱棣给教训了。

因为朱棣自身小时候也顽劣,可以说成才比较晚,朱元璋也是小时候没有读过书,长大后有了势力才慢慢补上来的。

但朱高炽坚持认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他又不敢和朱棣对着干,只能听之任之了。

朱高炽真正喜欢的,其实是另外一个儿子,奈何,他没辙,朱瞻基的位置,他也没法动。

而且立嫡立长,这是规矩,他自己也是这个规矩的受益者。

另一边的朱瞻基在下去后,走在途中,让人准备了热汤,来到一处殿宇,这是东宫处理事务的地方。

“杨学士,黄学士,这么晚了,见你们还在忙,家父让我来送些热汤。

今年比往常都要冷一些,以免冷着诸位,可要保重身子。”

朱瞻基让人给每一个人送出热汤,又添置碳火。

杨学士,如今的左春坊大学士,也兼任左谕德、翰林院侍讲,同时承担递送朱高炽与朱棣之间的文件往来,辅助朱瞻基学业,且不定时为朱棣讲解周易的杨士奇。

黄学士,因解缙被贬,现为如今大明永乐朝右春坊大学士,黄淮。

一众官员听着朱瞻基的话,心中都是暖洋洋的,无比的感动,纷纷起身谢恩。

并不是向朱瞻基谢恩,而是向着朱高炽所在的宫殿跪下谢恩,哪怕朱高炽不在这里,但这里发生的事情,每个人都很清楚,必然会传到朱高炽的耳里。

“谢太子殿下关怀,臣感激不尽,必将用心处理国事,辅佐太子殿下。”

杨士奇与黄淮领衔谢恩,起来后,周边的人逐渐被两人以各种理由支了出去。

“有劳世子。”

杨士奇与黄淮不断与朱瞻基聊着,声音不小,哪怕是在门外的侍卫也能听见。

然而此刻朱瞻基却是在一张空白纸上书写着,纸上的内容很快呈现在杨士奇与黄淮眼中。

黄淮也开始用笔在纸上书写着,以这样的方式,朱瞻基待了一会,全部说清后,那些纸全部被放入火中燃为灰烬。

等其他人将杨士奇与黄淮吩咐的事情做好回来,朱瞻基又停留片刻,才缓缓离去。

而当朱高炽听闻朱瞻基以他的名义给杨士奇、黄淮等人送去热汤,添加碳火,欣慰的笑了。

数日时间过去,京城之外,一支数十骑的骑兵逐渐向着京城靠近,随行的还有一辆马车。

前行的速度虽快,但似乎是为了顾及马车内坐着的人的感受,又有些慢。

直到来到京城前,一行人在领头之人的带领下,缓缓停下。

“走了个多月的时间,总算是到了啊。”

说话的这人,正是朱高煦。

此刻朱高煦看着京城,心中满是感慨,如今他又回来了啊。

尽管回来后还要再出去,但出去的时间,他也没有多大把握确定有多久。

从他确定回来之时起,大汉的事务就让朱瞻壑暂管,李定荣、张辅等人辅佐,且该安排的,他也安排好了。

离开汉京后,就一路狂奔,既然已经确定回来了,朱高煦所想的就是尽早赶到。

看了片刻,朱高煦不再去想,而是来到马车前,翻身下马。

“芸妹,我们到京城了。”

韦婉芸缓缓从马车内走了出来,此刻的韦婉芸,脸色有些苍白,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消瘦,实在是全程赶路,朱高煦以及随行的人倒是没有什么,毕竟已经习惯了,但韦婉芸,从未经历过。

这一路,韦婉芸一句抱怨都没有,也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让朱高煦慢点的话,一个人独自硬撑着,哪怕这个马车经过了朱高煦的改装,已经尽可能的保证舒适性了。

但沿路的颠簸,朱高煦心中也知道格外的难受,这一路,韦婉芸呕吐了几次,都是因为前期无法适应这样的行进强度。

“总算是到了啊,王爷,我们快入城吧。”

韦婉芸看着京城,很快回过神来,主动劝着朱高煦尽快入城。

朱高煦看着韦婉芸苍白的脸,虚弱的神情,心中一时有些愧疚,中途其实韦婉芸染疾了,朱高煦特意将兑换的丹药刮出来一些,放在水里让韦婉芸喝下,才痊愈。

其实他们本可以不用这么急的,因为怎么也赶不上徐妙云下葬,但朱高煦想要让京城的人看见他的态度,尤其是让朱棣看见,这对于他返回,很是重要,才一路急行。

“芸妹,这一路辛苦了,你先休息休息,等皇宫的人出来迎接,我们才能入城。”

这就是朱高煦不得不停下的原因,随行的人数十近百,清一色骑兵,虽然没有披甲,但全部都有武器在身。

哪怕他是朱高煦,这样规模武装入城,没有允许,都不行。

韦婉芸听话照做,回到马车内,但也无法休息,心中的担忧,这一路也并没有减少多少。

等了没多久,一队锦衣卫快速骑马而来,领头的人似乎认识朱高煦一般,远处翻身下马后跑到朱高煦身前。

“锦衣卫指挥佥事柳董,参见汉王殿下。

皇上已经在宫内,请汉王殿下随小人入宫,除汉王妃外,其余人归汉王府。

汉王府一切,太子妃皆已安排打点,请汉王殿下放心。”

听着这话,朱高煦心中已经明白了,太子妃张氏,已经正式接手后宫与内廷事务了,这是以太子妃的身份,行使皇后的权力啊。

朱高煦看着柳董,缓缓开口。

“带本王去本王母后灵殿,皇上那里,过后本王自会向皇上说明,速速带路!”

柳董迟疑片刻,最终还是应了下来。

锦衣卫指挥佥事,可以说已经是人上人了,朝堂官员,在柳董面前都得恭恭敬敬的,但在朱高煦这样的皇子面前,只能自称小人,只能听话行事,哪怕朱高煦还是一个就藩的藩王。

在大明,能够让锦衣卫有这个态度的,只有四个男人,以及一个女人。

那就是朱棣、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太子妃张氏,至于太子妃张氏,还得是已经正式掌管后宫与内廷事务的太子妃才行,之前的太子妃张氏都不行。

而至于朱瞻基,在没有太孙这个身份前,还不行,还不够格。

朱高煦跟着柳董进入城内,觉得锦衣卫走得慢的朱高煦,不断催促着,柳董也只能加快速度。

而随行的护卫,则是在丘平的带领下,往汉王府方向而去,朱武则亲自驾着韦婉芸乘坐的马车,继续往皇宫赶路。

来到宫门前,柳董本要让朱高煦下马,但朱高煦可没有管这些,直接进入,直到他记忆里哪怕是他也不能骑马的范围,才翻身下马,将韦婉芸接下马车。

朱武则是一路跟随,马匹与马车则由锦衣卫牵下去安置。

而这时,锦衣卫仪仗队又抬来朱高煦的銮驾,朱高煦让韦婉芸坐了上去,自己则是徒步。

尽管韦婉芸不愿,凡是见到的人都神色莫名,但朱高煦并没有去管,来到内宫,銮驾也不能使用。

朱高煦没有让锦衣卫带路,照着记忆,带着韦婉芸往一处宫殿走去。

而另一边的朱棣,则是带着朱高炽、朱高燧等待着朱高煦的到来。

朱高煦这次这么快到来,其实朱棣是出乎意外的,他清楚朱高煦要带着韦婉芸来,这就注定了朱高煦的速度肯定不会太快。

但依旧能在这个时间赶过来,朱棣心中对朱高煦很是欣慰,这是朱高煦的孝心,他又怎么能不高兴。

当朱高煦抵达京城,朱棣也没有提前多少收到消息,这也是朱高煦等了一会锦衣卫才来。

因为按照正常流程,是他经过的地方上报朝廷,同时朱高煦也要先派人通知朱棣到来的时间,但朱高煦没有去做,全程赶路,朱棣也没有料到,导致没有提前准备。

朱棣就这样欣慰的等了许久,见朱高煦还没有出现,本来欣慰的心,逐渐开始对朱高煦有想法了。

“这个臭小子,让咱在这里等了这么久,他是皇帝还是咱是皇帝?”

朱棣忍不住直接开始抱怨了起来,这里也没有外人,朱棣说话也没有那么忌口。

朱高炽与朱高燧心头也是无奈,他们都想知道朱高煦到底在做什么。

能在这个时间到来,足以说明这一路朱高煦都在快马加鞭,结果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出幺蛾子。

“爹,老二这一路舟车劳顿,肯定很累了,只要人回来就好,这会肯定在来的路上了。”

朱高炽向朱棣解释着,为朱高煦找理由开脱,朱高燧则是在暗中示意旁边的太监赶紧去催朱高煦。

这个时候,朱高炽与朱高燧都不想出任何矛盾,因为还没有到那个时候。

就在这时,柳董匆匆跑来。

“皇上,汉王殿下直奔灵殿,祭拜皇后了!”